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六十四章內茶園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地平線上的莊園主

  作為交通工具的補充,滇馬是最理想的對象,它素以體質結實、短小精悍、運動靈活、善登山越嶺、長途持久勞役、耐粗飼、適應力強而著稱于世。

  以前寨子里窮,只能養耕牛,大多數人會騎馬卻不養馬。如今寨子里有了起色,在幾位長輩的攛掇下,在幾個寨子里添置了幾匹用來騎乘和運輸貨物的普通馬。

  幾位院士要去內茶園,從李家寨前往要穿越整個外茶園,騎乘是最好的選擇。

  伴隨著第一縷晨曦,白洋作為向導,精簡了大半人員之后,朝著內茶園出發。

  走進茶園深處,幾位院士才發現越是深處,茶樹越發的遒勁、清矍,葉子肥厚,呈紫色,是特別罕見的紫茶。

  茶園盡處有雪山阻隔,山腳下有曲折的峽谷向前延伸,白洋一馬當先走在隊伍的最前方。

  董棕?龜背竹?平滑婆羅雙?版納青梅?

  幾位院士不禁對視了幾眼,這是看到什么?

  龍腦香科植物,這可是熱帶雨林的標志性植物,尤其是望天樹,在國內實在是太有名了。

  為什么提到望天樹?因為他們正好從一株望天樹身旁經過,一下子遮擋了不少的陽光。

  “望天樹,是望天樹。”崔老激動地緊走幾步,雙手不停地撫摸著望天樹高大的身軀。

  “伙計,你看這可不是只有望天樹,它的孿生兄弟——擎天樹,馬來西亞的塔豆、巴里黃檀。”梁老搖了搖頭,這里的驚喜不夠多嗎?

  阿丁楓、大葉桃花心木、坡柳、棕櫚、芭蕉、旅人蕉、紫椿等等,這分明是熱帶雨林嘛。

  墨脫雨林是世界熱帶雨林的最北緣,位于北緯29度附近,而滇西縣比墨脫縣更靠近北回歸線,只要地理環境夠特殊,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也沒啥奇怪的。

  “小洋,你說的茶園在這片熱帶雨林里?”梁老詫異地問道。

  熱帶雨林氣候可不怎么適宜茶葉的生長。

  “您看前邊的岔路,向東通往茶園,向西進入雨林區。”白洋指了指前方不遠處,長滿青苔,被各種藤蔓植物糾纏的石板路,正在一棵高大的巨柏前分道揚鑣。

  這里是進入茶園的道路之一。

  白洋帶路,大家能很清晰的感受到海拔在下降,曲折的地縫變得幽暗,星星點點、光怪陸離的光線從頭頂一線天射下來。

  地縫入口處也非常有意思,一條蜿蜒的溪流折了個彎,竟順著原路返回,看得人有些啼笑皆非。

  進入地縫內部,左右山崖,壁立千仞,有如斧劈刀削,險峻萬端。藤蘿叢樹,野花芳草,雜生其上,清翠欲滴,點綴得如兩面碩大無朋的掛毯。崖間時見鳥飛猿跳,耳畔但聞流水聲聲。從崖石上沁出的泉水,飛流而下,如銀線、似珍珠,匯成道道細瀑,形成濛濛雨霧,清冽的溪水泛起無數的漣漪,擊散了縷縷流波,靜謐地徜徉而緩慢,表面上佛系得很。

  山重水復,崖崖壑壑,三灣九曲之后,眼前豁然開朗。

  腳下并排流淌的溪流,忽然九十度轉彎,回流的一側正好穿過一座天然的石橋從另一側溪流上方穿過,沿著一側山坡盤旋而上。

  沒錯,您沒看錯,就是盤旋而上。

  山谷內一座座天然形成的石橋連接山谷兩側,將山谷中間的一座平頂的山峰圍困起來。

  如果說山城重慶的立交橋是8D魔幻,這里的天然石橋就是24D魔幻,層層疊疊,足有十五層之多,縱橫穿插,蜿蜒曲折,卻是涇渭分明,互不干擾。

  層層疊疊的石橋,你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是涇渭分明、繁而不亂,很從容的就能分辨水流的路線,有溪水沿著石橋匯入谷底,有溪水逆流而上,入中央平頂山峰的巨大水潭里,然后又沿著最高的石橋從山谷兩側流出去,向西匯入怒江,向東匯入瀾滄江。

