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蒙恬應諾的扶蘇亦是松了一口氣,現如今蒙恬還是北方三十萬秦軍的統帥,有了蒙恬相助,要做成此事,困難減少了很多。
而接下來扶蘇又和蒙恬商議了一些事情,比如從民夫之中選取優秀人選,補充到秦軍之中,如何對待和安置那些如今已經投靠過來的胡人等等問題。
等這些事情商議的差不多,扶蘇方才從容離去。
望著扶蘇離去的背影,蒙恬眼中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如今的扶蘇已然和他當初的預期有了偏差,甚至可以說,現在的扶蘇,已經有了幾分當今陛下行事的風范和手腕。
以前的扶蘇是一位溫文爾雅的謙和君子,如今這樣的書生氣卻已然消磨殆盡,且比之以往,更多了一抹狡黠,對于人性的洞察,亦是有著獨到的理解。
在對待胡人的問題上,不談扶蘇如何將投效過來的胡人整治的服服帖帖,唯扶蘇之命是從,僅是方才交談之時,扶蘇出了兩個主意,便讓蒙恬覺得大妙!
而對于新兵的征召所用的方式,亦是讓蒙恬漲了一番見識。
接下來的四五日的時間,扶蘇一直閉門不出,一方面是等候嬴政的詔令。
而另一方面卻是在整理在北地以來的心得和感悟。其中包含諸多方面,比如對于秦軍軍制的理解,對于戰法運用,如何行軍,如何調配物資兵馬,驟然間遇到敵人如何應對等等問題進行解答和總結。
還有一些對于在這一次出征途中,自己做出一些決定的反思,以及對自身不足的剖析,反復進行歸納和總結,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對于新軍,扶蘇亦是有了一些新的發現和感悟,如今的新軍戰力自然是令人側目,可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仍然有許多不完備的地方。
比如馬具還可以反饋給少府,進行再一次的改進。騎兵騎術與胡人相比,仍有一些差距,只不過因為馬具的出現,極大的縮小了!
再比如,這一次扶蘇亦是發現,在戰場之上,蒙家軍對于騎兵的戰術運用比較呆滯,與胡人轉進如風、靈活運用相比,蒙家軍簡直就可以說是騎在馬上的步兵。
扶蘇知道,這是思維的局限!
以往騎兵從來都是與步兵混在一起,不管如何,騎兵總有步兵作為依托和保障,且又是在大秦內地,未曾深入草原,進行實戰過。
故而像剛才所說的問題,從未被人發覺過。或者說即便有明眼人發現了,也完全沒有提出和修正的必要。
可是,扶蘇知道,要想徹底的解決邊患問題,主力盡出,進入草原尋找胡人,這是唯一且正確的方法。
故而,這個問題也就顯得尤為突出!
扶蘇伸了一個懶腰,望著案幾上一沓白紙,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總算是整理完了!
瞥了一眼外面,扶蘇起身,這四五日的時間,他也未曾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不知如今這北地復建工作做的如何了!
一念至此,扶蘇當即踏出門外,帶著一隊士卒出了將軍府。
行走在鄉野之中,扶蘇眼中浮現出笑意。一切似乎都在井井有條的進行著。
雖然眼下馬上寒冬將要來臨,可是地表之上的冬小麥,大多已經播種下去,有些長勢迅速的已經露出了嫩芽!
在墨者的推廣之下,以及扶蘇從草原上繳獲回來的牛羊,曲轅犁在燕趙大地上以一種極快的速度傳播著,牛耕推行的速度比想象的要快得多!
畢竟兩者之間的效率清晰可見,牛耕,不僅用時短,而且耕出來的地也比人力拉纖深的多。
誰說打仗不能賺錢?僅憑牛耕這一項,扶蘇就覺得,這次的損失值。這一次戰爭所帶來的的影響完全是深遠的。
而沿途亦是見到許多剛剛建起來不久的民房,有些民房,已經有百姓搬入其中入住。
正走著,忽然間一個滿臉黑灰的小乞丐擋住了扶蘇一行人的去路,小乞丐看著扶蘇這群人裝扮不凡,且護衛扶蘇的人皆是雄壯有力,知道這一行人不是什么普通的人物。
當即跪地道:“幾位大人,給點吃的吧!”
