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三國騎砍

  飯后,田信與廖立會面。

  飲茶解膩,田信說:“翼德公有意斡旋,已跟我交換了北府番號。這樣一來,只有衛府番號適合衛國。西府空置,絕無可能讓與尋常人家,此馬孟起之機緣也。”

  馬超最近的表現很平靜,在原來的軍制改革中,他沒有撈到一個府兵的番號;意味著沒有養兵的地盤,也沒有固定的兵源。

  只要北伐成功后,他的左軍就得讓出來。

  不讓出來,朝廷停發軍餉,馬超也抓不穩左軍。

  意味著他撈到一個趙公爵位,一縣封國之外,再什么也沒剩下。

  關羽、張飛那里不可能再幫馬超說話的;所以把兒子寄養到田信這里,暫時由廖立啟蒙,今后算起來是田信的第一個徒弟。

  對于馬承,廖立這個啟蒙老師是很滿意的,馬承表現的謙遜、懂事,還十分專注的進學,極有求知欲,這讓廖立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看馬承很順眼,也很感激田信給與這個啟蒙的機會。

  馬承看他這個老師也很順應,師生關系很是親近。

  這只是田信的實驗,感染廖立、馬承后,以確認知識的傳承效率。

  感染馬承也是不得已,馬超歲數大了,對這個長子很看重,萬一在自己這里夭折,自己可沒法向馬超交待。

  別看馬超一副很能經受打擊的模樣,如果馬承真的夭折,馬超肯定也活不了幾年。

  馬超的希望,繼續生活的信念,其實就寄托在馬承身上。

  特別是廖立啟蒙,讓馬承表現的越發出彩后,馬超對這個兒子傾注了太多的想法。

  西府番號在魏延手里,西府未來肯定安置于河西走廊,魏延和馬超誰更合適?

  應該是魏延,可如果由馬超握著,最終會傳到馬承手里。

  廖立思索一番:“公上,馬孟起不適合外放。”

  “是啊,他不適合外放,可魏文長爵位較低。世代執掌西府,與禮不合。”

  禮是秩序,秩序是尊卑有序,不需要自己強調,朝廷自己會強調這個事情。

  如果尊卑秩序亂了,朝廷的根本也就亂了,朝廷比自己還要在意這個尊卑秩序。

  魏延功勛不夠,爵位不夠,這就是最大的缺陷。

  皇帝肯定會給魏延補償許多機會,能不能抓住機會就看魏延自己了,如果抓不住,皇帝也沒理由強行提升魏延的地位。

  地位不夠,那就別想世代掌握西府。

  兄弟幾個分家產尚且要劃分明確,更別說朝廷這個大染缸,里頭形形色色的人太多了,總的來說馬超還是比較熟悉的。

  拉著馬超一起打牌,總好過跟幾個陌生的人打牌。

  把馬超推到牌桌上,馬超打牌有個分寸在……最起碼自己準備胡牌時,打個眼色,馬超會考慮是否配合。

  至于陌生人……滿滿熬著吧,這種不熟悉路術的人上了牌桌,一時半會摸不清套路,肯定會吃虧。

  朋友找熟悉的好,競爭對手也要找熟悉的。

  至于找陌生的強敵來砥礪自己……又不是練級、修仙,犯得著么?

  廖立心中焦慮,自己是來討論字典的,卻被拉著討論北府、西府、衛府的事情。

  又不能發作,聽田信說:“北伐歸來時,北府有百營編制,后割二十營南陽籍貫吏士給衛軍;今北府保留建制,兗州、豫州籍貫吏士有三十八營,也應安撫。我不知彭永年能否安撫吏士,還需公淵前往北府,代我撫慰各營吏士。”

  彭羕這個北府行軍長史到處跑著搜集資料,編纂《北府戰紀》,職權由留守長史陸議施行。

  對這個任務和安排,彭羕表現的很是積極。

  做好這件事情,他才能由內而外融入北府,而非表面職務的融入。

  所以更改北府番號的事情通知下達后,田信也不覺得有問題,結果自己的安排下,行軍長史彭羕不管正事,對軍中醞釀的抵觸情緒缺乏敏銳嗅覺。

  張白溺亡,陸議跑回來奔喪,沒能第一時間處置軍中情緒,結果勢態擴大,完成串通,就已經不是陸議能處理的,只好上報給自己。

  北府不滿情緒由來已久,先是關中籍貫吏士所編的四十二營兵不滿意主攻地位被取代,北府番號改易與否,與他們關系不大。按照預定的方案,這四十二營關中籍貫吏士會改為西府兵。

  對番號改易最不滿的反而是兗州、豫州籍貫的吏士,這是田信沒有想到的事情。

  照理來說,北府改易,這三十八營中原籍貫的府兵就能遣還原籍,過上平民生活。可事情就是這樣,從軍吏到軍士,都不愿脫離北府這個自給自足的大集體……他們已經受夠了中原的動蕩。

  對未來是否能維持太平,許多人持悲觀態度。

  擔心被武裝起來,去打一場必輸的仗。

  與其那樣,還不如待在北府不走,這樣自身的安全、溫飽也有保障,也能受到世人的尊重。

  物資極為充足的時代,依舊有人為了一點扭曲的心里感受故意去折騰、迫害別人。

  而這個物資生產艱難的時代里,什么都缺,離開北府這個大集體,每個人都顯得脆弱,經不起打擊。

  因此引發的情緒反響是很強烈的,太多的吏士不信任北府外的生活,不認為外面的生活,能比北府的生活更好。

  現在已經跟張飛達成協定,自己脫不開身,只好請廖立這個北府護軍前去南陽通知此時,安撫軍中躁動情緒。

  見廖立神情焦慮,雖知他會服從,可心里也會有所不滿。

  著書立說,是廖立這類人的終極夢想。

  寧肯一天吃粟米粥,也不肯放棄夢想。

  夢想就在眼前,卻要去南陽公干,廖立怎可能情愿?

  田信早有準備,安撫:“此去,前后非一月時間不可。何況編纂字典,僅靠四五十人是不夠的。公淵此去,正好從各營挑選精干軍吏,使來麥城助我編纂字典。恰好也到北府春試的時節,公淵主持考核事項,擴大軍吏錄入名額,取士兩倍以充各營缺額。”

  “哦——!”

  廖立反應過來,語氣拉的很長,眼睛睜的的圓圓:“公上要在軍中選取佐史?”

  按理來說,這么大的好事情,應該找官吏、故交子弟來打下手,以積累經驗,積累名望。

  甚至鹿門山那么多講師、學生,都可以打包邀請過來,管吃管住,讓這幫人協助工作。

  可現在要甩開各種人,從軍中選取軍吏?

  廖立有些不相信,又很激動,自己去主持科考取士,能積累一批親近自己的基層軍吏;再從現役軍吏中選拔適合參與字典編纂的人員,又增大了自己在編纂字典時的影響力。

  見他連連點頭的模樣,田信也不感意外,廖立又非圣人,自然有所追求。

  安排好廖立,田信又給陸議發去一道公文,北府各營的少壯軍吏得往身邊抽一批,讓陸議協助廖立抽選軍吏。

  如果繼續放任生長,肯定會越來越歪。

  請:m.shuquge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