楊振醒來之后,又繼續假裝昏迷了兩天兩夜,最后在大概弄清了自己的處境,弄清了自己即將面臨的情況之后,就果斷“醒了”過來。
“醒來”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身邊幾個從官的陪同下,硬著頭皮前去拜見自己在寧遠城的幾位上官。
經過旁敲側擊的打聽,他不僅知道了自己從官的姓名,而且也已經知道此時的寧遠城里,暫時駐有一文一武兩個“主帥”。
其中,文官之首,是新任遼東巡撫方一藻,而武將之首則是遼東總兵祖大壽。
其實,祖大壽的駐地之前一直在錦州,而此時領兵駐扎在寧遠,則是不得已而為之。
崇禎十一年冬,建虜大軍又一次繞道蒙古,攻入了大明腹地,遼東總兵祖大壽奉旨率領遼東軍隊的主力,奉調回師關內。
然而,這一次大戰,大明這一邊再一次死傷慘重,戰死的、被殺的,或者因為抗敵不力而被下獄的文官武將,數不勝數。
不僅如此,遼東的軍隊跟著吳阿衡、祖大壽入關增援京師的時候,建虜之主黃臺吉知道遼東空虛,馬上又派了幾萬人的軍隊,前去圍攻寧錦防線。
結果久攻不下,于是包圍了錦州城和松山城。
遼東的警訊傳來,已經焦頭爛額的崇禎皇帝,不得不再次把目光投向遼東。
可是這個時候,之前主政遼東的那些文官武將,包括薊遼總督吳阿衡在內,在增援京師的戰事之中,也是傷亡殆盡,空出了一大批位置,根本無人可用。
在這個情況下,崇禎皇帝緊急任命了在剿匪前線督師的洪承疇擔任新的薊遼總督,派了自己信任的大太監高起潛出任遼東的監軍太監。
洪承疇號為督師,高起潛號為“總監”,然而,這兩個人卻都不在遼東。
洪承疇還在從鎮壓農民軍的前線往回趕,而高起潛當時也在處理直隸抗擊建虜的善后事宜。
崇禎皇帝無奈之下,只得重新恢了原來為了統一遼東督撫事權而撤銷的遼東巡撫之位,并任命御史出身的主戰派文官方一藻,出任遼東巡撫,先行趕往遼東主持大局。
不久之后,進入關內的清軍撤退,崇禎皇帝又不得不馬上下旨,命令祖大壽率領的遼東軍隊回師遼東,救援錦州和松山。
祖大壽率領遼東軍隊跑了一大圈,連一場像樣的仗都沒打上,就又啟程往回走,等到他奉命走到寧遠的時候,人馬疲憊,士氣消沉。
而且到了這個時候,錦州、松山已經被建虜大軍重重包圍,韃子的軍隊兵鋒直抵杏山、塔山,韃子的前鋒哨騎,已經出現在了寧遠北邊之處。
因此,祖大壽率領麾下疲憊不堪的軍隊,到了寧遠就駐扎了下來,根本不敢去救援錦州和松山。
接下來,祖大壽帶著遼東軍隊剩下的主力一萬兩千多人,在寧遠城駐扎休整了一個多月,不敢北上一步,聽憑黃臺吉本人親自率領的建虜大軍圍攻他自己的老巢。
眼下已經進入了三月,崇禎皇帝欽命的薊遼總督洪承疇,還是沒有抵達寧遠城。
而早就已經抵達了山海關的所謂遼東總監內臣高起潛,卻一直駐留在山海關,根本不敢北上一步。
這就是楊振此刻面對的寧遠軍情,而這個情況,讓楊振異常的頭大。
遼東巡撫方一藻,他并不熟悉,也不知道這個人怎么樣。
但是光是聽到祖大壽、洪承疇、高起潛這幾個名字,他就已經快要崩潰了。
因為,這些人全都是豬隊友,全都是極端坑-爹的貨色。
高起潛就不必提了,盧象升以及盧象升的天雄軍,就是被這個死太監坑死的。
祖大壽這個人,更是早在崇禎四年的時候就已經投降過黃臺吉一次了。從那個時候起,他對崇禎皇帝,對大明朝,就是已經開始聽調不聽宣,已經有點首鼠兩端的意思了。
而洪承疇此人,更是沒法說。
大明朝最后的敗亡,究其實,就是敗亡在他的手里,是他一手葬送了大明朝最后的主力軍隊。
那可是當時大明朝邊軍僅有的本錢了啊!
