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六十二章 外茶園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地平線上的莊園主

  用不著多說,他們已經看到了。

  不僅僅是多肉植物,其他的沙漠植物也非常豐富,斑駁的梭梭下面生長著生命旺盛的肉蓯蓉,高大的仙人掌,長滿了花骨朵,湖水邊的胡楊是整片沙漠最高大的植物,似乎是守衛在這里的勇士。

  進入沙漠的邊緣,干燥的空氣撲面而來,卻不酷熱,從山腳開始沙漠與周圍的森林犬牙交錯;到沙漠腹地各種形態的植物群落十分豐富,如同珍珠鏈般的袖珍森林散落在粉白相間的沙漠各處。

  各種多肉組成的叢林,以棒棰樹、非洲霸王樹等高大多肉植物為頂層,各種多肉植物不拘大小,充分地享受陽光的明媚。仙人掌組成的怪刺森林,在陽光下冒著森森寒氣。紅柳、胡楊、梭梭、沙漠鐵木等等構成的遮天蔽日的森林。

  或者兩種或者多種混雜在一起組成的森林。

  雖然還未深入,但幾位院士開始有點兒亂花漸欲迷人眼了,尤其是各種多肉的寄生,梭梭、沙漠鐵木寄生胡楊等等,小寄生大或者大寄生小,彼此都奈何不得地相互寄生,看得眼睛都直了。

  “白洋,你不介意吧。”崔老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尤其幾位老伙計殷切的眼神,讓他的老臉直發燒。正經事情都還沒做,反倒亂七八糟的事情找了一大堆,哪還有臉。

  白洋看著激動的專家教授們,果斷地搖了搖頭。“崔老,您幾位在寨子里考察,我們自然歡迎之至,但您們最好聽我的,最起碼也要在梯田、果園、咖啡園、茶園的水質、土壤采樣完成之后再決定。”

  如今九宮連環寨的發展方向是以農、牧為主,旅游為輔,至于林業不會是他們的發展方向,急于將自己的家底查清。

  寨子傳統,但從不排斥新鮮事物。

  崔老和梁老對視一眼,不得不遵照白洋的決定,畢竟他們拿了一大筆錢的,至于董院士他們這些從國家團隊脫離出來的人,沒有帶專業設備,也只能隨波逐流了。

  罕見的沙漠奇觀只能暫告一段落了。

  茶園,九宮連環寨分為內外兩個茶園,內茶園以出產各種特級茶葉為主,外茶園則以滇紅和普洱為主。

  九宮連環寨最為輝煌的時候,東南亞諸國貴族、皇室以及藏、蜀地區為主的西南地區的大商人、僧侶、官員等等以獲得寨子內的特種茶葉為榮,甚至木府土司不惜發動一場戰爭。

  外茶園產出的滇紅和普洱暢銷西南各省的中下層,因為制作精良,每每采茶之前就已經預訂一空。

  可惜,此長彼消,明月也沒有永恒的圓滿,隨著新中國的不斷發展,農藥、化肥不斷地加大力度使用,廉價茶葉將市場沖擊得一塌糊涂,外茶園的市場不斷萎縮,更不要提因為戰爭的原因,早已中斷對外供給的內茶園了。

  如今,兩大茶園都疏于管理,僅僅供給寨子日常用度。除了周圍幾個村寨還保持著婚喪嫁娶的時候來寨子買茶的習慣,滇西縣作為滇省產茶最北緣早已被人們遺忘了,也有在縣志里有所記載。

  茶園的考察要從李家寨開始,這里是九宮連環寨海拔最低的一個寨子,在一個盆地內,遍布丘陵,是種植茶葉的好地方,除了滇省特有的大葉種茶樹之外,還有從江南、華南一代帶來的龍井、宋種、正山小種等。

  “好家伙,規模不小啊。”連綿起伏、井然有序的綠色,讓眺望遠方的董院士不禁感慨起來。

  白洋要把茶園重新開起來,自然要將野蠻生長、沒有人馴服的茶園重新收斂野性。

  如今,已經整理了大半。

  “大約八千多畝,有六千畝是明末我們從江南帶來的茶樹,剩下的兩千畝是從滇省各地搜羅來的千年古茶樹。”白洋輕聲解釋道。

  “千年老樹?”幾位院士聞言直接愣了。

  普洱古茶樹千年樹齡并不稀奇,兩千多年的都有,但上千畝、成規模的千年古茶樹還是第一次聽說,尤其在滇省不可能出產茶葉的地方,如何不讓人心驚?

  上千年的古茶樹,全國才有幾株?

  “沒那么夸張,500年到八百年的居多,千年以上的只有百十株而已。”白洋見幾位院士嚇著了,趕緊解釋道。

  還百十株?而已?

  隨行的大學生心里不住地吐槽,這逼裝得周正。

  從明末算起,這座茶園存在至少三百多年將近四百年的歷史了。幾百年延續下來的古茶園在全國范圍內實屬罕見,尤其近萬畝的面積。

  走進茶園,一叢叢茶樹重新修剪過,修長而優雅。每隔一段距離就有梅、山茶、杜鵑、迎春花、牡丹、月季、玫瑰、翠竹、櫨、銀杏等等將茶樹叢縱橫分割。

  一叢叢、一簇簇是四時不敗之花,幽香沁人心脾,在起伏不定的丘陵間,陡然有了色彩與空間的變換,層次分明,讓本不單調的茶園,美麗有了縱橫轉折,從無人機傳來的視頻俯瞰下,幾位院士突然有種驚心動魄的感覺,美麗堆積而來。

  尤其現在正是茶樹開花的季節,雪白、如薔薇的花朵并未因為修剪而凋零,反倒和大紅大紫的山茶花、杜鵑花爭奇斗艷。

  白色的花朵,嫩黃色的花蕊撐起一片溫婉、優雅。這是茶園最美麗的季節。

  “咦?”董院士看著嬌小可愛的茶花,不禁心中詫異。

  “老崔,你對茶樹方面還有所了解,你看這花型是不是有些與眾不同?”

  崔老聞言,才注意到身邊的茶樹花竟然是重瓣的,最多能達到五六層之多,與其他地區單瓣情況截然不同,而且花型更大。

  “似乎發生了某種變異。”崔老皺著眉頭說道。

  他主攻方向不是茶學,在自己的知識層面里沒有更多的解釋。

  “這里都是正山小種,明末從祁門移植過來的。”白洋在一旁介紹道。“滋味醇厚細膩,香氣清雅,似猴兒酒香,又似各種蘭花香氣紛至沓來,因為價格有點兒小貴,自從寨子不走茶馬古道之后,也只有附近村寨婚喪嫁娶會買一點,即使縣城里都不知道,在滇西有產茶的地方。”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