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眼中幾欲噴火,內心也是憤恨那些貴族一個個都是一些目光短淺之輩。只是,這樣的心思趙高隱藏的十分巧妙。
前面朝堂吵翻了天,扶蘇在后面的咸陽宮卻是無所事事。當韓長將廟堂之上的形勢轉述給扶蘇聽后,扶蘇心中也很是驚詫。
扶蘇也沒有料到李斯會出手相幫自己,甚至于來說,扶蘇祈禱李斯不要落井下石,就感到萬幸了!
卻沒想到李斯在朝堂之上,卻是有力的支持了扶蘇。其中緣由扶蘇并不清楚,只是,扶蘇知道,自己和李斯之間的矛盾有了化解的可能。
自己之前下的那一番功夫,終歸還是有效的。
唯一讓扶蘇有些失望的就是自己的老師淳于越,雖然自己幾次三番將淳于越拒之門外,可是,按照道理來講,淳于越仍是扶蘇的老師,可就是這樣一種關系,淳于越連為扶蘇說一句話都不肯。
這與李斯伸出了援助之手,完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經此一事,扶蘇心中,原本對淳于越那一絲師生情誼徹底湮滅。
還有嬴政,在朝堂之上,主動為自己擔責,要去太廟告罪反省,讓扶蘇感動不已。
在這個時代,祖宗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作為帝王,更是天下臣民的標桿。而太廟,不管發生什么事,都會引起一場地震。
哪怕太廟上的一片瓦掉了,或者是旗桿給風刮斷了,相關的人等都要吃掛落,如果事情嚴重了,連皇帝也不能幸免。
所以,宗常在九卿之中,雖然位居首位,地位尊崇無比,掌管著宗廟禮儀,可這同樣是一個高危職業。
天知道哪天風大了,掉下來一片瓦,然后宗常就可以回家等死了!
像這種情況,在這個時代,完全會被理解成是先祖的示警,要是發生失火這類事件,坐在王位上的那個王的合法性都會受到極大的質疑,連帶著整個政權都會被人非議。
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就和有什么奇怪的天象出現一樣,作為帝王,就要齋戒沐浴,去太廟反省,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夠好?哪里做錯了?
嬴政能為扶蘇做到如此地步,足見嬴政維護偏袒之心。
魂穿到這個大秦,扶蘇一直以來,都只是把嬴政當成了自己名義上的父親,實際上,一直以來,扶蘇都是將嬴政作為了一個帝王來看待。
彼此之間,父子感情甚是微薄,而這一次,嬴政的作為,讓扶蘇內心有了一些觸動。
嬴政走進宮殿,看見扶蘇仍然跪拜在那里,道:“起來。”
扶蘇雙腿因為長時間跪在地上,血流都有些不暢,過了些許時辰,方才顫顫巍巍站立在原地。
“朝堂上的事都知道了?”
扶蘇點了點頭,先前,韓長來告訴他這一切,就是嬴政的安排。不然,給韓長十個膽子,也不敢在這個節點,暗中將消息傳遞給扶蘇,這不是活膩味了么?
即便扶蘇暗中給再多的財帛,韓長也不會做出這種蠢事。
“扶蘇,刑殺閻樂這件事你知錯么?”嬴政一雙眼睛盯著扶蘇,問道。
扶蘇躬身一拜,回稟道:“兒臣這兩日在這咸陽宮中,想了許多。兒臣一怒之下,私刑大臣,的確做錯了,可兒臣不后悔。”
“即便是兒臣再重新來過一遍,兒臣的答復依舊是父皇要打就打,要罵就罵,可閻樂,必須死。”
說到最后,扶蘇坦然的看向嬴政,眼中沒有絲毫畏懼的神色。
看著扶蘇這幅樣子,嬴政已然不似之前那般惱怒。在扶蘇的身上,他看到自己的影子。
這般執拗倔強,方才有自己年輕時的風范。
當年伐楚戰事因為昌平君反叛一度受挫,為了伐楚戰事能夠繼續下去,自己親自跑到王翦的老家,請王翦出山,這才最終平定了楚地。
平定百越,戰事也是一度不順利,可最終,這塊難啃的骨頭還是被自己給拿了下來。
若是一般人,早已是心生退卻,可嬴政卻仿佛不知道,費盡了心思,最終堅持了下來。
看著扶蘇這幅樣子,嬴政心中感到甚是欣慰。
盡管扶蘇態度依舊強硬,可是,作為帝國的繼承人,如果沒有魄力,又怎么能擔當大任?
嬴政和后世那些君王不一樣,他并不畏懼繼承人太過強勢,因為,再強勢,也沒有他強勢。
連六國都給掃平了,天下間還有誰敢和他叫板?敢叫板的,毫無懸念,都被送到閻王爺那兒報到去了。
嬴政唯一怕的就是繼承人太過軟弱,自己辛苦打拼下來的基業,一朝喪盡。
這對于嬴政來說,比殺了他還要難受。
“扶蘇,按照公室成例,你將被剝奪參政議政之權力,幽禁于宅中,不得詔令,不許外出,你可有異議?”
“父皇,兒臣不愿。”
扶蘇跪在地上,道:“兒臣知道父皇愛護之心,可兒臣不愿如此。兒臣想以庶民身份,去大秦各地看一看。”
“求父皇成全。”扶蘇說完,跪拜在地上。
嬴政眼中閃爍出驚訝之色,問道:“扶蘇,此事是汝深思熟慮還是一時興起?”
“父皇,此事并非兒臣一時興起。”
“父皇以公室成例處置兒臣,難免有人非議父皇偏私,父皇若將兒臣廢為庶民,可堵天下悠悠之口。此其一。”
嬴政微微點頭,扶蘇表現出來的體恤之情,讓嬴政深感自己在朝堂之上花費的一番心血沒有白費。
去宗廟告罪反省,可不是什么好事,嬴政這樣做也是為了減輕天下的非議。可即便自己做到這個地步,非議也是難免的,因為扶蘇畢竟沒有受到過重的懲罰。
而如果將扶蘇廢為庶民,天下誰還有話說?
“其二,兒臣欲走訪民間,考察民情,同時,兒臣以為,不少能人名士藏匿民間,不能為朝廷所用,兒臣欲探訪賢士,為我大秦效力。”
看著扶蘇的樣子,嬴政猜到扶蘇有這樣的心思應該不是一天兩天了,扶蘇也并未說錯,當此之時,諸多名士都藏匿民間,或是隱居山林,甘愿做一名隱士。
如果能讓這些人為大秦所用,自然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