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31、苦力的幸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老王褲兜里的那點憂傷

  我呀,也算是個有福氣的人。

  這一天,老王照例坐在自家的墻根下,手里捧著一個大大的粗茶缸子,眼袋低垂,細瞇著眼,一直盯著不遠處一臺嶄新的四輪拖拉機看。坐在他面前的一群孩子們,圍著他形成了小半個圓圈,一個個張著嘴,眼睛撲閃撲閃的,像嗷嗷待哺的麻雀仔一樣,等他繼續講下去。

  老王,你繼續說呀,為啥有福氣?其中一個孩子問。

  因為有很多人幫我一起蓋房子,又大又敞亮。

  然后?

  然后房子就蓋好了呀。

  再然后呢?

  再然后……就是我到河里去抓魚,抓了好多好多魚,他們都抓不過我,我有我的法子……

  你不教他們,所以你就被打了,是嗎?

  嗯……也不是。老王皺著眉頭,似乎有些想不起來了。

  就是,所以你才被打了,蛋蛋也被別人踢壞了,對嗎?

  不對不對,不是那次。

  就是那次,就是。你自己親口說過的,你的蛋蛋沒了,只剩下一個,哈哈哈,老王只有一個蛋蛋……哈哈哈……這群孩子呼啦一下子都站起來,又一次哄笑著跑開了。

  這幾天,小劉連續參加了幾場“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和“大干苦干一百天”文化建市活動的專場研討會。參加會議的除了省市領導,還專門邀請了各地文史館的館員,尤其是館里參加過長征和抗美援朝的老紅軍老干部,想讓他們講講革命時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奉獻精神,計劃在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之后,組織一系列的“英雄模范巡講活動”,在全省范圍展開。

  這些老紅軍老干部,大多數已到了古稀之年。按照省里要求,各文史館應積極地鼓勵并組織這些老紅軍老干部,寫下他們的過往經歷與革命歷程,以回憶錄或者文獻的形式,保存留檔,并由文史館逐一挖掘出可供參考、借鑒的模范事跡與歷史參照,充分發揮文史館存史資政、參謀納諫的積極作用。

  而鑒于這些老紅軍老干部的年齡問題,他們的回憶錄和革命歷程,大多以口述的形式,由記錄員一一記下、整理、歸納和完善。小劉就是其中一個。

  而且,在隴西市文史館中,小劉又是唯一一個高材生,且文筆不錯,于是趕在老革命們離世之前,記錄下他們寶貴的英雄事跡,還原歷史真相的重任就落在了小劉身上。正因為如此,小劉作為老紅軍老干部的記錄員兼陪同,一起參加了系列專場研討會。

  當然,小劉也熱衷于這項工作,喜歡聽老軍人老干部們講述革命時期關于炮火紛飛歲月激蕩的感人故事。可這些故事,小劉總感覺距離自己很遙遠,那些頂天立地沖鋒陷陣的英雄形象,就像書本里的******一樣,盡管是如此的偉岸,卻又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反倒是老王的故事,讓小劉覺得更接地氣,癡迷不已。

  自從上次去了老王家里,這算下來,又有十幾天沒有看到老王了。小劉忙著手上的工作,幾乎沒日沒夜,倒也忘記了這件事。只是每當停下來,尤其晚上休息的時候,小劉總感覺有一件事還懸在心上,扯扯絆絆牽牽掛掛的,小劉知道,那是老王。

  ......

  ......

  黃粱鎮。

  花了兩天的功夫,吳家少奶奶的家具終于漆完了,太師椅照舊放在了吳家,只是師傅不像以往那么擔心了。

  令人意外的是,竟然有一件好事竟落到了苦力頭上,讓大家都很高興。

  那天上漆臨結束之前,翠紅問師傅,有沒有人手可以幫忙,運一批貨到關外,因為運貨的其中一個人傷了腿,還缺一個。而且翠紅特別交代,這個人最好能干牢靠,以后要經常跑。

  師傅當即就推薦了苦力。

  師傅說,苦力能吃苦,人也老實,少奶奶和翠紅大可以放心。

  等翠紅帶著苦力見了吳家少奶奶,又問了些問題,沒想到這事竟成了。這一下,墻根下就像沸水開了鍋,大家紛紛祝賀苦力。

  可惜呀,起房子少一個人了。師傅也替苦力高興,開玩笑說。

  叔,都是托您的福,等我回來了,有多少活我都幫你干。苦力有些激動,眼角零星閃動著幾顆淚花。

  傻娃兒,你過的好就行了,叔開玩笑呢。師傅拍了拍苦力的肩,顯得很平靜。

  叔,啥時候你也給我介紹個活兒吧?一個逃荒的湊上來,頭發蓬亂,皮膚黝黑,兩片齙牙把嘴唇都快撐開了。

  大嘴,你當叔是神仙啊,就是碰巧的事,你叔可沒那么大本事,只會做木工。師傅笑著說。

  反正您記著點就好了。大嘴還是有些不甘心。

  記著哩,你們每個人都記著哩。師傅掃了一眼大家,起身說,今晚咱們就別睡這了,到土房子那邊睡吧,明早就要起房子干活哩。

  是哩是哩。大家都回應著師傅,開始收拾各自的東西。

  沒幾個來回,墻根下就什么也不剩了,幾截楠木,根雕,還能用的幾塊碎木料統統被搬去了土院墻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