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隱形權力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逆流1982

  段云并不知道馬福元去市政府扯皮的事情,他依然在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步的展開行動。

  中國的社會主要還是一個人情社會,想建立一個產業的聯盟,就必須要實現人脈和利益的捆綁,能讓別人有錢賺,別人也自然愿意跟在你的身邊。

  技術研發團隊兵分三路前往北京,上海和無錫,主動出擊,對國內的十幾家重點國營集成電路企業進行技術幫扶,這在中國企業發展歷史上,還是史無前例的事情。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營企業一直占據著國家經濟的主體地位,哪怕面對后來改革開放崛起后的私營企業,也一直保持著高高在上老大哥的地位。

  而倘若是其他私營企業對這些國有企業進行技術支持的話,肯定會讓這些國企感到面子上有些掛不住,哪怕明知有幫助,也不一定會接受這種行為。

  然而段云的天音集團則不一樣,企業的規模和產值讓國內的絕大部分國營企業不忘塵莫及,加上這些年的企業形象包裝,使人們對天音集團從原來的“私營企業”形象,逐漸變成了“民族企業”,字眼上的微小差別,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這也是段云展開企業包裝策略之后,獲得的最大成果。

  而且天音集團還獲得了機械電子工業部的認可,甚至還專門為他們這家企業在深圳建立了微電子產業基地,能得到這樣高的待遇確實非常不容易,一方面說明天音集團形象確實得到了國家高層領導的認可,另一方面也說明天音集團擁有的微電子技術在國內絕對是最先進的,否則的話,不可能獲得這么高的重視。

  加上這段時間段云積極的公關,幾條因素綜合在一起,也就讓天音集團有了“指點”國營同行企業的資格,而且也受到了這些國有企業的歡迎。

  天音集團的技術援助項目組到達各地后,受到了當地芯片企業的歡迎,并且積極配合天音考察團隊制定技術援助清單。

  從1985年開始,天音集團的產品已經連續三年在全國電子市場上熱銷,并且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銷量奇跡,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國內的芯片廠家也都把天音電子廠當成一個財神爺,想靠著搭上這艘大船,從而提高自己企業的經濟效益。

  不過天音集團始終掌握的技術支援的項目決策權,這也就意味著,段云可以通過技術支援的項目,來決定相關企業在整個電子產業鏈的角色,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性權力。

  比如說一個是隨身聽產品,它可以讓好幾家企業加入供應鏈,有的只能生產最簡單,利潤最微薄的芯片元器件,有的可以生產一些技術門檻相對較高,利潤比較豐厚的元器件,這些段云都會根據所屬企業規模實力的不同,做出一些具體的劃分。

  如果這個產業聯盟一旦建立起來,就拿學習機這種產品來舉例,段云掌控的這種學習機技術門檻最高,利潤最豐厚的最核心IC芯片研發和生產,而其他企業只能生產一些技術含量較低,利潤不那么高的次級集成電路,這樣的話,天音電子始終可以成為整個產業鏈的最上級。

  段云唯一要做到的事情就是盡可能的讓自己的電子產品零部件國產化,哪怕國產零部件的價格稍高,也會優先采用國產芯片,成本會高一些,然而從長久來看,一旦這種分工固定化,段云的天音電子也就擁有了這個產業的主導權。

  另外除了學習機,段云也會開發越來越多的新型電子產品,包括集成化程度比較高的隨身聽,將來還有可能開發vcddvd之類的產品,每一種產品,都是可以養活很多芯片企業的,而憑借集團技術研發和商會會員的銷售優勢,段云有足夠的能力讓自己的產品在國內市場暢銷。

  而就在段云思考如何完美的給各個國內同行企業“分蛋糕”的時候,北京那邊終于傳來了一個好消息,之前天音集團定制的NAND芯片的掩膜已經做出來了,并且通過空運,很快就運到了深圳。

  8月30號,對于段云和天音集團來說,都是個值得紀念的一天,由天音研發中心研制的世界上第1款NAND閃存芯片,開始進入試生產階段。

  其實早在芯片掩膜生產之前,黃麗儀的團隊就已經通過EDA的仿真模擬技術,對芯片設計進行了測試,全部跑線一次成功,沒有發現任何的故障。

  可盡管如此,當這種芯片正式生產的時候,包括黃令儀在內的所有研發團隊成員,一早就聚集在了生產車間,個個神情略帶緊張,等待試生產的開始。

  吳剛等技術人員小心翼翼的將芯片掩膜放入到工作臺,然后操作機器,開始了試生產。

  為了確保這次試生產的成功,段云啟用了阿斯麥的光刻機進行生產,整個C區處于嚴密的封閉狀態,除了段云,吳剛,黃麗儀,蔣明煒等核心技術成員,其他人只能在車間外等待消息,不能進入車間觀察。

  和之前的芯片試生產的一樣,段云這次依然采用20片圓晶片為基礎,圓晶片的大小依然是5英寸。

  圓晶片越大,意味著能夠生產出更多的芯片,成本也會降低很多,然而相對應的,技術難度也會越來越高,段云目前采用的還是東芝提供的單晶爐,而下一步,他準備在深圳科技園重啟之后,聯合國家的科研單位,進行6英寸圓晶片的研發,最終實現6英寸一微米的芯片生產制程技術。

  其實在后世的時候,機械電子工業部于1990年2月從各單位抽調人員,集中編寫一微米集成電路項目建議材料,并于當年8月立項,命名為“908工程”,江蘇,浙江,山東,上海各地都積極爭取,最后部里決定一微米6英寸芯片生產線建設還是放在江蘇無錫,由剛成立不久的華晶集團公司承擔建設。

  然而由于項目審批和資金到位原因,直到1997年年底才建成,前后歷時8年之久,華金公司從美國朗訊公司引進了一條6英寸芯片生產線,流通0.9微米CMOS工藝兩個產品,到1998年1月才通過對外合同驗收,而這個時候和國際最先進芯片生產技術整整落后了11年之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