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字輩的將軍銜共有四個,也就是定遠將軍、定安將軍、定勇將軍和定邊將軍。
現在蜀漢地盤小,沒必要赦封這么大的職銜。
主位上。
劉峰在將魯智深歸入蕩寇軍之后并沒有停下來,而是接著赦封。
其中,林沖和燕青被歸入禁軍,盧俊義被歸入更卒營,同樣領偏將軍銜。
這么做并非心血來潮,也有他的考慮。
魯智深是為了以后統領狂戰士,這是一崇尚xjbd的軍隊,沒有什么章法可言,只要懂得沖鋒就行了。
林沖是北宋禁軍教頭,雖不是多大的官,但也是正兒八經的禁軍出身,可以充當趙云的副將。
燕青善使川弩短箭,可以統領鷹眼部隊。
而盧俊義慷慨仗義,加入更卒營,可以帶來不一樣的風氣。
每個人都各有特點,加入各大軍隊當中,也能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等赦封完,劉峰長舒一口氣,抬頭望著下首的文臣武將,面對一張張或興奮或殷切的臉龐,終于把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蜀漢發展至今已有兩年多,從一村寨起步,殺陳漢,退天國,迫侯景,終于有了今日之局面,帶甲之士十萬,治下百姓二百萬,已然是一方諸侯。
而在諸位的勵精圖治之下,百姓豐衣足食,稻米堆積如山,國脈民命蒸蒸日上,軍容鼎盛,威名遠播。
但這還不夠,蜀漢北有陳霸先,南有劉知遠,西有劉裕,皆是豺狼虎豹,稍有不慎,就會被分而食之。
所以與其困守,倒不如主動出擊,以戰養戰,我蜀漢上應天命,背后有無數百姓鼎力相助,定會在這亂世之中打下一片天地,直至稱霸揚州,逐鹿中原!”
這是他第一次明確表露出爭霸的意愿,以前不說,是因為鼎器未立,現在卻不同了。
他這幾日能夠明顯感覺到一絲異樣,不僅是精神上,還有身體上。
總得來說,就是身體更加強壯,精氣神也更好了,他雖然察覺不到自己的屬性,但也知道,其武力值肯定是增長的。
對于如此異樣,他曾數次詢問系統,不過卻沒有得到回應,仿佛連系統也不清楚為何。
也許就如葛洪所說的那樣,帝王是萬民之主,有大氣運加身,如宇宙之浩渺,可以滋養己身。
忍下心中的激蕩之氣,劉峰虎目一掃,眾人的表情已經盡收眼底。
有興奮的,同時也有擔憂、意外的。
每個人的心思各有不同,處事風格和價值觀也有差異,但要說明確把反對“寫在”臉上之人,還真沒有,或是說不敢。
他掌管蜀漢已經兩年有余,積威日盛,已很少有人敢以巧色待之,更多的時候是戰戰兢兢,不僅是對于古人,連現代人都是如此。
大廳一時寂靜,落針可聞。
這是關系到蜀漢未來前途的一次廷議,每個人都很慎重,他們大多數并不知曉仆從軍的事情,只是對突然出現在環谷里面的參天古樹有些好奇。
即便腦洞再大,也不會往這方面去想。
所以考慮的更多,如今能列席的,都是蜀漢骨干,接受到的信息很多,對蜀漢的家底也了解甚深。
他們知道蜀漢戰車,知道白起所率領的蕩寇軍,也知道最近突然冒出來,實力強大的星宿兵。
連糧倉里有多少噸稻米,武器庫里有多少副鎧甲都能猜到一二。
越是了解,心里的擔憂就更勝。
因為僅靠這些實力還不足以大規模出兵。
一旦招惹陳霸先或劉知遠任何一人,最終的結局都不會好。
如果打陳霸先,劉知遠肯定歡欣鼓舞,甚至舉雙手歡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加快統一會稽郡的步伐。
反之攻打劉知遠也一樣。
對于不少人來說,現在最好的辦法還是把滲透策略推行下去,慢慢“策反”一到兩個勢力,讓他們逐漸往蜀漢靠攏,至少不反對通商。
等這些人見識到這里的繁華,事情便成功了一半。
接下就是吸納人口,逐步削弱對方的實力,等到最后,即便沒有完成統一,也很難逃脫,相當于蜀漢城的經濟殖民地。
現在去進攻,等于把前期的努力給浪費掉了。
其中有一人忍不住,剛想開口,就被一旁的同事給攔住了。
“再等等,將軍不是無的放矢的人,這里面肯定有貓膩,咱們先不急。”
“可是再有貓膩,也不能硬拼啊,雖然蜀漢城有能力戰勝陳霸先,也有實力對抗劉知遠,但也最多慘勝,等打完了怎么收拾殘局?”這人仍不放棄,在同事耳邊附耳低語幾句。
“這事就不用你去考慮了,咱們只是參謀,給出意見就行,輪不到我們來反對,你有這個心思,還不如想著怎么減少損失,將軍現在明顯下定了決心,大規模用兵已經不可避免。”
仿佛又想到了什么,又或是想提醒對方,此刻繼續說道:“在有些時候,你出言反對的確能起到好效果,甚至會讓將軍覺得你關心蜀漢事業,但這只是特例,更多的時候,出言反對的結局都很凄慘,你看旁邊的張教授就很自在,仿佛事不關己一樣,但你想想當初最早提出滲透計劃的是誰?
還不是這位歷史系的大教授,所以說,你得像他學習。
而且事情也沒你想的那么糟糕,就像將軍說的那樣,咱們蜀漢上應天命,背后有兩百萬百姓支持,我多問一句,如果蜀漢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你會不會拼命?”
“我還是……會的!”
想了一會,最終還是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說說原因,如果拋開掉身份不談。”另一人繼續問著。
“因為這是現代人最后的機會了,如果蜀漢沒了,我實在想不出還有比這里更適合現代人的地方。
而且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背著奴隸和下等人的標簽過一輩子,即使他能僥幸活下去。”
“你說的很對,所以我從內心里是支持將軍的,咱們以后總要面對朱元璋和劉裕,這是必須要邁過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