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兩大飛機制造基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不只是黃峰意識到莊建業和自家的上級領導就航空業務問題劃分了各自的勢力范圍,在場的專家組專家們同樣看到了這一點。

  然而與黃峰那種五味雜陳不同,這些專家組的專家們卻是各自松了口氣。

  畢竟國內的兩大航空制造業豪門終于可以厘清各自的業務范圍,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對于航空工業整體而言是絕對有利的。

  當然,轟炸機和艦載機的歸屬明確并不等于雙方在其他領域的競爭就會減少,比如說運輸機和航空發動機雙方的競爭就非常的激烈。

  中國騰飛不斷強化運—18NB的優勢地位,而航空工業集團則希望借著運—9東山再起。

  航空發動機方面就更是如此了。

  但不管怎么樣,這次勢力范圍的劃分算是開了個好頭,最起碼預示著這兩大豪門在某些時候是能坐下來談的,不至于為了反對而反對的無限制內耗下去。

  這些專家組的專家怕就怕雙方因為各自的利益而不顧一切,屆時損失了可是國內航空工業的整體利益,好在雙方競爭歸競爭,關鍵時候還是能守得住底線,這就可以了。

  至于因為此事,中國騰飛正式脫離東北航空工業集團、成功航空工業集團以及西北航空工業集團這類單純的生產企業,成為比肩航空工業集團這類原航天工業部改組而來的綜合性航空工業復合體般的巨無霸。

  在場的專家組專家到沒有什么特別的驚訝,因為這幾年中國騰飛的發展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綜合實力方面早已超越不同的航空生產廠,達到航空工業復合體的程度。

  只不過缺少一個標志性的契機,宣告自己可以與航空工業集團事實上平起平坐罷了。

  如今靠著全新的工業制造模式,逼迫航空工業集團不得不承認中國騰飛的江湖地位,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畢竟中國騰飛不靠著優良的軟件和智能化的創新能力,在高端航材、先進加工設備、航空發動機等方面也會達到同樣的目的,沒辦法,誰讓中國騰飛這么多年積累的絕活兒太多了,隨便露兩手就能攪動著航空領域,甚至是整個工業界都動蕩不安。

  所以這些專家們對中國騰飛咖位上升并不意外,相比之下他們更關心的是接下來中國騰飛該怎么走。

  對此這些專家們并沒有等待太久,因為結束這次中國騰飛的考察后沒多久,中國騰飛在航空領域的大動作便是一個接著一個。

  最先落地的便是斥巨資擴建位于徽省的滬南航空制造廠,不但將所有的設備更換成清一色的中國騰飛主打的NB系列和DL系列專用生產設備,而且還將JSNB系列軟件,WCZNB數據庫以及其他配套軟件,配合數臺大型計算機,構建成一個現代化的超級自動化航空生產廠。

  結合新成立的技術研發中心,新的滬南廠成為中國騰飛FCNB系列民用飛機的生產基地。

  以此為契機,滬南廠在港股的IPO也順利落地,憑借著國內對FCNB—200200\300\400系列客機的強勁需求和現代工廠,滬南廠的市值一下子飆升到1500億港幣,從而躋身藍籌,成為國內航空制造第一股。

  待兩年后,整個制造基地全部建成,第一架交付東方航空公司的FCNB—200400順利下線,手握428架FCNB—200系列機型訂單的騰飛滬南廠的市值進一步飆升到4800億港元。

  而將FCNB—200系列機型轉移出去的騰飛秦嶺南麓廠,則從2003年開始全力為空軍生產運—18NB大型運輸機。

  從而形成了一東、一西,一軍、一民,兩大飛機制造基地,如同兩雙臂膀支撐起中國騰飛邁入21世紀的主流核心業務,那便是大噸位的軍\民航空器制造。

  直到此時業內人士才算明白,莊建業當初為什么會把人見人煩,毫無價值的滬南航空制造廠給收入囊中,原來早在當年空軍就已經著手擴充自己的戰略運輸機機隊。

  結果當時空軍一番調研后發現,國內的產能實在有些拉胯,航空工業集團的運—8系列就不說了,說多了都是眼淚。

  關鍵是中國騰飛的運—18NB同樣不如預期,這也是沒辦法,騰飛秦嶺南麓廠民用的支線客機、改進的特種飛機以及軍用運輸機放在一起生產不說,而且相互之間的排期還非常的別扭。

  至于原因也是無奈,中國騰飛發展至今雖然沒有歷史包袱,但同樣也沒吃到歷史紅利。

  就比如說土地,中國騰飛根本就沒法子跟那些從建國時就起家的老航空生產廠比,偏偏那些適合航空制造業落地的好地方都被老廠子占去了,中國騰飛想要新建一個大規模的航空制造基地,轉移產能都做不到。

  偏偏這個時候,航空工業集團將滬南廠當成包袱甩出來。

  設備、人員、管理什么的都不重要,關鍵是滬南廠自帶了徽省提供的大片土地,而且徽省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好,向東可借力魔都的經濟火車頭,向西能夠依托九省通衢的便利,自身的高校水平也非常優秀,可以說是天生的航空制造基地。

  于是莊建業在得知空軍不滿國內航空制造方面的產能,準備再從俄國進口一批伊爾—76應應急后,便主動找到了空軍,希望他們能夠給中國騰飛一到兩年的時間。

  空軍當然不可能親信莊建業的承諾,莊建業也不含糊,直接給了空軍一份對賭協議,承諾在一年半的時間里釋放秦嶺南麓廠的產能,使其成為空軍大型運輸機的專用生產基地。

  如果完成不,將向空軍支付伊爾—76運輸機的全部采購費用和維護保障費用。

  隨后拿著空軍的對賭協議找到徽省地方政府,聯合當地的高校和職業學校,引入地方資金的同時也解決了職工隊伍的來源問題,隨后便是注入啟動資金,運作融資上市。

  一番操作下來,莊建業只用了區區20億人民幣的資金就撬動規模上千億的宏達項目,從而完成了軍\民復合的奇跡!

  請:m.lvsetxt.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