  中央的平頂山峰周圍分布著高高低低的小一號的它,它們不與石橋相連,卻在石橋內部穿插,是高聳起的石林,每一座平頂山峰頂端都有一汪清澈的水潭,有意思的是隨著月相的變化,垂下來的如煙似霧的瀑布會發生變化,滿月的時候水量最大,如垂落的珠簾,瀲滟澄澈。

  兩側的山壁更是有無數的清泉,跌落無數的、小巧可愛的瀑布,滋潤了滿谷的生機。

  “是虹吸?還是錯覺?”崔老望著平頂山峰,皺著眉頭暗自迷惑。

  正因為四通八達的石橋一點兒也不繁亂,能夠一眼看出水流的終點,逆流而上的溪水給人種不真實的感覺。

  董院士伸手推了推發呆的崔老,“怎么了?好端端地發什么呆啊。”

  “沒什么。”崔老搖了搖頭,心中暗自好笑,這逆流而上的現象又不是見過一次兩次了,自己真是大驚小怪。

  從石橋底下穿過,眼前一下子開闊起來,高低起伏的谷地,奇峰對峙,松柏成翠、竹林蔭海,從懸崖到谷底,大大小小的石坪和石縫,或孤植或一叢,遒勁清矍的茶樹郁郁,高高低低,一疊疊秀氣的瀑布從崖頭、山腰的清泉奔涌而來。

  “這里算是內茶園的外圍,生長的是一些諸如紫筍茶、蒙頂茶、陽羨茶之類的歷代名茶,雖然不及西湖十八棵御茶樹和母樹大紅袍有名氣,品質上卻絲毫不遜色。”白洋指點著諸多的茶樹說道。

  “這兩株是紫筍茶,當年在紫筍茶腹心地帶的一眼活泉旁發現,是品質最好的兩株茶樹。”說著他指了指半山腰一縷清泉邊上、依偎在一起的兩株茶樹說道,下方小水潭周圍長著它們的子子孫孫。

  “這叢是陽羨茶。”

  “那里是黃山毛峰。”

  “六安瓜片。”

  白洋對內茶園的一切了如指掌,每株茶樹都能說出詳細的來歷。

  “這幾株守門的,當年云貴總督鄂爾泰進貢的普洱茶就是從它們身上采集的。”當年鄂爾泰進貢的普洱茶已經成了國家二級文物。

  繼續深入,谷底孤峰突兀,峰頂四周有瀑布飛遄,腳下是清澈的水潭,水潭外圍高高低低的石丘上有活泉涌出,活泉邊上三三兩兩的茶樹甚是喜人。

  尤以一株珊瑚狀的低矮灌木最為突出,全身赤紅,葉子介于棗葉與桑葉之間,依偎在一株高大的梧桐下。

  “這里就是茶園最核心位置了。”未見到母樹大紅袍,白洋卻停下了腳步。

  “它也是茶樹嗎?”崔老指著全身赤紅的朱草,目光里閃爍著審視。

  新物種啊,從未見過!

  “這是朱草,北宋鄭可簡的侄子找到的奇茶,生長奇慢無比,新出生的也只有兩株。”

  朱草?幾位院士也是愛茶之人,也知道鄭可簡的典故,不過以他們植物學上的造詣,都是哈哈一笑,從未當真。

  “先祖筆記上有記載。”白洋表情篤定。

  好家伙,好家伙!

  幾位院士有點兒站不住了,紛紛沿著開鑿的石階登上石丘圍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