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三國騎砍

  洛陽,曹丕心情大好,但也有一種物傷其類的哀愁。

  劉備的病逝,魏國朝堂氣氛是微妙的,彌漫著一種不能訴說的惋惜之情。

  作為劉備的門生,尚書令陳群聞訊當日就請假休養,閉門在家。

  侍中劉曄、傅巽也在陳群之后告假養病,曹丕本人也獨居了兩天來適應這個消息。

  劉備沒了,的確該慶祝……悄悄慶祝就行了,該有的禮儀也要盡到。

  曹丕決定派人去江都吊喪,與董昭、蔣濟、辛毗、裴潛四人商議,說:“南漢少主繼位,朕欲遣使修好,暫休兵戈。”

  四人互看目光交流,董昭提議:“陛下,此春秋之義也。臣以為值此主少國疑之際,我發兵中原,可與敵國均分天下。陛下又年富力強,群臣膺服,士民歸附,自可高枕無憂。敵國三藩為梗,又有馬超之流,勢難持久。”

  這是要乘新帝登基,田信開發嶺南之際,以己方騎兵優勢,徹底把中原最后一點元氣打光。

  只要打掉關東四州休養生息的勢頭,今后漢軍即便北伐,極有可能出現十五萬大軍出征,卻有十四萬人忙于輜重運輸工作的景象。

  到那個地步,己方徹底封死戰馬流通渠道,南漢即便不內亂,也會陷入長久虛弱、積貧狀態。

  曹丕先不做評論,目光打量,見蔣濟有認同之色。

  迎著曹丕目光,蔣濟開口:“陛下,關羽、田信皆強項之人。我遣使吊喪,漢主新掌國政,正愁無處立威。臣以為,吊喪即可,無須交涉停戰事宜。不若三月之后,氣候涼爽,正宜發兵中原誅討叛臣。”

  辛毗挺直腰板,坐在那里仿佛突然高了一個腦袋,引人注目,就說:“不然。陛下,臣以為國家之患在鮮卑、烏桓,國家眼前之利也在鮮卑、烏桓,非在中原。”

  見曹丕望過來,一副感興趣模樣,辛毗繼續說:“自建安末年,鮮卑、烏桓諸部便立有盟約,意在禁絕馬匹貿易,欲籍此弱我軍戰力。武皇當機立斷,使秦烈王北擊烏桓,降鮮卑名王軻比能。戰后,馬匹得以入貢。至如今,鮮卑、烏桓復叛,不宜姑息。”

  曹丕微微頷首,辛毗的言論跟司馬懿、吳質的看法近似。

  打中原,不能自強,只能削弱漢國對中原的控制力,己方也會遭受戰損。

  雖說劉備不在了,漢軍凝聚力會降低,田信在嶺南,關羽在都城,可漢軍不是好打的,必須全力以赴,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這樣的話,邊地的軍事力量會降低;如果干旱持續發展,會引發鮮卑各部聯合入寇。

  邊地軍事力量不足,那么最大的戰果就是抵御鮮卑侵攻,而非像南匈奴、河西之戰那樣,能通過戰爭取得巨大收益。

  必須集中力量做事情,跟漢軍對壘,任何的心存僥幸,都是破綻。

  鮮卑大部之間也矛盾重重,既然他們能相互兼并,為什么不能由大魏兼并、吸收一些部族?

  按著司馬懿的設想,今后最完美的狀態應該是征發更多的鮮卑義從騎士,讓這些義從部隊去跟漢軍喋血拼命。

  只要大魏中軍、邊軍保持強勢地位,鮮卑部族不敢不拼命。

  所以,在司馬懿的規劃中,現在去打中原,固然能打破中原的休養計劃;但己方也不可能增加戰爭動員力。

  不如先放著中原,任由休緩,等有一些積蓄后,己方再仰仗騎軍優勢發動進攻。

  這樣中原的積蓄,就會成為己方的補給。

  不需要取得多大的戰果,只要這樣狠狠地來一下,今后中原百姓肯定不愿意再聚集起來恢復生產。

  那個時候的中原,將是一盤散沙,百姓不樂意耕種、發展生產,以漢室的行政風格,難道還要把百姓拘束,集中生產?

  中原淪為散沙,漢軍想要北伐……中原地區無法獲取補給,哪怕兵臨洛陽,也無法持久作戰、對峙。

  只要己方守住關中這個形勝之地,早晚能耗死漢室。

  因此,沒必要發動中原攻勢,要繼續保持跟漢帝國的實質性停戰。

  曹丕對辛毗微微頷首,目光落到最后一名侍中裴潛身上:“文行,是何看法?”

  “陛下,遣使吊喪,春秋之義也。”

  裴潛也是這句話開頭,立場跟董昭不同:“今兩國亟需休緩,國家遣使吊喪即可。不論國事,亦不損國體。”

  禮儀性的出使,不承擔談判、協商的任務。

  曹丕再次衡量得失,現在大魏一場仗都不能輸,必須打贏,才能穩住局面。

  漢軍也是,如果再敗一場,國內會進一步分離、分化,以至于形成尖銳的對立關系。

  擅起戰端,絕非什么好主意。

  只有己方握有六成勝券時,才能主動開戰;漢軍估計也是這樣,不會輕易開戰。

  既然打不起來,就該執行司馬懿、吳質的策略,蠶食、吸納游牧部族的人口,增加國力,減少邊患,在未來全面戰爭爆發時,將之投入戰場。

  三年,再等三年,河北的新生人口就能大規模服役,這最少是十萬兵源。

  自建安九年破鄴城,從建安十一年河北開始休緩元氣,算上陸續遷往河北的人口。

  這將近二十年的休養時間里,河北的戰爭潛力日益渾厚。

  天下各州幾乎都已經打爛了,只要田信不來,誰能破己方固若金湯的關中防線?

  關東四州士民的脊梁骨已經在長達四十年的戰爭中被消磨干凈,這四州能被漢軍傳檄而定,也能被魏軍傳檄而定,不足為慮。

  輪到己方戰略反攻時,漢軍有長江天險,己方攻荊州,就如漢軍攻關中,只要得手,天下形勢就能大改,從此強弱分界,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直到滅亡。

  心思落定,曹丕也不再去想丟失的中原,遂問:“袁耀卿乃漢先主門生,其家中諸子可有適合為使者?”

  袁渙自耀卿,陳郡扶樂人,因中原變動,追隨過劉備、袁術,在袁術麾下時,被呂布俘虜,又在呂布身邊效力。

  呂布曾命令袁渙書寫討伐劉備的檄文,袁渙不寫,呂布就拔出刀威脅,寫了活命,不寫就死。

  袁渙反問呂布,如果今后他被其他人俘虜,脅迫他寫討伐呂布的檄文,到底寫不寫?

  呂布也是講道理的人,也就不再為難袁渙。

  攻滅呂布后,曹操就把袁渙留在身邊聽用,很是重用;袁渙的堂弟袁霸,現在是大魏的大司農,執掌國家財政。

  曹丕所問,要從袁渙四個兒子中選一個前去吊喪……同時也有探究田信學業傳承的用意。

  袁渙跟蔡邕是親表兄弟,換言之,袁渙的四個兒子,跟蔡昭姬是從表姐弟。

  田信曾親口承認授業恩師中有一人姓袁,汝南袁氏、陳郡袁氏十分龐大,都有人在東觀、蘭臺任職,不好確認是哪一支。

  請:m.shuquge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