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亦是參加過掃平六國的戰爭,后來又蒙嬴政信任,領兵三十萬,北擊胡人,自然對兩者作戰方式感受十分深刻。
與山東六國作戰之時,可以說,對于土地是錙銖必較。可是面對胡人,胡人壓根就不在乎。
再加上胡人又有馬匹,一人三馬乃至于四馬,故而顯得機動靈活多變。
而蒙恬又不敢率軍過于深入草原,須知,在草原上,一望無際,沒有任何標識物,即便是一些牧民也常常迷失方向,更不用說領軍在草原上作戰了。
對于后勤補給亦是極大考驗。倘若胡人派兵截斷后勤,這深入草原的數萬大軍,就只能坐以待斃了!
對于扶蘇提出來的方略蒙恬認為是極好的,只不過,蒙恬認為,實施起來的難度卻很大。
要知道之前李牧為了勾引匈奴人上套,打敗仗打了幾十次,期間還被趙王撤換過一次,整個布局謀劃有三四年之久,最后匈奴才打定主意,一舉入侵,撞進了李牧早就設好的陷阱之中。
“公子,此事只怕行之不易!”蒙恬還是委婉道:“胡人雖不通詩書兵法,可也是狡詐之輩,想要對其合圍重創,很難。”
扶蘇微微一笑,道:“蒙卿,若是胡人聽說將軍病重,你以為會如何?”
蒙恬看了一眼自己,頓時明白了扶蘇的用意。
的確,胡人不敢南下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忌憚蒙恬,而如今,聽聞蒙恬病重,只怕高興的都要跳起來了!
如此一來,秦軍只需要以逸待勞,便可給予胡人以重創。
蒙恬對扶蘇此時頗有些敬佩之意,能因勢利導,想出這樣的計策,足見扶蘇成長的頗為迅速。
戰爭本就是一場藝術,只能因勢利導,不可逆勢而為。而面臨一個知兵的大秦繼承人,蒙恬自然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看著蒙恬,扶蘇心中頗有些猶豫,自己應不應該將自己的一個想法說了出來旋即,扶蘇決定還是說出來為好。
抗胡人南下,這一點要做到,不是太難。可解蒙恬兵權,這也是必須要做的,不然,一旦讓嬴政覺得連他扶蘇都解不了蒙恬手中的兵權,只怕事情會變的更加糟糕。
因為,嬴政未來如果打算讓扶蘇繼位,繼位之人居然指使不動三十萬秦軍,這將是一個何等可怕的場景?
如果不是扶蘇繼位,更要堅決徹底的消除蒙恬在軍中的影響,為繼任者鋪路。
這駐扎在邊境的三十萬大軍已然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這一點,嬴政心中早已有所籌劃,比如扶蘇被扔到這上郡,如果扶蘇完不成這個任務,嬴政自然還有后手,必要時刻,處死蒙恬也是應有之理。
而扶蘇,亦是對嬴政心中的忌憚略知一二。
只不過,扶蘇知道,這件事還急不得,只能循序漸進,漸漸消減蒙恬手中握有的力量。
一方面是不讓蒙恬難堪,而另一方面,扶蘇就是想借此保護蒙恬。
此時,三十萬大軍對于蒙恬來說可不是一張護身符,而是一張索命符。
想到此處,扶蘇道:“蒙卿,我聽說蒙卿手下有一支蒙家軍,不知可有此事?”
蒙恬聽得此話,臉色頓時變了,道:“公子,你從何處聽得此言,臣手中的軍隊盡皆聽從陛下調遣,絕不會有我蒙恬之私軍。”
這番話蒙恬說的斬釘截鐵,“蒙家軍”這三個字實在是太犯忌諱了!
看著蒙恬的樣子,扶蘇忙道:“蒙卿,不要多慮,不管是父皇,還是我,都是極為相信將軍的。”
“只不過,蒙卿應該知道,卿手握三十萬大軍,難免會有人中傷將軍,我與蒙卿乃是相知之人,故而,剛才才說出那番話,遠在咸陽的父皇,或許一次兩次會置之不理,可若是朝中大臣盡皆如此,皆言蒙家軍,試問父皇心中作何感想?”
“將軍孤身在此,縱然是心懷赤膽忠心,朝中的大臣也是看不見的。”
聞言,蒙恬亦是點了點頭,這亦是他在外最為擔心的地方。他孤身一人在此,不在朝中,對于朝中的一些事難免后知后覺了一些,即便有自己的弟弟蒙毅在朝中幫襯,比起他人,對朝局的洞悉,亦是慢了一些。
他也知道,所謂樹大招風,自己手握三十萬秦軍,沒法不讓人非議,只能事事謹慎,處處小心,生怕被別人抓到錯處。
可只要他掌管兵權,這樣的詆毀就會綿綿不絕。
扶蘇繼續道:“將軍應該知道,我這次來的時候,父皇亦是交給我三千新軍,皆是列裝新式馬具裝備,將軍應該已經知道了。”
說到這里,蒙恬點了點頭,的確,在三月之時,少府就不斷生產出這樣的馬具,然后運抵到上郡,對軍隊進行列裝。
蒙恬亦是親自騎乘在馬上,的確,安裝了馬鞍,馬蹄鐵,馬鐙的馬匹,給騎手帶來的便利極大。
騎手在馬上完全可以進行一系列復雜的動作,而不至于從馬上掉落下來,而安裝的馬蹄鐵,亦是有效的保護了戰馬脆弱的馬蹄。
只不過,唯一有些不足的就是,安裝了馬蹄鐵的戰馬,奔跑起來,聲勢比尋常大了很多,很遠便能聽到這樣的動靜,不利于隱藏行蹤。
“新軍所訓練之科目,與將軍手中之精銳多有不同,而蒙卿之邊軍,亦是有著豐富的作戰對敵之經驗,正是新軍所缺,依我之見,不如將兩者混編,進行統一之調配訓練,如此一來,二者可取長補短,面對胡人,我們勝算又會大上一些……”
“公子,不必再說了!”扶蘇話還未說完,蒙恬已然知曉扶蘇的意思,道:“這三萬精銳本是我兒蒙闔領軍,而如今,蒙闔傷勢還未痊愈,我想,就暫時讓公子統領,不知公子愿否?”
“扶蘇謝過將軍。”
扶蘇坐了下來,道:“蒙卿,剛才你說蒙闔將軍受傷,這幾日并無戰事,蒙闔他怎么如此?”
見扶蘇問道這里,蒙恬只是含糊其辭,道:“此事不提也罷,不提也罷!”
見蒙恬不愿說,扶蘇也不再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