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七十四章 知 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三叩法門

  夔州路治所奉節,位長江上游,地勢奇怪特殊。上至巴蜀、下至江南,巧置長江水道瓶頸地帶,直接控遏三峽水道。

  川地東出、前往中原,多取此道。x

  川鹽入黔、川米外銷、川西山貨、滇銅黔鉛等轉運商貨,全憑這段水路。

  以保江南富地賦稅經過川地一帶,安全抵達關中。

  這一瓶頸特征,在長江上、中游流域就此成為中轉樞紐,每年過境夔關的長江商船多達萬余艘。

  商民報關納稅的同時,偶有部分貨先滯留夔州,再分銷川東各地。奉節夔府躍踞整個川地財政中心的龍頭老大。

  三絕谷坐落于奉節周邊各山脈端頭匯聚之處,欲在縣域范圍內通行已是困難,更遑論再與周邊州縣聯合并通。

  陸路這道,全無優勢可言。

  如此,對外通商口岸,唯有長江水運便捷可用,其中權限也全控在官府于此設立的夔關阻礙。

  夔關由知府兼任,每歲除解足及軍督公費等定額外,盈余即為知府公費。

  而從關口濫收的此項盈余,恒在二十萬兩之上。以致坊間許多商民為了逃避夔關重稅,大多冒險穿行周邊深山峽谷里的野路荒徑。

  只是,這道關隘是一條遙遠而危險的幽徑,途中險象環生,如入另一個境地,商旅過客往往都是有去無回。

  也瑟打通夔州府衙一應大小關節,保供奉節水道命脈暢行的同時,又花了些許年頭,以長江、赤水河、習水初始交匯的三角帶為起始,與當任都督私下商議合作,在夔州路開辟了一條經常德轉酉陽龍潭、涪陵,以達川地貫之東西的林間陸路。

  至此之后,凡須夔關水路運輸的商船貨物,都知道在王村地界多了一處陸路關口,稅收低廉,令南北商人趨之若鶩。

  夔州水上航道十分繁忙。

  平日客貨商船往來如梭,三教九流,販夫走卒,地痞青蛇,形色俱之。

  川峽四路潭深莫測,夔州官員在鹽茶航道上濫收課稅,中飽私囊,坊間人盡皆知。

  雷茂庭轉任夔州沒多少時日,聽聞除夔關水運官道外,山中另又開拓一條陸路通商口岸,自行征收稅費不報朝廷,乍起驚異。

  撇開關稅定額環節紛雜不說,單憑水陸兼設、公然并存,又能有條不紊地長久施行,料定中間定有高人指道。

  雷茂庭原本與也瑟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所謂為官從政,首要做人。

  屬守地盤、射界之內,最最緊要的,還是士紳百姓,各安其分,各守其職。

  像也瑟這樣被迫飄零,散居于此的異鄉高人,毫無權勢根基,為討生活棲居這窮山惡水、人鬼交雜的老林溪洞,能另立山頭、插桿為王,定然是有旁人不及的本事。

  古話有云:老馬識路數,老人通世故。

  雷茂庭心諳一地有一地的規矩,為保地方太平,只得先按下心念,任勢發展。

  也瑟非是老人,卻通世故而不世故。

  對待夔州首府都督這位衣食父母,自也不失恭敬謹慎。冬天送碳敬,夏天送冰敬,逢年遇節,更少不得黃白之物套拉近乎的別敬。

  幾次往來,雷茂庭察覺其行事舉措涇渭分明、火候拿捏都是將將好,不由暗嘆也瑟其人確實是能夠委以重任的厲害角色。

  不出一月,三絕谷總桿首也瑟,繼續襲攬夔關水陸兩道上商貨航運的全部活計,二人相處融洽,合作無間,交情漸深。

  然而,牛角越長越彎,財主越大越貪。

  這個左右逢源的肥差,并沒少遭心存妄念之人的偷覷,以及挺而走險。

  夔州路腹地的涪州武龍縣,設有中轉驛站,專供取道商民百姓歇腳小憩。

  日里商旅集聚、車馬絡繹,行人紛紛。x

  夜來攤販店鋪、處處燈火,終宵不絕,端的是一派崢嶸之景。

  川地食鹽大多通過長江航道運往黔地,量大利豐,必取此道。

  地方當局歷來以重稅與鹽商分利,商戶只需按規定交納夔關關稅,以及火耗、陋規和平余,就可暢通無阻。

  偏偏管轄此地的武龍知縣陳有文,趁著夔州首府改朝易主的空子,將坊間私營鹽商羅列了滿案。

  倚仗現官不及現管之便,先取締縣轄境內的私人鹽廠,再強行沒收。

  同時還不許商民販運,并將商民手中僅剩的私鹽強制低價收買。

  短短七日內,使得川鹽的生產銷售重新抓回股掌,獨壟專權。

  前些時日,大批商船困于長江夔關,耗時費錢、民情激憤。

  為防有人偷運出關,江中常有陳知縣的家奴率兵丁晝夜巡攔,不許商船出關。

  商民察覺生計被奪,有些人一氣之下強行渡江,不料此舉反激巡攔兵丁殺心肆起,死傷無數。

  遂后,巡攔兵丁又將船只沒收。江中剩余被阻商旅目睹此景,慌忙逃竄,急不擇路,從江心大流放船而下。

  一時間,滿江船只紛紛傾覆,商民死傷甚多。此時,平日往來不絕、商賈川流的夔關江面,仿如不慎打翻的灶頭,死尸飄零,上下浮沉,慘不忍睹。

  陳有文自知理虧,乘勢坐局。

  命人假放風聲,謊播新任首府的雷茂庭與匪勾結,殺人越貨,低收私鹽,高賣鄉民,從而中飽私囊。

  與此同時,又向地方上掌管鹽茶酒木等商稅的監當官,公然行賄黃金萬余兩。監當官俱以笑納之后,匿而不報。

  非但如此,陳有文暗道里還做了幾樁面兒上合理光鮮的門面事兒,蠱惑人心。

  一是將強行沒收的食鹽運到夔關城內,就地賤賣。并讓家奴到處宣說其取締私鹽是為了讓百姓買到便宜的食鹽。

  二是從重慶府買入大米,在縣衙外依照原價出售,以此刁買人心。

  這般一來,涪州武龍縣的衙門外圍滿了前來買米的鄉民,陳有文的家奴乘機混在人堆里散布陳知縣打擊鹽商,買米平糶,以蘇民困,而遭雷茂庭忌害的善人之象,混淆視聽。

  鄉民不明真相,視有米買,紛紛倒戈。

  謠言一出,民人之口、道路相傳、騰謗不已,迅速傳遍夔州路的四鄉八鎮。

  三叩法門htmlbook64972index.html

還在找"三叩法門"免費小說  百度直接搜索:"易"很簡單!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