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二十八章 蘆葦帽子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沙漠中的農場

  幾只小小黃斗完公雞,敗了絲毫未覺得羞恥,離開三奶奶家,它們幾個又自己打鬧在一起,跟著李赟來到村里的商業街上。

  不管怎么說,它們幾個進了三奶奶家的院子,雖然也沒欺負的成雞群,但是也得跟三奶奶說一聲,不然等她回家看那戰爭的現場肯定納悶。

  村里就這樣,家家戶戶不鎖門,相去誰家借個東西,戶主不在家進去拿就行,當遇到戶主或是送的時候再給說就行。

  狗崽子們進院也得說一下,進到三奶奶的店里,她戴著老花鏡,坐在馬扎子上,手里抱著一個半成品的蘆葦帽子正在編著,左手五個手指靈巧的壓住編的岔口,右手把劈開的蘆葦順著當筋的那根蘆葦上下翻飛著,看看編了幾道后,左手松開,再挨道緊一遍,隨后左手再壓住,左右手互相配合著,一會就圍著帽頂編一圈。

  蘆葦帽子還是很受家鄉人青睞,和草帽相比稍微沉一些,但是蘆葦帽子的好處就是透風,結實。

  編好的帽子在里面用竹篾在編上一圈的頭箍,戴上那個后在頭頂會有一個空間,隔熱還透風。

  蘆葦帽子結實度,是可以承受一個5.60斤的小孩坐在上面。

  去河里抓魚,蘆葦帽子又變成一個抄網,去果園菜地,蘆葦帽子又可以當成籃子。

  所以因為蘆葦帽子的用途廣泛,在家鄉是每戶必備之品。

  以前都是鄰居求著三奶奶給編一頂,頂多也就給二斤雞蛋,拿罐麥乳精,送包豆奶粉的這就算是比較講究的了。

  編這么一頂帽子,算是劈蘆葦蔑,最低也得半天時間,這就讓三奶奶有時為難,為了給人編蘆葦帽子都把自己的活耽誤了,后來隨著三奶奶年齡大了也就不再給別人編了,不然她兒媳都不樂意,農忙時她的看孫子啊。

  這次村里建了商業街,二哥為了商業街的商品多樣性,有特色,提著牛奶是三顧茅廬,才請出三奶奶出山,并且答應了她兒媳的三個要求:

  1不交房租.

  2賣了蘆葦制品的錢村里不許收任何費用。

  3三奶奶享受村里的福利不能給取消。

  聽了這三個條件,二哥不但全部答應下來,并且承諾每個月還有一千塊錢的工資。并且和村里其它的福利不沖突。

  誰知三奶奶重操舊業,村里人的訂單是讓她一天到晚的住不下,導致有的游客想買,根本就買不上,找到村里的游客中心投訴。

  這又把幾方的有關人員召集一起商議決定,三奶奶緊著自己的身體為主,別累著,趕緊收個徒弟。先賣給游客,每頂蘆葦帽子定價五十,加名字再加十塊。

  其實這樣三奶奶每天可以編兩頂,游客大多數都選了加上名字,這樣三奶奶一天最低就可以收入100元,一個月就是三千,可是把她兒媳樂壞了,那是一天三頓飯給三奶奶送來,沒事還過來給打個下手。

  這會店里就三奶奶自己一個人,李赟過來看了一會,她還沒有住手的意思。沒辦法還是打斷她手里的活吧:“三奶奶,你歇息下吧!”

  她頭不抬,手里的活也沒停頓的回了句:”我不累,你怎么過來了。”

  “三奶奶,剛才我帶著我家幾個小狗,走您家門口時,它們跑進您家跟您家的雞鬧了一陣。”

  “哦,咬死雞了?”

  “沒有,讓您家的公雞給攆出來了。”

  “哦,那就沒事。”

  “我這不是想過來跟您說一下嗎。”

  “沒事。”

  看三奶奶這架勢是不打算跟李赟閑聊了,這老太太現在是鉆進錢眼了。

  看看等在門口的小小黃們不耐煩的在抓門,那爪子抓的門是吱吱的,還是趕緊走吧,別雞沒給咬死了,把門給撓壞了。

  別看現在是冬天,游客還是沒有減少,雖然外面的人少,但是都在大棚里。

  有帶著家人在采摘草莓的,

  有情侶在玫瑰花的大棚里想搞點浪漫的。

  游客多,做小吃的店里生意就好,這還沒到中午飯時間就有趁著人少先來吃點的,不然等到飯時還得等位子。

  不過那家生意好也不如六大娘的剪紙店,剪個福字用不了五分鐘,二十塊錢就到手,遇到大活有結婚的全套下來,便宜的2.3百,要求多些的就得小一千塊,她這里的學徒不但幫著她干一些要求不高的活,還得給她學費。

  李赟趴在她店的玻璃上往里瞅瞅沒進去,里面不是小媳婦就是大閨女的,自己進去不方便。

  在這里還有賣飾品的,不是真金白銀吧,但是也做的很精致,賣的不貴,生意也還不錯,李赟進去轉轉,老板是鄰村的一個小伙,去南方打過工,今年秋收回來就來村里租了個鋪面,從他打工的地方進來這些飾品,不得不說他腦子還是滿靈活的。

  帶著幾個狗崽子沒法去大棚里,剛開始帶它們去過一次,這些敗家玩意進去就奔著草莓去了,它們又不吃那個,可是能糟蹋啊,等李赟看著把它們趕出去時,它們已經把一分地大小的地方,連扯秧再踩踏的廢了。

  雖然大棚算是集團的,但是管理大棚的這個本家的叔叔,還得靠這棚草莓的產量拿獎金呢,沒辦法李赟回家取了兩千塊交給二哥讓他補給叔叔。

  所以在那以后,李赟是不再帶著狗崽子去大棚那兒。

  以前的冬天是農民閑著的時候,有想多掙些錢的就出去找個建筑工地干個瓦工什么的。

  可是從去年村里開始干大棚時,冬天就越是忙的時候,每天光是為了大棚保持鮮花和水果生長所需要的溫度就要忙活半天,村里的大棚多數還是老式的塑料膜大棚,不像是農場里全部是玻璃溫室大棚,像是掀蓋棉簾全部是機械操作。村里的棉簾還是得用人工,所以冬天的大棚比露天的時候還要費工費時。

  為了冬天鮮花保持新鮮,別讓凍著,村里可是想了不少的辦法,像是裝貨的地方就建了一座面積一畝地的個玻璃溫室,裝運鮮花的廂貨車可以進來在溫度適宜的地方裝車,能讓鮮花一直保持在適宜的溫度,避免凍壞。

  真的村里的老鄉為了自己能發家致富,是想出了不少實用的點子,為了賺錢,他們也是舍得花錢給裝貨的地建一個溫室。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