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46章 偷師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肌肉影帝

  “男主角斯皮爾伯格想讓湯姆漢克斯演!”

  蘇瑤解釋道:“之所以能得到劇本,希望你出演男二號,一個亞裔新聞記者。”

  丁誠點點頭,看完劇本早有預感,男主的角色的確也不太適合自己,反而是男二有戲。

  “畢竟是奧斯卡黃金三角,斯皮爾伯格和湯姆漢克斯應該是第五次合作,再加上三次奧斯卡影后梅姨,九座小金人聯手……”

  蘇瑤笑道:“就算男二也是值得嘗試的潛力股!”

  跟丁誠想的一樣,現在票房已經證明商業能力,需要幾部深刻題材證明演技和底蘊,這是一部好開頭。

  聯系導演,同意出演男二,很期待跟頂級豪華陣容合作。

  兩天后得到一份上百頁的背景資料,不光是自己的角色,基本涵蓋幾大主演和真實歷史,很多甚至是從來沒有對外披露過的機密。

  華盛頓郵報當時是一家規模不大的地區性家族企業,掌門人是一位女性女主角梅姨飾演的凱瑟琳。那是女人只能在茶會里閑聊八卦,男人們談起政治就要離桌的年代。

  掌門人的位置原是由她父親傳給女婿的,孰料丈夫竟然自殺,凱瑟琳才挑起這個大梁。因為經營狀況不佳,華盛頓郵報決定部分上市融資。

  在這個關頭,競爭對手紐約時報開始刊發爆炸性的內容后,尼克松政府基于國家安全理由通過法庭發出了臨時禁止令,紐約時報被暫時禁言。

  華盛頓郵報的主編本布拉德利為首的記者們,通過一番努力,也從泄密者丹尼爾手上拿到這份報告。

  這時候矛盾和爭議就來了。如果堅持刊發泄密內容,華盛頓郵報定然會吃來自白宮的官司,而官司會讓上市在即的郵報嚇跑投資者而有破產之虞。而且由于反間諜法,掌門人和主編甚至有進監獄的危險。

  郵報的律師們都基于風險堅決反對刊發,而編輯記者們都基于職業良知堅定支持刊發。夾在中間的,是那位新上任的,卻已年屆中年的女掌門人凱瑟琳。

  在丁誠看來這個事件的歷史背景雖然復雜,但在影片所聚焦的華盛頓郵報這一頭,其實劇情很短也很直接:冒著吃官司、破產、進監獄的風險,發,還是不發?

  時至今日都知道最后是發了,也都知道在今天的美國媒體自由已經是一個吵爛的話題。但這部劇本的沉穩,把現實中的聒噪全然隔離。

  沒有舉著標語面紅耳赤的示威,也沒有激情燃燒振臂高呼的演講。尤其是那一通多方電話,分析股價,分析后果,分析法律風險,雖針鋒相對,卻都坦誠相待。

  甚至沒有對紐約時報被禁言而幸災樂禍,而是把競爭對手和自己視為一體,關乎出版業的生死存亡。

  這一切都讓觀眾相信,當事人們頂著進監獄的風險,并不是要不顧一切一搏成名。之所以要堅決刊發,不是為了呼喊政治正確的口號。這是出于一種絕對的做人的良知。

  另一個亮點就是女性崛起,女掌門人凱瑟琳,身為富家大小姐,40多年從沒工作過,遑論擔負起什么重大的責任。

  在那個男人的世界里,雖然身居高位,但周圍的男人其實并沒有太把她放在眼里,更重要的是自己也沒有這個自信。

  比如在關于上市的投行會議上,她事先準備許久的說辭,卻支支吾吾地說不出來。主編作為下屬多次不期而訪,交談間多有內行人的自得與傲慢。

  回顧梅麗爾斯特里普常演一些霸氣堅強的角色,印象最深的還是《穿普拉達的惡魔》里的時尚女魔頭。

  這次在劇本里徹底顛覆形象,秉性溫和,猶豫不決,但下定決心之后,不用大聲喊叫就證明她才是整部電影里最堅強的人。

  特別是編劇設計在勝利之后,從最高法院出來,紐約時報的男人們得到所有聚光燈,而她卻默默從側門而出,迎接她的是一群被激勵的女性崇敬的目光。

  斯皮爾伯格毫無疑問是偉大的導演,這不僅是一部替媒體張目、宣揚理想主義的作品。規整的戲劇文本中包含三重主題:一是代表公共監督權的媒體如何戰勝政府越界的權力。

  二是一家報社如何擺脫經營困境,成為市場競爭中的贏家。

  三是它的老板,一個做了15年家庭主婦的女性,怎樣克服不自信的陰影和性別壓力,獲得人生的成長。

  標準的困境——挑戰——勝利的傳統英雄敘事,看似老套卻被非常完美統一在事件當中,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能找到解讀的話題。

  與《聚焦》對比,就能看出這種明顯的差別。前者所有的人物性格和行為都圍繞這樁對于宗教丑聞的報道展開,主編、責編和記者等群像在其中各司其職,有不同層面的表現。

  而《郵報》中,隨著中心事件的進展,三條線索穿插交替推進:媒體的爆料與政府干涉形成了大背景的價值觀矛盾,報社的價值取向和董事會的商業考量形成了現實風險,女總裁尷尬的存在狀態與她面對的復雜形勢形成個人內心的沖突。

  當事件進入發稿倒計時的高潮,三重矛盾也被匯集到一個焦點——那場驚心動魄的電話會議。

  女主獨自站著聆聽電話里男人們的口水戰,所有人都軟硬兼施地想要說服她,而她必須做出決定成敗的決策,走出這個至暗時刻。

  丁誠甚至閉上眼睛,模擬自己是導演,如何處理這個鏡頭?

  如果用傳統平行鏡頭,同時展現多個角色的畫面,那樣會有什么不同?

  會不會分散劇情的張力,失去這種巨大的壓迫感?

  終于迎來正式開拍的時間,見到導演和兩位前輩,對于自己的加盟對方也充滿期待。

  男二的戲份其實不多,大部分時候都在觀察導演的調度和鏡頭運用,這些都是系統無法給與的寶貴經驗。

  大師級的調度讓劇情節奏不急不躁,戲劇沖突層層提升,把人物推向“tobeornottobe”的兩難抉擇中。

  在敘事線上老道的布下一個定時鎖,在故事進展到特定的時間時就會觸發一些特定事件、或者難題,逼迫角色在預定的時間內去解決。

  開篇十分鐘引入正題,呈現人物基本特征,把那份牽引整個故事的絕密資料作為誘餌全盤托出。

  建立緊張感后,影片的基調在具有特色的布光和場景中得到了體現,并趨于穩定。

  在丁誠眼里《華盛頓郵報》有著斯皮爾伯格在《間諜之橋》中使用過的眾多電影元素,不過是在主題提煉上有所不同。

  開篇人物和故事線看似繁雜,不過在進入第二幕后,開始化繁為簡,兩位絕對人物開始凸顯,即華盛頓郵報的女老板凱和傳奇主編本。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