穿越而來的楊振根本不想見這些人,但是想想今后自己就是在這些人手下當差,在這些人的指揮下掙扎求生,似乎不去見也不行。
而且作為寧遠副將,自己昏迷的時候人家都來探望了,如今醒了,不拜見一下,也不合常理,說不過去。
好在,他不想見這些人,而這些人眼下也沒有功夫接見他。
楊振在幾個從官的陪同下,一路來到祖大壽臨時駐扎的寧遠總兵府,報上名號求見祖大帥,然而祖大帥并不在總兵府里。
等到他緊趕慢趕,走到了遼東巡撫在寧遠城里的臨時駐地薊遼督師府,再一次吃了個閉門羹。
不過,遼東巡撫衙門的守門官弁,倒是認得楊振這個寧遠副將,幫著通傳了一下。
可是求見的請求被稟報進去之后沒有多久,那守門官就回來說,巡撫方大人正與遼東總兵祖總鎮、寧前兵備道邱大人等大人物商議要事,說是巡撫大人說了,楊振見禮就不必了,只讓他這幾日好生安心靜養,過得幾日再召見他。
當然,這一日求見上官未果的結局,反倒更合現在楊振的心意,說到底,他也很擔心他自己初來乍到,情況不明,再被人看出端倪。
因此,聽了守門官的這話,他自是二話不說、扭頭就走,回到自己東門下的營里,只一心琢磨著如何擺脫即將到來的悲慘命運。
當然了,盡管他已經非常努力地在掩飾著自己的真實身份了,可是從他醒來以后,在待人接物、言談舉止上,一再表現出來的一些不適應,還是透露出了許多他不屬于這個時代的蛛絲馬跡。
比如,他對待身邊從官和家丁們客客氣氣的態度,就引起來了一些人的疑惑和不解。
特別是,他突然之間表現出來的,對寧遠軍中各類火槍火銃火器的極端關注,也很是讓一些人覺得楊協鎮有點怪怪的,是不是腦子摔壞了。
楊振身邊一些從官和家丁親兵們在他背后的那些議論,他還并不知道。
但是,即便他知道了家丁士卒中的議論,他也已經顧不上去理會那些有的沒的了。
因為崇禎十二年春三月,就是歷史上這個無兵無權的雜牌子寧遠副將楊振的死期。
具體是哪一天,他并不清楚,但是現在的他,必須盡快找到能夠擺脫悲催命運的辦法。
而他想來想去,只有兩個辦法,其中一個就是裝病。
也就是說,當朝廷和遼東巡撫派人領兵,前去救援被圍的松山城的時候,他以墜馬受傷為借口,稱病不去,當個縮頭烏龜。
不管別人怎么說,只要不是當場就給砍了,那就堅決推脫,稱病不去。
將來不管到哪,緊跟著祖大壽,或者緊跟著現在還在祖大壽麾下任職副將的吳三桂,那么至少還有幾十年的光景可活。
這樣一來,他就不會再像歷史上那樣,明明知道山有虎,卻不得不偏向虎山行,結果被圍點打援的清軍包圍,最后全軍覆沒。
可是,他推脫得了嗎?他能不去嗎?祖大壽的大粗腿是那么好抱的嗎?
此時的祖大壽,麾下早已是猛將如云,老一輩部將還在,而新一輩部將又崛起,比如吳三桂、祖克勇等,根本沒必要花心思籠絡楊振這個外人。
就拿吳三桂、楊振這樣的后起之秀來說,要派誰去執行救援松山城那種九死一生的任務,簡直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
吳三桂在遼東軍中那是如假包換的坐地虎,既是遼東大帥祖大壽的外甥,又是監軍太監高起潛的義子,他要不想去,即便沒有正當理由,誰也沒法強迫他去。
可是楊振,就不同了。
他在眼下的遼東,不僅沒有強硬的靠山可以依靠,而且還有一個對他很有成見的死對頭,即吳三桂認作義父的大太監高起潛。
高起潛這個死太監目前避居山海關,可他畢竟是崇禎皇帝欽命的遼東監軍太監,對遼東官軍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
而他這個副將,卻是崇禎十二年正月,剛從北直隸的大牢里被放出來,派到寧遠前線充任副將的,說到底,他是個來寧遠將功贖罪的外來戶。
而隨他前來寧遠的親兵家丁和舊部勁卒,包括能打的、不能打的,滿打滿算,再加上他自己,也才一百九十六人而已。
到時候,高起潛催促寧遠軍出戰的命令來了,祖大壽要是讓他去,他敢不去嗎?!
就算祖大壽不吱聲,可若是遼東巡撫方一藻讓他去,他也不能不去!
大戰在即,要是硬頂著不去,隨便給安個罪名,怕是在當場就會被砍了。
歷史上的那個副將楊振到底是怎么想的,現在的楊振無從得知,但是恐怕也絕非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