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八十九章 超導128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學霸的科幻世界

  目前這種材料只是實驗室產品,雖然根據龐學林的理論順利合成出來,但想要真正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而且材料本身,還有很多物理、化學機理需要去探索。

  這兩項工作,自然需要曹源團隊和李長青團隊繼續推進。

  這時,一旁的周彤道“龐教授,這種超導體,你覺得叫什么名字比較好啊?”

  “它現在怎么稱呼?”

  周彤笑著說道“現在它沒有名字,只有編號,這是我們按照您的理論構造出的第號多壁碳納米管材料,所以叫碳管,我們覺得編號太普通了,我們最好給它起一個好聽一點的名字。”

  龐學林想了想“那就叫超導吧,既簡單又好記。”

  “超導?”

  眾人面面相覷,有些哭笑不得。

  李長青笑道“就叫超導吧,等以后又更好的名字了,可以再改!”

  于是超導就這么定下了。

  “對了,龐教授,接下來論文怎么辦?”

  曹源問道。

  話音落下,所有人都將目光聚焦到了龐學林身上。

  這個項目立項的時候,掛在了電磁彈射航天發射系統的旗下,作為一項有軍方參與撥款的項目,常溫超導體項目的保密級別很高,就連中科大內部,知道這個項目存在的也就只有校長以及副校長等寥寥數人,知道項目進展情況的就純粹只有項目團隊成員了。

  因此,這個項目成功后,何時公布,也是個問題。

  就算暫時不公布,眾人也可以理解。

  畢竟他們僅僅只是在實驗室層面完成了室溫超導體的制備工作,還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制造。

  延遲公布的話,就能延遲對手的跟進,為己方領先爭取更多的時間。

  但發表的誘惑也是很強的,誰都明白這種超導體意味著什么,臨界轉變溫度達到攝氏度,幾乎可以應用于絕大多數領域,其對整個工業界的意義,相當于又經歷了一場全新的電氣化革命。

  龐學林笑了笑,說道“論文你們先寫著,隨時做好發表的準備,我過兩天去一趟京城,上面應該很快就會有決定下來。”

  曹源和李長青相互對視一眼,點了點頭道“那行吧!”

  接下來的時間,龐學林又在實驗室觀摩了周彤他們對超導各個方面的測試,最終測試數據幾乎和理論完全吻合。

  這也讓龐學林徹底放下了心。

  等龐學林從碳納米材料研究中心出來,已經將近晚上八點。

  左亦秋和周辰一直在外面耐心等候。

  看到左亦秋,龐學林說道“小左,幫我安排一下明天早上的飛機,我要去京城見最高領導層!”

  左亦秋愣了愣,也不多問,連忙點頭道“好!”

  第二天一早,龐學林便前往江城筧橋機場,一家隸屬空軍的專機早早在機場等候。

  這也算是龐學林的權限之一了,他現在只要在國內出行,很少搭乘商業航班,一般都直接搭乘軍方專機。

  畢竟無論是從安保還是各個方面來看,專機的安全性遠遠大于普通的商業航班。

  不過這種專機畢竟還需要安排,龐學林已經在考慮,要不要購買中航工業正在開發的第一代鋰空氣電池電動螺旋槳干線客機,作為自己的專機了。

  一個半小時后,空軍專機在京郊附近的一座軍事基地內降落,隨后,龐學林搭乘早就等候多時的車隊,直接前往大內。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龐學林一直在大內待著。

  一方面向領導層科普這種臨界溫度達到的超導體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就接下來的超導[久久]產業化進行討論。

  領導層幾乎全盤接受了龐學林提交的意見,甚至在超導是否保密的問題上,大長老問龐學林歐美國家在這方面的技術差距時,龐學林直接給出了二十年的答案。

  于是領導層毫不猶豫地給出了綠燈指示。

  當然,這個論文就算發表,也只會發表在由江城高等研究院主辦的《探索》雜志上。

  畢竟《探索》雜志初創,一方面需要這種高等級論文提升逼格,另一方面,這種論文發表在《探索》雜志上,也會更快得讓學術界認可《探索》話語權。

  三天后,龐學林才從大內出來,然后又在京城和姚冰夏膩了幾天。

  在中國太陽世界這么多年,要說不思念現實世界的親人和愛人,那是不可能的。

  反倒是姚冰夏沒那么多特別的感覺,畢竟對她而言,和龐學林在一起都有點老夫老妻的意思了,更不用說和龐學林分開才不到一周,哪有什么特別的感覺。

  九月十五日,龐學林從京城返回江城,便接到了劉庭波的電話,說舒爾茨和陶哲軒來了。

  電話中的劉庭波,可謂是喜氣洋洋。

  如今的江大數學系,即使在全球范圍內,都是最頂尖的存在。

  龐學林就不必說了,堪稱當前世界上在世的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即使在數學史上,也是排名前列的存在。

  佩雷爾曼、望月新一同樣不用說,佩雷爾曼可是正兒八經的菲獎得主,雖然被他拒絕了,但沒人會否認這位大佬的實力。

  望月新一同樣是菲獎級別的數學家。

  再加上彼得·舒爾茨和陶哲軒這兩位菲獎大佬,這樣一算,江大相當于一下子匯集了四位菲獎大佬,而且都算是當今數學界的中堅力量,還有好幾位準菲獎得主,再加上龐氏幾何研討班以及龐學林數學中心的那些年青一代數學家,江大在數學系的實力,已經絲毫不亞于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甚至在最熱門的一些領域的研究上,已經超過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水平。

  當天晚上,龐學林參加了歡迎彼得·舒爾茨以及陶哲軒到來的晚宴。

  吃完飯后,眾人在江大校園內找了個安靜的角落一邊和咖啡一邊聊天。

  雖然不久前眾人還在圣彼得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見過,并且就各自的研究領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討。

  但國際數學家大會與會者眾多,他們整整坐在一起好好聊學術的時間并不算多。

  反倒是眼下這種情況,更適合眾人探討彼此的研究情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