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九章、知行合一,仁道無敵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放置流修仙

  弘光七年三月,經過半個月的時間,陳鴻宇終于是來到了大吳都城。

  大吳都城已經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城墻上可以看得到明顯的修繕痕跡。

  此時,城門出排著長長的隊伍,這是進城的例行檢查。

  不過,他們卻是不用在此浪費時間,在許巖出示了身份憑證之后,就直接從旁邊官員專用的門戶進入了都城。

  “一別數年,京城還是未曾有著絲毫變化。”

  許巖感慨一聲之后,對著陳鴻宇道:“平兒,將來數年你就是在這京都之中學習經義了。”

  “侄兒知曉!”陳鴻宇低頭應道。

  這半個月來,許巖也沒少與他交談,包括進京的目的以及對他的安排。

  許巖年輕之時曾經結交過一些好友,如今這些好友都已經是身居高位,或者學名鎮仕林。

  如今,他們幾人在這京城之中開設了一方明廉書院,專門用來教授自己這一派系的后輩。

  許巖此次辭去身上官職,也是為了入書院講學,順便讓他也進入這書院進修。

  入了京都,就見的許巖輕車熟路的穿梭在繁華的街道,不久之后,周圍的行人就少了下來,卻是已經到了官員居住的區域。

  不多時,許巖就引著陳鴻宇來到了一座府邸前,牌匾上方“明廉書院”四個大字熠熠生輝。

  “咚咚咚!”敲門聲響起,就見的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仆開了府邸大門,身后還跟著十余個護衛。

  起初,那老仆看到門外十數人,還有些戒備,但是眼一掃過許巖面龐,頓時軟和了下來。

  “原來是磐石到了!”那老者笑道:“快進來,快進來。”

  那老者一邊將眾人迎入其中,一邊與許巖攀談。

  “哎呀,一別近十年,如今總算是再次見到了磐石!”

  “忠叔,不用這么感慨,日后我們可能就是天天見面了。”許巖笑道。

  “也對,也對。君實他們還沒有太多空閑,你們這一批好友之中也只有你能勝任書院山長的職位了。”忠叔笑了笑又好奇道:“磐石,你如今距離天封舉人想必不遠了吧?”

  許巖矜持的點了點頭,笑到:“三五年便可!”

  話音落下,忠叔臉上浮現一抹驚容,但很快又隱去,只是低聲贊嘆。

  這邊許巖與忠叔交談,陳鴻宇卻是靜靜跟在身后,直到忠叔派一個家仆領著他去安排將來居住的屋舍。

  一直忙到第二日,陳鴻宇這才在這書院之中安定下來。

  書院分為內外書院,內院的學子都是精挑細選,天資卓絕或是長輩身居高位。外院的則是要次一些。

  有著許巖在,陳鴻宇自然是進入了內院。

  內院規模也不大,陳鴻宇進入學堂之后,發現學堂之中只有著十六七個學子,都是與他差不多的年紀。

  “書院初建,只是一個小派系培養后人的地方,有些簡陋也是預料之中。”

  與這些學子交談一番,初步熟識之后,便各自回到座位上讀起來書籍。

  早讀自學了約莫一個時辰左右,這才有著講師走了進來!

  “你就是磐石兄長的子侄吧!”講師名為蔡平,是大吳太學之中的太學生,地位大概是秀才之上舉人之下。

  如今看來,也就是三十多歲,能夠在三十多歲走到這一步,不論是學問還是前途都一片光明,現在來書院教授他們這些童生自然是綽綽有余的。

  “正是!學生許平見過講師。”

  “嗯!”蔡平看著行禮的陳鴻宇點了點頭,道:“雖然你是磐石兄長的子侄,自身天賦也極為不錯,但是你要知道,在場的這些同窗,不論背景還是天資都與你仿佛,玩不可生出驕縱懈怠之心。”

  “學生謹記!”陳鴻宇回到道。

  “嗯!”蔡平滿意的點點頭,見陳鴻宇確實是謙虛平和的性子,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回到了講桌之上。

  蔡平講的是四書之中的《趙子》,類似他前世記憶之中的孟子,同樣位列此界四書之一。

  或許是他來的遲一些,蔡平已經講解到了《趙子》第三篇《趙子·宋太宗》。

  這一篇講解的是千余年之前,趙子游歷到大宋,勸解當時的大宋帝王宋太宗施行仁政,試圖讓宋太宗相信仁義會給國家帶來好的結果。

  當時的大宋立國剛剛數十年,苛捐雜稅依舊比較沉重,宋太宗聽取了趙子的意見。

  實施仁政,免除了大量苛捐雜稅,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又大刀闊斧的進行了革新,直接將經歷戰亂不久的大宋變成了一個盛世。

  也因此,宋太宗的功績直追開國的太祖,并且被記錄在《趙子》之中。

  “其實在《趙子·宋太宗》之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趙太宗只是聽取了趙子的部分意見。

  趙子提倡的不僅僅是施行仁政,而且還有著一些不現實的理論沒有被采納。

  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到趙子的地位。

  因為,趙子的那些言論并不僅僅是在說空話,而是想要在處于亂戰的儒界重新樹立起漸漸滑落價值觀。”

  “趙子游歷之時,大魏使用二十萬大軍攻占了大齊十二座城池,可是趙子卻勸解魏王退兵歸還齊國被侵占的領土。

  這可是魏王用強大的軍事實力一城一地打下,怎么可能就因為趙子一家之言,而放棄到手的肥肉。

  趙子不會沒有意識到政治和軍事的邏輯在根本上是不會被動搖的。

  但在他的時代,百國亂戰,禮樂開始崩壞。

  他已經認識到政治的價值不可再讓步、墮落下去,那樣的話政治就徹底淪為了現實實力的計算和詭計的比拼,而離純正的人心越來越遠。

  因此,即便他知道齊王不會采納他的言論,依舊說了出來。”

  說到這里,蔡平看向下邊坐著的諸多學子,道:“儒學之道,貴在知行合一,自己的認知與行為一定要相同。”

  “千余年前,域外天魔入侵,天地鎮封解開,趙子一夜之間天封亞圣。

  提筆斬妖邪,死戰不退,護得千萬人族安寧。即便是曾經因為理念幾次置他于死地的國家也被庇佑。

  趙子知行合一,用實際行動將他信奉的仁表現了出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