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四周同學們若有所思的神情,蔣百里沒有讓問題盤繞在眾人心頭太久,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想‘明清大家們’所言的四個字就可以一筆概括之,那就是‘經世致用’!將在這里所學致力于國家民族的獨立富強!軍事強則腰桿硬,腰桿硬則底氣足,這樣才能讓中華民族在列強面前擺脫積弱的固有印象,才能將日寇趕出中華去!”
蔣百里越說越有勁,114寢室周圍聚集的學生越來越多。
這下半年以來蔣百里越來越感覺自己的身體不得勁兒,自己不畏懼死亡,只是現在國難當頭,他想把更多的東西灌輸給這些未來沖在第一線來抵擋侵虐的同學們。
自己非黃埔嫡派,因為早年種種老蔣對自己并不信任,想用又不敢用,只給予了高參、顧問等虛銜。到了而今六旬的年紀,自己最高興之事莫過于三。一則心血之作國防論出版、二則老蔣最終開辟淞滬戰區,采納了自己“以空間換時間,堅持長期抗戰,拖垮、埋葬日寇”等一系列主張、最后就是老蔣因此而“報之以瓊瑤”,任命自己為代理校長,委托自己培養抗戰英才。
年已六旬,上戰場已經上不動了,老來能為國家民族教授一批學生,倒也不錯。
“校長,國父恢復了中華,那您覺得今時今日之我們又該如何才能振興中華?”開口的是四川人唐宇才。
“按理,一個國家要富強振興,首推開啟民智,推廣國民教育,掃除全民族的愚昧落后和封建。但那是按部就班和平過渡的說法,如今日寇大舉入侵,欲行蛇吞象之舉,那么我認為亂則以武平天下!”
“可是校長,您認為我們淞滬戰場上我們會打贏嗎?中日雙方國力相差很大,我們的制空權和制海權相當于沒有,沿海沿江對于日本軍艦而言,構不成任何抵擋。”坐在前面的李崇接著問道。
李崇沒想到這位蔣百里校長還知道自己的名字,“從紙面數據上中日兩國實力之懸殊正如這位李崇同學所言,但請同學們記住:以今時今日之局勢,首要大事就是堅持抗戰!固然日本國在軍事、工業、經濟上都勝于我中華許多,但他們受限于國土面積狹小,戰爭物資如油料、鋼鐵都十分有限,難于長久消耗,我們雖經濟工業落后,但勝在地大人多。也正如此,我泱泱中華一國之根本,永遠不會出現如日本國‘大阪可抵半個日本’這般,全部國力集中幾個城市的情況,所以日本軍部以為攻占下北平、上海、廣州甚至于南京,就妄圖葬覆掉我中華民國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
“換言之,諸君不用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未來的陣地、守城日軍上有飛機,下游坦克大炮,勢必在局部占據優勢,這是暫時的。以我中華之大地,一路西上山巒疊疊,在縱深腹地之處,步步為營,層層設防,持久消耗之!哪怕今后一城一池的失利也不要迷茫,同學們一定務必要樹立抗戰到底的信心!”
說到這里,蔣百里情不自禁的站起來,“......欲抗擊日寇,強國富民,則以今日之所學,強我中華之軍事,這不正是諸君入我黃埔門的意義所在嗎?”
“嘩嘩嘩,嘩嘩嘩!”同學站了起來,掌聲四起。蔣百里校長這一堂初入黃埔第一堂夜課堅定了在座同學抗擊日寇的決心,在他日十四期這第一總隊的黃埔學子走出黃埔校門時,他們一個個奔赴在抗日的前沿,成為了堅定抗日的中堅力量。
“好了,同學們,時如逝水,望你們在黃埔的這段時光里,每天有所得,今后走出黃埔校門的時候,承接前人光榮,不墮黃埔威風。試問諸君能否做到?”
“能!能!”
“哈哈,好,那么現在就洗漱休息吧。”
“百里兄剛才的一番言論,于我倆人也是大有裨益啊。”從學生寢室出來之后,教育長陳繼承感慨著說道。
“亂世出英豪,這是一批好苗子,教好了就是他日走上戰場抗擊日寇的主力軍!”
“是啊。”教育長陳繼承點頭,從今年春起,原教育長張文白將軍辭去教育長職,走上淞滬抗日的前線,自己繼任了這一職位。除了榮耀,“黃埔軍校”四個大字也代表著沉甸甸的責任。這里是軍隊軍官的搖籃,如何挑起這個擔子往前,是陳繼承一直在思考的。
清晨六點,哨音響起。每個人開始起床洗漱,吃完早飯接下來還不是課堂教學以及訓練,而是進行甄別考試,包括試卷復試以及談話。
其實報道后的這三天就是進行這一項工作,一則防止出現有初試替考等作弊現象,二則這也是綜合初試成績之后的分班考試,入學的750名學生并不是分成各個班級進行統一的教學訓練的。三來嘛,也算是給這些初入黃埔的學子一些緩沖適應黃埔節奏的時間,
何謂“黃埔節奏”?那就是從早上起床號響起。睜眼的那一刻開始,洗漱、穿衣、疊被子必須五分鐘內完成,然后集合出操,出操完早飯用餐15分鐘,以此類推,多出的時間將會全部用于學習操練,晚上睡覺只允許在光板床上鋪一條毯子,蓋一條棉被,衣服在衣架上掛好,無論冬夏不允許蓋在被子上,這也是一種紀律。
三天后,750名同學綜合成績以及自身特長,被相繼編入步兵大隊、炮兵大隊、工兵大隊、交通大隊四個直屬大隊,編入之日起到中期考核時,按照考核成績由低到高相繼會被編入入伍生總隊、高級班、軍事教導隊,有某方面特殊天賦,比如精于電臺、軍事無線電臺編碼的,則另有任用。
步兵大隊人數最多,下設五支分隊,總隊長陳開甲,李崇被編入步兵科一隊,任命為一隊的隊長。在中央大學學化學出生的高重華以及初試第一清華大學學機械出身的岳德香兩人被編入炮兵大隊下設的一隊和二隊,一個學習研究炮彈,一個學習研究大炮去了,同樣分別擔任兩隊的隊長之職。
至此,真正的黃埔學習生活才正式開始。
PS:強烈推薦百里先生的國防論,至于那個時代,戰略大家莫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