小乞丐眼神之中帶著期盼的看著扶蘇眾人,只希望他這次遇到的其中有一些貴人心善!
扶蘇略微示意了一眼,在一旁的高寵當即從懷中拿出一些干糧放到小乞丐手中。
望著眼前這個約莫十四五歲的小乞丐,扶蘇怔怔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
小乞丐接過干糧,急忙放入口中啃了兩口,似乎想起了什么,又有些不舍的將干糧放入懷中,然后飛快似的跑了!
“這……”高寵見著眼前一幕,頗有些氣急,覺得這個小乞丐連說都不說一聲,竟是直接跑了!
扶蘇望著小乞丐飛快的身影,道:“想來他是心中有掛念的人吶!”
“跟上他。”幾名士卒當即和扶蘇一同向小乞丐追去。
在扶蘇身邊的這些士卒,久在軍中操練,且又是負責保衛扶蘇安全,故而,耐力皆是不差。
而扶蘇其個人勇武,亦是不差,只不過饒是如此,在追了一段時候之后,亦是有些上氣不接下氣,而前方那個小乞丐速度卻是絲毫未減,跑的極快!
扶蘇等人勉勉強強跟上,看到小乞丐進入了一間破茅屋之中。方才緩下速度,朝著破茅屋走去。
扶蘇等人剛踏入屋中,便引起了小乞丐的警覺,當認出扶蘇等人是給自己干糧的人之后,眼中仍是有一些戒備,不自覺的將另一個比他更小一些的小乞丐拉到了身后。
扶蘇看到在小乞丐身旁的那個小孩大約只有七八歲,手中握著方才高寵給的干糧。
眾人頓時有些明白過來方才小乞丐的舉動,想來這個小孩兒便是小乞丐心中惦記之人了!
望著兩人眼中的驚懼之色,扶蘇緩緩蹲下身子,道:“我們剛才見過的。”
“我有幾個問題想問你們,你們答出來我便再給你們一些干糧,以為如何?”
小乞丐眼中仍是帶著幾分警惕之意,只是比起先前已然松懈了一些,有幾分相信了扶蘇。
扶蘇見小乞丐不說話,已然自顧自問道:“你們的父母呢?”
“都死了!”小乞丐眼中浮現出一抹傷感。
扶蘇聞言一怔,并未說話,只是從高寵手中接過水壺和干糧,遞到小乞丐手中。
伴隨著扶蘇這一善意的舉動,幾人之間的話匣子也漸漸打開來。
“你們恨胡人么?”
小乞丐眼中浮現出一抹仇恨的怒火,道:“恨,怎么不恨?”
“我和小石頭的爹娘都是被胡人給殺死的。”小乞丐身子顫了顫,雙拳緊握,道:“今年胡人入侵,到了我和小石頭的村莊,一村子的人都死了,我和小石頭貪玩,在野地里睡著了,才最后活了下來。”
“房子全被燒了,糧食都被搶光了!整個村子,到處都是尸體……”
回憶起自己見到的場景,小乞丐臉上漸漸充血,眼睛變的赤紅,那一副仇恨的目光,即便是扶蘇,看著亦是有點膽戰心驚。
扶蘇靜心聆聽著,在扶蘇身旁的那些護衛,聽到小乞丐的描述,拳頭不由地握了起來。
當日行軍途中,見到的一幕幕慘景仿佛再度出現在眼前,令他們心中激憤不已。
扶蘇面色平靜,他的心已然在一次次磨礪中漸漸變的堅硬起來,所以,他能在軍中下達那些不近人情的命令,面對違反自己軍令的士兵,處置起來亦是從不手軟。
小乞丐說道最后,驀然看向扶蘇,然后跪地道:“貴人,請收留我們吧!”
“我們有力氣,可以幫您干活,吃的也不多……”
顯然,小乞丐知道,眼前的扶蘇是他們二人活命的唯一途徑,再過兩月不到,可就到了大雪紛飛的日子。
到了那時,若無人收留他們,對于他們而言,就是真真切切的一道鬼門關!
“你叫什么名字?”
