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九百零六章 大涵道比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雖說顛覆對實際作戰沒有太大的作用,但對日常裝備和訓練卻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別看用的時候各種爽,但關鍵還在于平日的養,而養的關鍵還是落實到軍餉,落實到錢上。

  無論是渦扇發動機還是渦槳發動機,本質上都是噴氣式發動機的衍生型,維護保養上雖有差別,但卻大差不差,也正因為如此,四發的飛機在維護成本上必然比雙發的要高。

  除此之外,燃油經濟性上,雙發飛機同樣具備無可匹敵的優勢,或許有人會認為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因為獨特的機構會很省油。

  說實話,還真不一定,看看蘇聯產的安—12所配備的發動機,那就是四臺活脫脫的油老虎。

  C—130上的發動機也沒好到哪兒去,畢竟當年設計C—130時就沒把燃油經濟性當成一個指標考慮進去,所以也是一只燃油吞金獸。

  這也是為什么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后,美國空軍開始考慮C—130的后繼機型時,提出經濟性的重要原因。

  實在是被中東國家的石油禁運給折騰怕了,想要弄個性能更好且消費比更佳的新式運輸機出來。

  這才有了波音的YC—14和麥道的YC—15的強強對決。

  不過后來美國人通過其他手段將石油跟美元綁定,解決了這個問題,于是美軍的更換計劃也就沒那么迫切了,反正油價怎么橫跳,有美國人的印鈔機來的霸道嗎?

  于是所謂的C—130的替代計劃就這么不了了之了,反正美軍有美元背書,無所謂燃油高低。

  同一時期的蘇聯比美國人還要豪橫,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最大的石油輸出國,老子就是產這東西的,世界各地都得蘇聯老大哥的石油奶著,難道自家人就能缺了?

  所以什么油老虎,什么消費比,在蘇聯老大哥這里統統不算個事兒,沒了?好辦,開個油井可勁兒造,別的沒有就是地盤兒大,資源足!

  問題是美國和蘇聯胳膊粗,家底兒厚可以不在乎,其他國家細胳膊細腿的,怎么可能比得了?

  更何況C—130和安—12這兩款行銷世界的中型運輸機都是五六十年代研制生產的老家伙了,盡管幾十年下來各種修修補補的小改進就沒斷過,可基本結構依舊是幾十年前的老物件兒、老思想。

  如果各國的作戰樣式、武器裝備同樣保持不變的話倒也沒什么。

  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各國軍隊并沒有原地踏步,而是在加速發展的,可能以往兩輛輕型裝甲車就能搞定的事兒,現在需要兩輛輕型坦克才能勉強完成。

  問題是幾十年前C—130或安—12運兩輛輕型裝甲車毫無問題,現在別說兩輛輕型坦克了,就是減半也未必能夠有能力運走,因為輕型坦克的尺寸超過機艙的尺寸,怎么辦?

  向美國或蘇聯要定制品?那絕對是嫌本國國庫那點兒棺材本兒沒地方花了,準備伸脖子讓人狠宰。

  沒有定制品買別的產品?不好意思,整個地球上物美價廉的中型運輸機除了C—130就是安—12,別無分號。

  就在所有國家眼看世界中型運輸機逐漸萬馬齊喑,死氣沉沉,覺得還得奧格十年二十年才能有個打破現有格局之時,東方某大國的運—17猶如撕開暮氣的驚鴻,點亮各國期盼新中運的希望。

  再加上雙發本身的成本優勢,以及可以運送6到8噸級中型救援直升機的實際表現,那些將C—130或安—12用了十幾二十年,早就被這兩位老爺爺弄得快吐的國家當然要趨之若鶩了。

  “最大載荷23.5噸的情況下可以執行2400公里的投送任務,這一點雖然比C—130有所不如,但卻比安—12強出不少。”

  “那你得怎么看,C—130的最大載荷是超過了運—17,問題是同等載荷的投送距離,C—130只有1500公里左右,跟運—17差了將近一千公里呢。”

  “沒錯,你們看看這里,機艙的尺寸是長12.7米,寬3.4米,高2.8米,完全的直通貨倉,不但完勝安—12的那種中間陷下去一塊的半吊子貨倉,也比C—130的尺寸配置更加合理,最起碼我們裝備的法制輕型坦克能上去不說,就是美制的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也能裝得下。”

  “說的對,一般的裝甲車、輕型坦克等戰斗車輛完全可以放得下不過,就連‘黑鷹’這樣的9噸級直升機都沒問題,可見運—17的運載能力還是很強大的。”

  “目前就是不知道實際的情況怎么樣和基本的飛行品質如何,要是這兩樣都沒問題,我們有可能會正式向運—17的生產廠商下達評估邀約。”

  “我們何嘗不是,說實在的,我剛剛已經派人去跟東方某大國那邊聯系了,可惜那邊太忙,沒時間回復……”

  “讓我說,運—17的實際效能和飛行品質也就是伊爾—76的50!”

  就在眾位軍事觀察員拿著運—17的基本性能數據議論著這款機型的實際情況時,一個嘹亮的聲音忽然在眾人身旁響起,循聲望去只見俄羅斯的軍事觀察員諾羅科夫正腆著肚子,帶著愉悅的微笑看著被他把注意力吸引過來的眾人,頗為自信的說道:“這不是我說的,而是我們俄羅斯參與運—17項目的專家給出的答案。”

  此言一出,在場的軍官觀察員有一個算一個,無不是驚得張大了嘴巴,可還沒等這些人反應過來,諾羅科夫驚人之語便再次傳進眾人的耳朵里:“是的,既然東方某大國的同志們已經公開了,那我也就不好在隱瞞了。

  沒錯,運—17就是我們俄國與東方某大國合作的產物,它上面應用了很多伊爾—76的技術,其中最具標志性的便是運—17采用了兩臺俄制D—30KP型渦扇發動機,細心的人應該注意到了這點……”

  說到這里諾羅科夫故意頓了一下,好讓這群軍事觀察員好好消化一下,顯然這些軍事觀察員不是白給的,自然是想起之前降落的那架運—17所使用的的確是跟伊爾—76運輸機相同的狹長吊艙式發動機,不禁對諾羅科夫的話信了七七八八。

  諾羅科夫眼見眾人消化的差不多,節奏牢牢掌控在手里,便笑容燦爛的準備把話題繼續下去,可還沒等開口,遠處的天邊便傳來一陣低沉的轟鳴,旋即一架運—17的身影便在雪山的映襯下出現在人員的視野前。

  結果這一看不要緊,眼尖的軍事觀察員立馬伸手指著越飛越近的運—17大叫道:“快看,這架運—17用的發動機可不是小涵道比的D—30KP型渦扇發動機,是大涵道比,大涵道比……”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