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兩百五十二章:盤古法身與道德經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從精武英雄開始

  神風國,桃神港,莊園。

  自從莽荒大陸回來后,李逸之便回到了神風國,待在莊園里潛修。

  三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過。

  這段時間里,李逸之不僅把所有穴竅凝練成功了,實力大進。

  同時,也參照‘如來法身’凝練之法,創出了盤古法身。

  如果說,如來法身凝練的如來之力最是霸道;那么盤古之力就是則是偉岸,可以破滅一切,那怕是法則。

  當然,以李逸之目前的實力,是萬萬做不到破滅法則的地步。

  但是只要不斷修煉下去,那么他相信,將來做到破滅法則的程度,也并非不可能。

  練功房內,李逸之盤膝而坐。

  他雙目微閉,意識沉浸于體內,以拳意熔煉著氣血與魂力,以凝練出盤古之力。

  熔煉氣血與魂力,有著兩個難點:

  其一是兩者屬性不同,一個純陽,一個陰冷,兩者一旦相遇,便會相互磨滅。

  其二是兩者存在形式不一樣,一個有形,一個無質,就像水與空氣一般,根本無法交融。

  因而,熔煉氣血和魂力,必須以拳意為爐。

  在李逸之體內深處,拳意化為烘爐,熔煉著氣血和魂力。

  它們在拳意的控制下,一點點的熔煉在了一起,化為一種灰色的奇特力量。

  其實用灰色來形容,也并非完全準確。

  或者說,沒有任何一個詞語,可以來形容這種顏色,它無限接近于混沌,說不清,道不明,只能夠用灰色去形容。

  雖然看上去,這種力量普普通通,但是卻蘊含著無上偉岸的力量,似乎一絲,就可以破滅空間,重開混沌。

  一絲絲盤古之力不斷誕生于拳意烘爐之中,隨后融入到了肉身里。

  李逸之感覺在盤古之力的滋養下,肉身在發生的奇特的蛻變。

  這種蛻變,不再是簡單的增強,而是質的蛻變。

  如果說,把之前的肉身稱為凡體,那么現在就等于是,在向著仙體或者神體的方向進行著蛻變。

  日月輪轉,時間不息。

  很快又是一個多月的時間,李逸之的盤古法身也終于凝練成功了。

  他站了起來,感覺到體內充滿了無盡的力量,似乎隨意一拳,就可以打碎虛空。

  李逸之屈指一彈,一道罡風迸射而出。

  這罡風穿過虛空,讓虛空竟然發生著咔咔的碎裂聲,似乎空間都在碎裂。

  實際上,那是空氣分子相撞,發出了激烈響聲,并且似乎有一道道火花閃現。

  噗嗤!

  罡風打入了地里,在青石板上留下了一個拇指大的小洞。

  洞口升騰著燒焦的味道,洞口呈琉璃色,里面黝黑,也不知道有多深。

  李逸之嘴角翹起,露出欣喜之色。

  練成了盤古法身,他的實力再次大進。

  若依戰力而言,已經是不弱于人仙巔峰了,也就是相當于八次雷劫的樣子。

  盤古法身的練成,帶來的不僅是力量上的變化。

  他的肉身本身,也強大到了一個巔峰,即便是神兵利器,也很難在他身上留下傷口。

  武道的進步,讓李逸之欣喜的同時,也是有些郁悶。

  因為相比于武道,修道依舊是鬼仙境界。

  雖然經過這段時間的修煉,讓他神魂壯大的不少,但是離一次雷劫,還是有著不小的距離。

  如果貿然渡劫,那必然是必死無疑。

  修道最重天分,更重積累。

  如果是武道,很多人可以在短短二三十年內,就能夠修煉到人仙境,相當于四次雷劫。

  可如果是修道的話,能夠在壽元耗盡前修煉成鬼仙,就已經是萬中無一,就更別說是渡過雷劫了。

  整個大千世界,目前所有的雷劫高手加起來,也絕對不超過三十個。

  要知道即便是六大圣地,能夠渡過雷劫者也是屈指可數,如太上道一人,真罡門一人,玄天館兩人,桃神道一個也沒有。

  唯有精元神廟最多,但也才五人而已,教皇加四大祭祀,而且基本上都是一次雷劫。

  并且,這些渡過雷劫的人,無一不是修煉了數十,甚至是數百年的。

  由此可見,想要渡過雷劫,是有多么的艱難。

  不過,有一個人是例外,那就是原著中的洪易。

  僅僅數年的時間,他就從一個小白,修煉到了九次雷劫巔峰。

  李逸之回想著原著中的洪易修煉經歷,在前期,洪易都是一步一個腳印,雖然人是修道奇才,但還沒有超過人的想象力。

  可是自從開始編撰《易經》后,洪易就像是開了掛一般,渡劫跟吃飯喝水一般,輕而易舉。

  在這其中,《易經》不是關鍵,關鍵是編撰《易經》的過程。

  借助編撰《易經》,洪易遍閱天下群書,完成了無比龐大的積累,從而可以輕松渡過雷劫。

  實際上,這可以看作是洪易在重復中古諸子的道路。

  中古時期,諸子不修煉,只讀書。

  而一朝修煉,直接便可渡過七次雷劫,成就造物主。

  當然,李逸之不用去編撰《易經》。

  作為華夏文明的源頭,群經之首,他自然不可能不讀。

  因而對于李逸之來說,他接下來只要去深入研究《易經》即可,領悟其中的大道,省略了洪易去群書中領悟大道的過程。

  當然,那怕李逸之自認為悟性不差,但是無論怎么研究《易經》,他也肯定是無法超過未來的洪易。

  但是他卻還有一個大殺手锏,那就是《道德經》。

  要知道在華夏文明里,《易經》雖然號稱群經之首,但是卻也無法完全壓過《道德經》的地位。

  因為《易經》講的是天道,以天道變化,探求人道的發展;《道德經》講的卻是大道,以大道變化,探求人道的發展,立意不同。

  而在陽神世界,是沒有《道德經》的。

  可以說,來到了陽神世界,李逸之天生就帶著最牛逼的金手指。

  他相信,只要不斷深入地研究這兩本經書,他一定可以完成龐大的積累,快速渡過九次雷劫。

  花了一天的世界,李逸之把《易經》和《道德經》默寫了出來,編制成書,隨時攜帶著,準備接下來每日研讀。

  因為在武道上,他現在已經沒有了多少的進步空間,除非能夠得到新的穴竅修煉之法。

  而新的穴竅之法,或是他前往天外天,或是等天外天的強者,降臨大千世界。

  默寫出兩本經書后,李逸之也準備離開神風國,回到大乾了。

  算算時間,現在已經是臘月初五了,他離開諸天武館也快一年。

  經過一年的發展,想必練氣之法已經完全傳遍天下了。

  這段時間里,李逸之雖然是閉門修煉,但是偶爾也會出去轉轉。

  他發現即便是在海外的神風國,如今的普通百姓,也都在紛紛修煉練氣之法。

  如今時機成熟,也是該進行第二部計劃,傳出先天之法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