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十章 圩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地平線上的莊園主

  “小洋,你怎么回來啦,那邊的事情怎么樣,我怎么聽說不太順利?”大伯陰沉著臉色問道。

  白圭峰正忙著指揮人裝車,忽然看見白洋正坐著牛車,悠哉的樣子讓他氣不打一處來,這么大的買賣不只是白洋手底下的第一件大事,而且是全寨子近幾年來的大事,怎么能這么草率呢。

  “大伯,那邊還有十四叔在那邊盯著呢,客商也有人在那邊看著,出不了事情。我這不陪著莫愁、莫總過來看看咱們白家寨的情況嗎,人家要深入考察咱們這里的生產環境,做最后的評估。”白洋見大伯的臉色不對,趕緊扯了亂七八糟理由搪塞。

  莫愁隨著白洋跳下牛車,當她聽到白洋的長篇大論之后,心里不斷地吐槽,我只想見識一下白家寨的美景而已,你那篇言論很玄學好不。

  莫愁用漂亮的眼白瞥了下白洋,然后滿是笑容地說道“:老伯您好,我是國華連鎖超市的采購經理,這次的購銷活動就是由我負責,我們董事長非常重視這才采購,我希望能實地考察一下小麥的生長環境。”

  白圭峰有些受寵若驚,他沒想到這個長得和電影明星似的女娃這么有禮貌,既然人家想看一下生長環境,那就是來考察的,咱必須陪好了啊。不過不是自己這把老骨頭。讓年輕人上就好。

  “小洋,還愣著干什么啊,人家莫總大老遠來了,要考察咱們這兒,是天大的好事,你可得給我陪好嘍,不然有你小子好看的。”白圭峰瞪了眼白洋,怎么還是大學生呢,這么點兒眼力勁兒都沒有。

  “哎,好好,我一定陪好,大伯你告訴廚子叔一聲,中午的時候整倆硬菜。”白洋心頭苦笑,但還忙不迭地答應道。

  白圭峰像趕蒼蠅似的沖白洋揮了揮手,意思是我在白家寨二十歲就當書記,如今五十余載,迎來送往的官場門道比你懂得不多?還用你小子教我?

  領會大伯的精神,對領著莫愁參觀梯田自然無可無不可,回頭對莫愁說道“:走吧莫總,這里塵土飛揚的沒必要在這里看著,咱們到梯田那邊看看?”

  莫愁笑瞇瞇的點點頭,把游玩說成參觀考察也沒誰了。

  白洋帶著莫愁繞過倉庫,沿著石階往山下走去,去梯田那里需要繞過左側的山峰、穿越珠玉河。

  “白先生,你們這倉庫夠簡陋的,我估計下雨都能漏吧,還有你們的包裝,實在是五花八門了點兒,咱們以后算是長久合作,簡簡單單的包裝、簡陋的倉庫可都是減分項啊。”莫愁覺得白洋這人還行,除了鋼鐵直男一點兒之外這才好心提醒道。

  “莫總,你還是叫我白洋吧,這樣舒坦一點兒,白先生、白先生的叫著,特別別扭。”說到這里白洋尷尬地說道“:我們這里的基本情況你都看到了,山高林密、生產水平低下,再加上比較困頓,裝麥子的口袋還是臨時湊齊的呢。你提的意見都很中肯,但要改正明年的事情咯。”

  莫愁點點頭跟在白洋的身后,沿著下山的石階走到山腳下,這才領略到雙生瀑布的魅力,走在珠玉河的石橋上,回眸一瞥,兩座從山巒上垂下的瀑布果然一模一樣,淺灘深潭的位置、瀑布跌落的狀態都是一般不二,仿佛中間有一面鏡子相互對照一般。

  走過石橋,莫愁發現珠玉河寬闊的淺灘一直蔓延到河心,有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圩田,就是周邊的幾座大型的湖泊也不例外,依照水流的急緩,大大小小的圩田形狀也是各不相同,周圍用田坎與河水隔開。

  莫愁第一次看到這種種田的方式,感覺非常稀奇。

  “這是水稻田?”莫愁猜測道,江南多種水稻,這是她知道的唯一答案。

  “這里是水稻種植區,不過這樣的地方不僅僅種植水稻,也有小麥種植區,不過沒在這里,這種種植方式叫做圩田。”白洋指著大大小小的圩田解釋道,“這些圩田幾天前就已經蓄水完畢,明天就開始插秧。”

  “圩田?”莫愁漂亮的眼眸,滿是迷茫之色。

  圩田亦稱“圍田“。中國古代農民發明的改造低洼地、向湖爭田的造田方法。春秋時,人們已利用堤防治洼地。吳國在固城湖畔筑圩,越國在淀泖湖濱圍田。圩田的出現時間,有人認為是在南朝,有人認為是在唐代。圩田的基本營造方法是:在淺水沼澤地帶或河湖淤灘上圍堤筑壩,把田圍在中間,把水擋在堤外;圍內開溝渠,設涵閘,有排有灌。圩堤多封閉式,亦有其兩端適應地勢的非封閉式。

  通過白洋的解釋,莫愁才明白圩田的意思。

  “你們這樣不怕造成生態平衡的破壞嗎?”莫愁何等聰慧,完全能夠舉一反三。

  “破壞自然?以前可能會現在卻不會啦。”白洋指著珠玉河中分布的大大小小的圩田,驕傲地說道“:因為國家退耕還林、退耕還湖的政策,我們這里清理不少圩田,你看目前剩下的圩田,是不是像珠玉河上很自然的江渚,既不影響河道又自然美觀,最重要的是能夠豐收。”

  莫愁不得不同意白洋的觀點,可不就像一座座江渚嗎,既不影響河道,又自然美觀。水道之間安詳的尋覓食物的鷗鷺不就是最好的見證嗎?自然和諧,在這里卻讓你熟視無睹,這份態度早就融到白家寨的骨子里。

  再往前走,卻是一片荒地,不過一些清晰的田埂告訴莫愁,之前這里應該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不知為什么都荒廢了。

  白洋看著這些荒廢的土地有些心疼,“這里以前是鄉親們種植蔬菜的地方,主要是蘿卜和胡蘿卜,在多玉鎮、在滇西縣都非常有名,可惜后來大量的、價格便宜的外來蔬菜涌入,鄉親們漸漸放棄這里,常見的蔬菜都會在自家小院里種上一些。”

  “可惜啊!”莫愁悵然地說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