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從市里拍攝完飲料后,陳大力已經回村三天了。
從市里回來的路上,另外兩個發小輪流開車,并沒有叫醒熟睡的陳大力,讓他回了不少血。
回村后經過這幾天的休息,本來積累下來的疲憊,基本上盡數消除。
陳大力感覺身體又恢復了往日的活力,充滿了能量。
菜刀也順路從鎮上郵局帶回來了。
這家愿意在試用一個月后繼續合作的廠商是國內著名的菜刀老字號張氏,甚至還是國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企業。
創立時間已經超過兩百年,是不折不扣的業界老前輩,老祖宗。
給陳大力寄過來試用的產品種類很多,數量不少,十分的大氣大方。
甚至還有他們經理手書的一封信件。
信上內容很簡單,主要是表達了感謝陳大力他們選擇自己品牌,并且提供了這些菜刀供他和村民們試用,免費的。
覺得質量不行,使用感覺不好,合作不合作的不談,希望可以提出一些修改建議等等。
看著這封信陳大力真的感慨良多。
對方不愧是傳承兩百多年不倒的老字號。
僅僅從這一點上,其他九成九的企業拍馬不及。
這氣度,這胸襟,完完全全把品牌的底蘊和氣質精神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
寄過來的菜刀一共有四種,每種各有五把。
分別是桑刀、片刀、文武刀和斬骨刀,僅僅這些菜刀價格,就幾千塊。
桑刀是專業的廚師用的比較多,可以切塊切絲,肉菜兩用,其刀輕、薄、利,但是因為刀刃太鋒利,不能用來砍骨頭。
片刀的作用正如其名,是片東西用的,稍微重一點,拿起來十分穩當,片東西因為有重量在不會出現偏差。
文武刀就是家里經常用的菜刀了,斬骨刀是專門用來砍骨頭的,比較鈍,重量也是最沉的。
村里因為經常吃羊吃骨頭,所以公司貼心的把經常用到的種類,都準備好了。
僅僅在這一點上,陳大力就認為完全不需要試用,直接跟對方合作。
不說做人做事上十分了得,單單看對方的排面,前面一大串的前綴,就知道根本不需要有太多的質疑。
但是話都說出去了,對方也把產品寄過來免費試用,陳大力只能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
他知道這都是自己提出來的要求,朝令夕改反而會讓對方看不上自己。
自家留下一套,劉順利和大強分別拿走一套,剩下的一套交給了村長,一套交給了給游客們做飯的廚房使用。
不得不說老字號就是老字號,大品牌就是大品牌。
村里平時用的基本上是鎮上買的菜刀,砍骨頭的生鐵刀是章鐵匠打出來的。
跟張氏菜刀一比較,高低立見,那叫一個輕松容易。
也只有磨鋒利的生鐵刀能比下去。
但是考慮到生鐵刀雖然鋒利,但是保養麻煩,容易生銹,要經常磨刀,張氏菜刀總體上就把生鐵刀比下去了。
正當陳大力難得享受稍微休閑的日子,以為可以多休息一些時間的時候,一通電話又讓他忙碌了起來。
燒烤家公司新投放的,經過剛開始的熱度,到現在已經降了下去。
為了能繼續維持熱度和討論,公司決定祭出陳大力設計的配套線下活動。
給他打電話,也是為了邀請北地三兄弟,來京城參加這次的活動。
這個活動是由燒烤家公司主辦的燒烤比賽,陳大力在計劃里稱作這次的比賽為第一屆誰是真正燒烤家戶外燒烤大賽。
內容是廣泛邀請全國戶外燒烤英雄,來到京城參加比賽。
只要認為自己有一手拿手的戶外燒烤手藝,認為自己燒烤無雙一枝獨秀,不管是職業的廚師還是從事其他行業的普通人,都可以報名參賽,通過比賽一決雌雄。
比賽規定要使用燒烤家公司的烤爐產品,不管想要用什么型號,什么樣的烤爐。
只要是燒烤家公司有的,全都會提供,完全不收取費用,材料也會是公司免費提供,用多少都不收費。
活動一經發布,再次引起了廣泛熱烈的討論。
尤其是那些喜歡吃燒烤,熱愛燒烤的愛好者們,簡直跟過節了一樣熱鬧。
報名的人數僅僅一周時間,就突破了一千人。
為此燒烤家公司放棄了原來準備舉辦比賽的場地,因為地方太小了,又專門找了另一處完全可以容納幾萬人的大型場地。
公司這次的比賽完全采用了陳大力給出的建議。
參賽報名只需要交納一百元的參賽費,比賽不會請專門的所謂專家來打分。
不請專家,但是會邀請普通百姓過來觀看比賽,門票二十,一米二以下小孩免費進場,并且免費品嘗參賽作品,最后通過比較,讓大眾來評選出最符合眾人口味的優秀燒烤。
基本上跟舉辦大型的戶外燒烤節是一樣的。
比賽最后的冠軍是一萬元的獎金和任選一套烤爐產品,二三名是五千獎金,任選一套產品,四到十名三千。
十到五十一千,贈送最便宜的烤爐產品,五十一到一百只有最便宜的烤爐一套。
一百名以后,每人一件燒烤家宣傳t恤、燒烤專用不銹鋼用具一套。
有人可能覺得就算收報名費,收僅僅二十一位的門票,光燒烤的材料錢可能都賺不回來,還要送這么多獎品,人家公司不賠死了。
對于這樣的想法,只能微微一笑。
場地人工材料獎品等費用確實不少,單靠一兩千人一百塊的報名費完全不夠。
哪怕有五萬到場品嘗的百姓,一人二十不過一百萬門票。
但是舉辦這次的活動目的就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宣傳公司和產品來的,賺不賺錢根本不在乎。
再說這還有報名費和門票能回一點血。
燒烤家公司只是在那些視頻網站上花錢投放的花費,就能舉辦好幾次這樣大型的活動了。
對比之下,能花這么少的錢,起到巨大的宣傳作用,吸引社會上的眼球,是十分劃算的買賣。
不說會引起網絡和社會上的討論,光是到時候吸引來的新聞媒體的報道采訪,就足夠回本。
經過此一役,配合現在依舊在播放的創意,公司可以說進入了很多人的眼里,還有什么比這樣的宣傳更好更有效的嗎?
本來舉辦的活動就十分貼合的內容,效果肯定十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