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秀,不許在船邊跑,掉下去可撈不上來。”
“船下面也有吃小孩的水鬼嗎?”
李崇挨著三妹坐在船頭,二弟志新也挨著旁邊坐下。
“小霞,過來坐啊。”李崇把落在后面小同叔的女兒,不厭其煩的囑咐三個小孩。
“這水下面呢很深,沒事呢不要在船上亂跑。還有以后到了大城市里一定要記著,一定不要私自跑出家門讓爹娘找不著,大城市很大,走遠了就找不著回家的路了,要出去一定拉上爹娘陪同知道嘛?”
“外面呢,有些壞人專門抓小孩的,要是被他們逮住了就再也回不到家了。到了大城市里,一定不要去接陌生人的話,更不要去吃他們的東西,出了門要緊緊抓著爹娘的手知道么?”
“嗯,我,們知道了。”
船行駛在水道之間,從跺田進入運河,直到兩天從林家的碼頭踏上南京城。
李崇叫了兩輛停在碼頭道路旁的黃包車,幫著拖行李,走在進城的路上,這一路上爹娘和弟弟妹妹的內心認知在不斷的提高。
“大哥,那個就是會自己跑的鐵疙瘩嘛?”二弟志新和三妹元秀看著道路上“嗶嗶嗶”響著叫子揚起一路灰塵的汽車手舞足蹈的說道。
“前面就是我們整個國家的首府了,這個國家所有的大官都住在這圈城墻后面。”李崇指著前面高大大城門說道。
進了城,二弟三妹反而擠到爹娘身邊了,打娘胎里出來,倆人從沒有在一條道路上見過如此熙熙攘攘、人頭攢動的情景,周圍全是陌生人,兩個再怎么鬼機靈的小人此刻心里也有有些惴惴的。
半輩子待在家里做賢妻的母親陳月英也是靠著父親后面低頭走路,李崇先帶著一家人到路口的旅館歇腳。李崇經常坐船是習慣了,但家里這些人可從來沒有如此長途旅程,臉上盡顯疲憊,所以先找了一個旅館好好休息一番,因為接下來還要坐好幾天的火車到武漢,最后再乘船沿江而上去重慶。那里,小同叔和順生隨時等待著。
當然,要是有巨款有背景的可以去乘飛機,不過顯然現在自家還不屬于這一行列。早在35年的時候,南京城就有中國航空公司以及歐亞航空公司兩家國內民航公司了,但是呢這價格就連一般的富商都承受不了。以同樣超一千公里的北京到上海為例,中國航空公司的單程票價是2000塊大洋一位!關鍵這些飛機還都是那種最多三四十座的輕型飛機,載重很少,裝載不了多少燃料,同樣支撐不了一次性千公里的飛行,中途肯定要降落加油,算起來這同樣也費時間。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錢的問題,2000塊大洋還只是一個人頭費,而自家爹娘、二弟三妹、小同叔的女兒小霞、恒生以及女傭小柳,一共七個人,根本就遠遠坐不起嘛。所以錢不夠只能時間來湊,先坐火車再上船,時間雖然花了一些但畢竟是最經濟的方式嘛。
“這里好高呀!”二弟志新推開三樓的窗戶,墊著腳遠眺著窗外,小妹元秀跳著只能冒出一點頭發。
“大哥,快點抱我起來,我看不著。”三妹元秀扭頭對著后面的李崇喊道。如愿以償之后,小手搭在木質的窗沿上忽然奶聲奶氣的問起,“大哥,我們去重慶的房子也有這么高嘛?”
“重慶的房子呢,小同叔已經買下了,是靠著山的兩層樓,要是算上屋頂也是小三層。到時候你有自己獨立的房間啦,以后就不能跟爹娘睡一個房間嘍。”
“我能有自己的房間啦!咦?大哥,你說的會自己跑的鐵疙瘩我看見到了,那個會冒煙跟大蚯蚓似的鐵皮箱子呢?”
“那個叫火車,等下再南下的時候你們就要坐火車了。”
“那會吐煙船呢?”
“最后也會坐船,……”
三妹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年紀,目之所觸都能成為問題,李崇不厭其煩的回答著。問著問著懷中的小妹就沒有了聲音,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剛才還活蹦亂跳的,現在倒倦意上涌,睡著了。
李崇輕手輕腳把小妹抱到床上,然后掩映上房門。
父親李德潤走上前來,“崇兒,隨我出去轉轉?”李德潤是個傳統的讀書人,最遠沒有出過臺城,對于國土上南京、上海這樣大城市的印象只是停留在書中的描述,現在既然都來到國都了,李德潤當然想見識一圈,驗證一下書中所讀和自己過去的想象。
其實每一個悶宅心中多少都潛伏著一顆仗劍走天涯的心,父親李德潤的書案頭永遠不缺少一本徐霞客游記。
“好。”李崇點了點頭。
父子倆從旅館里出來,走過玄武湖,來到在歷史上就十分著名的十里秦淮,這些地兒都不用李崇介紹,父親自己就能引經據典說的頭頭是道,李崇第一次覺得父親不似自己印象中的那般古板,而是很有見地。
父子倆拎著三只油紙包著的鹽水鴨回到旅館前已經挺晚,八點鐘的南京城燈火璀璨,而城里這種鄉下農村從未見過的萬家燈火亮起的景象讓父親深感震撼,仰起脖子賦詩幾首,從王安石的“車馬紛紛白晝同”到“萬家燈火天無夜”,詩文的素養讓李崇感到汗顏。
“阿呀阿呀,這怎么好意思呢。”樓上傳下來的是母親熟悉的聲音。
李崇和父親對視一眼,這南京城家里肯定沒有親戚熟人之類的,母親陳月英這是在跟誰說話呢?聊的很挺熱鬧。
不過踏上樓梯幾步,熟悉的聲音讓李崇瞬間反應過來的:林婉如,她怎么來的?
“你們父子倆玩著還知道回來。”母親陳月英指了指手腕上的腕表,責怪兩人天黑了都不知道回來,緊接著又說起,“來客人了都不知道。”
李德潤看見林婉如的第一眼,下意識的就想,“這是誰家的姑娘,這么水靈俊俏,比扎跺周圍自己一直想幫兒子物色中的婆娘還要‘tong’!”
第二反應就是“難怪這大兒子對家里的介紹一直興趣懨懨,原來在這兒自個認識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