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十七章 【開始的逗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今天你立Flag了嗎

  湘南大學。

  12月24日,晴,5°C~12°C,依舊微風。

  依舊是戰斗的一天。

  在經歷過昨天的一場戰斗后,有人感覺很不好,選擇放棄,也有人早在昨天開始之前就已經放棄。

  當然,那些人真正說起來并不是在考研前一天放棄了,其實他們在考研開始前很早就放棄了。

  李想自然沒有放棄,也不會放棄,真正付出了的人,才絕對不會放棄。

  政治和英語兩門考試,李想覺得發揮還不錯,會做的題目都做了,至于不會做的題目也都填了,自我感覺很好。

  當然,第一天的政治和英語兩門考試對李想這位跨專業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應該算是簡單的,和其他同專業的是同一起跑線,接下來兩門專業課的戰斗是至關重要的,真正決定最后成敗的兩門考試。

  李想非常清楚,最后被打臉與否這是起決定的兩門考試。

  如果連考研初試都過不了,那么等著李想的只有打臉和再被打臉。

  肖展的英語考得不怎么樣,肖展也有打算放棄后面的兩門考試,不過想著錢都交了,不能白花,還是決定去參加考試。

  依舊是8:30,李想開始了自己跨專業考研的第一門專業課現代文學專業基礎,也是是中外文學基礎考試,心情有些緊張。

  不過,在專心果實的作用下,李想最初的那些雜念都消失不見了,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認真做題。

  題目的類型依舊是已經做過很多遍的名詞解釋和問答題。

  名詞解釋有8個,當李想看到那8個名詞解釋的時候,只覺得腦海里第一時間就出現相關的內容。

  這八個名詞,除了第一個有些不確定,其他七個他都是看過的,而且也都記下來了。

  李想跳過第一個名詞解釋:審美意象,直接開始答后面的題目。

  2、自然主義。

  “流行于19世紀后期,產生于批判現實主義之中的一種文學思潮和流派。其特點是第一,強調真實、再現自然……”

  3、韻味。

  “指作品言語結構所產生的情趣和意味,具有含蓄美……”

  這完全是道送分題!

  4、共工與顓頊之戰。

  5、孟姜女傳說。

  6、新感覺派小說。

  7、盛唐氣象。

  8、尤利西斯。

  雖然第一個有些不確定,但是李想能夠知道他是可以回答的。

  或許因為名詞解釋答得很順利,對于后面的“小論文”問答題,李想也信心十足,先提前看了一下后面的問題,同樣有好幾道他都是背過的,另外有兩道很陌生,只隱約知道一些,不過李想很清楚,在網上看那些考研的經驗就知道,即便是有沒有復習到的題目也是正常的,并不需要太緊張。

  李想自然也沒有多想,繼續答著題目,刷刷寫個不停……

  對于那一道有些陌生的題目,也從所知道的寫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當然是站在文學角度的觀點上。

  11:30,第一門專業課考試結束。

  出乎意料的順利,這種感覺反而讓李想有些惶恐和不安。

  真的不知道是不是自我感覺太過良好,李想懷疑自己是不是自信過了頭,怎么會感覺太順利?

  這明顯不對啊?

  “系統,我是不是有些飄了?”

  懷著這樣的不安,李想直接在腦海里對系統問道:“我感覺自己好像有些飄了?感覺考得還不錯。”

  宿主自我懷疑中,宿主自我懷疑中……

  宿主請清楚認識自己,所有的順利和容易都是有原因的,只有付出了相應的努力,到真正收獲的才會有相應的回饋。

  宿主覺得順利,不妨想一想你看過的書,做過的題目,背過的知識點,走過的那些路。

  聽見魔鬼系統這番雞湯話,李想瞬間就明白了。

  看似雞湯,但卻是事實,他之所以會感覺很順利,并不是因為真的試卷題目簡單,也不是因為他運氣好,碰巧就背下了考到的那些題目,而是因為他做過了比試卷上題目還要多的題目,看過比試卷上好要多很多倍的知識點。

  正是因為他復習范圍廣,那些試卷的題目才會出現在他的“好運氣”里面。

  這樣一想,李想心頓時松了一口氣,不再患得患失,而是十分坦然,他從9月開始每天凌晨三點半就起床學習,就是為了順利,如果說考得很差,那么也就意味著他復習的根本就還不夠。

  現在的一切不過都是他之前每個夜晚給出的回答。

  下午14:00,李想臉上帶著笑容,準備開始最后一門專業課的考試。

  前面的六個名詞解釋,除了4.甲申三百年祭這道題,李想有些不大確定,其他5個名詞解釋他依舊相當有把握,這里面有他整本書都背下來的,就像5.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

  甲申三百年祭這本書是郭沫若寫的,好像是紀念某件事三百周年而寫?

  李想心里如此想著,他非常確定這本書是郭沫若寫的,因為他在復習郭沫若的相關作品的時候看到過這個名詞,但不記得究竟是哪件事的三百周年……

  李想仔細想了想,還是把這道題先擱置,先做后面的題目。

二、分析魯迅雜文的藝術成就三、談談茅盾小說如何體現了“史詩性”的追求四、談談郁達夫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影響五、試論馮至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六、比較丁玲和張愛玲的小說特色  看到后面的幾道題,李想又忍不住笑了,這幾位作家他都有復習到,更別說茅盾,魯迅……這幾位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即便這樣的“小論文”偏分析,但基本的知識點都不錯的。

  李想現在非常感謝那一顆記憶果實,雖然沒有記憶果實他也復習背過這些內容,但絕對不會像現在有如此清晰的答題思路。

  即便沒有記憶果實作弊背下,像最后一道題,比較丁玲和張愛玲的小說特色,他也是看過這兩位作家的相應作品和資料,更別說他還看過一篇論文像丁玲,張愛玲小說創作比較談。

  這都是因為他看過,所以才會運氣好,又碰到一道他會做的題目。

  “……雖然女性意識的表達不同,卻給了讀者較完整的體驗:追尋個****和沉迷情愛世界的兩個極端體驗。”

  就這么十分流暢地在試卷上寫完最后一句話——

  最后,李想添上了一個句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