小乞丐答道:“我沒名字,只知道我爹姓燕,他爹和我爹是一個村子的,也姓燕。”
扶蘇臉上露出笑意,道:“既然如此,我就給你二人起個名。”
“你叫燕定胡。”扶蘇又指著那個七八歲大的孩子,道:“你叫燕破奴。”
說完,扶蘇便起身,小乞丐二人茫然的看著這一切,而高寵卻是將那個小一點的孩子抱在懷中,朝小乞丐道:“還愣著干什么?走啊,公子已經決定收留你們。”
“你們的命可真好!”
小乞丐聽到這句話,這才明白過來,臉上浮現出喜悅之情,忙跟著高寵走出去。
高寵本就不是什么寡言少語之人,一路上和小乞丐談談笑笑,當來到府衙門前,小乞丐驟然立住腳步。
有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原本小乞丐認為收留自己二人的不過是城里的富家公子,卻沒想到居然是府衙里面的貴人。
“怎么了?”看著小乞丐臉上的異樣,高寵問道。
“那位是?”小乞丐指了指扶蘇的背影。
高寵臉上露出自豪神情,道:“他是我們大秦的扶蘇公子。”
“所以我之前說,你們能被他收留,命真好!”
扶蘇進入府衙,讓高寵帶著小乞丐他們兩人去洗漱一番,而扶蘇則是徑直進入了書房。
研墨,提筆,然后在紙上奮筆疾書。少頃之后,扶蘇手中拿著一封信函,站在門外,高聲道:“高寵,即刻將這份信封發往咸陽,快馬加鞭呈交陛下,立等回信。”
高寵見扶蘇的樣子,也不敢耽擱,當即按照扶蘇的吩咐照做。
扶蘇胸中激蕩,就在他遇見這兩個孩子之時,扶蘇腦海之中突然跳出了一段故事,并且由此萌生了一個想法。
在漢武帝之后,有這樣一支軍隊,皆是由孤兒組成,效命于天子,接受最為優良的訓練,在戰場上,可以以一當百,人數不過區區幾百名,可卻足以扭轉一場萬人戰爭的勝負。
這就是羽林衛,是由漢武帝一手組建,其成員皆是陣亡將士的孤兒。
而當扶蘇想起這個故事,效仿漢武帝的做法,組建一支羽林衛的想法便在扶蘇的腦海中瘋狂生長,不可抑制。
今日孤兒,明日強軍!為國羽翼,如林之盛!
一想到這些,扶蘇心中不可抑制的心潮澎湃!
本來只剩下八百的新軍,在經過休整之后,亦是要重新進行重組擴編,這件事扶蘇亦是早有計劃。
這樣的計劃照舊,但扶蘇如今卻是額外增添了一個新的計劃,就是籌建羽林軍。
新軍初次作戰發揮的效果是巨大的,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新軍已然將視野暴露在大眾面前,不再具有隱蔽性。
扶蘇則是打算籌建這支的羽林軍,完全可以摸著新軍過河,使用修改完善之后的新軍制度。
新軍本身因為草創,加上扶蘇時間并不充裕,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扶蘇的種種想法都未曾來的及實施。
而羽林軍,有將是扶蘇的另一塊試驗田。
且扶蘇堅信四五年之后,等這批羽林少年郎長成,所展現出來的戰力比如今新軍戰力更加強悍。
他們和胡人都有著血仇,骨子里對胡人充滿了仇恨,而因為受皇室撫育,對陛下更是會忠心耿耿。
扶蘇亦是決定最開始就教授他們讀書識字,并且兵書敞開向他們供應,同時實行嚴格的軍事化訓練。
幾年之后,這支長成的羽林軍,充實到秦軍之中也未嘗不可,因為這個模式一旦可以復制,那么就可以源源不斷的誕生出這樣的人才。這將大大增強贏氏在軍中的影響力。
同時,這也完全可以成為未來大秦軍校的雛形!
當一支軍隊連一個百人將,屯長,乃至于什長,伍長都讀過兵書,而所面對的敵軍,讀過兵書不過爾爾,勝利的天平就已經開始傾斜。
這注定了面對同樣的情況,己方做出的選擇和應對的方案永遠比對方多得多。
這樣的計劃所帶來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
扶蘇現在行事已然不是考慮一時的得失利益,他想的是大秦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