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521 捕快鐵尺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能打造神器

  “是啊,是啊!”“郡馬爺之天才,燦若繁星,我等實不及也!”“是極,是極!”

  別看呂智話說的不客氣,甚至有些目中無人,但是一班工兵包括魯有手都是認同的。

  且不說呂智手上功夫一等一的高超,就說他腦子里的這些奇思妙想,那就不是一般工匠能想到的。

  如果說魯有手是大匠,那呂智妥妥的神匠級,是超越了時代的存在。

  “哎,咱們繼續講啊。”呂智抓住大家的注意力,繼續講解。

  “剛才小信子也說了,三棱軍刺扎出來的傷口,大體上是方形的窟窿,

  這樣的傷口就導致各側無法相互擠壓,最終達到一定的止血和愈合作用,啊,對了,這一條咱們剛才講過,

  嗯,換一個角度來說,這種傷口很難進行包扎止血,再簡單點兒說,就是它不好做應急處理。”

  呂智拿著三棱軍刺扭動了一下手腕,“相信有眼尖的已經看到了,我剛才刺兔子的時候有刻意的扭動匕首。”

  “確實有。”這次說話的又是小信子,他剛才看的很清楚。

  呂智點點頭,“嗯,在實際應用中,匕首刺進對方身體后,使用者一般都會順勢旋轉刀身,甚至會攪一攪,以追求傷害最大化。

  這樣就會造成組織大面積破壞,屬于戰斗經驗和基本常識,不止是刺客,軍隊里也有類似的技巧。

  因此,用了我手里這個三棱軍刺,其致死率是非常高的,只要中了招,基本就是一具尸體了。”

  呂智指了指小兔子,“就像它一樣。”

  大越的醫療水平有限,即便受傷部位不致命,再加上治療及時,救回來的可能也很小,幾近于無。

  小信子一抬頭,望向兔子的眼神亮晶晶的,似乎有些想法。

  “哈哈”呂智搖頭失笑,“這個就先講到這里,快拿去烤了吧,免得浪費。”

  “是。”自有城主府的守衛將其拿走,到時候交給后廚一料理,齊活兒。

  “那這個像叉子一樣的東西是什么?”小信子上手試了試,“還這么短,打起架來怕是不太好用。”

  “這叫鐵尺。”呂智嚴肅不少,事實上,這個才是正經的捕快工具,是今天真正的主角兒。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它的大名,其一般出現在明清劇集里,特別是探案類的,像什么六扇門啊,大理寺啊,都有。

  鐵尺,也叫“點穴尺”,它的形狀就像圓柱、圓楞和尺,四面不內陷,上粗下細,兩側有向上旁枝或兩側沒有向上旁枝,

  旁枝多用于格擋時卡住敵人的兵器,既可以用于攻擊又可以進行防守,可以靈活使用,因此對付刀劍或更長兵器有較大的優勢。

  當然了,因為整體短小,十分易于攜帶,可以插在腰的兩邊,捕快們通常一手一個,使用一對鐵尺,所以還可以叫做“雙鐵尺”。

  鐵尺的中柄有好幾種形狀:六棱柱形、八棱柱形、圓柱形,形狀多樣。

  在鐵尺的手握柄頭處有個穿繩的孔,穿上繩子纏在手上就可以起到牢固的作用,在打斗的時候不容易掉落。

  呂智這么一解說,大家紛紛贊揚其想的周到,小信子腦補了一下,發現交戰的時候,這鐵尺確實十分克制刀劍。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想的能不周到嗎?……呂智只是謙虛一笑,今天已經膨脹過一次了,低調,要低調。

  鐵尺大約起源于唐宋時期,但是當時并不是用來抓人的,直到明朝的時候,它才出現在捕快手中,因為其不尖而且也不鋒利,正適合用來抓人而不至于傷人。

  其獨特的“叉子”造型,十分針對刀劍,擅用者用其卡刀,斷刀,攻喉,一氣呵成,行云流水,堪稱是長武器克星。

  在技法上,鐵尺可正持也可反持,運用靈活,防不勝防;

  還有很明顯的一點,鐵尺的防御力強于攻擊力,也很符合捕快的身份,所以才說它是正經的捕快武器。

  一把武器,竟然還能講出這么多道理,一眾工匠對呂智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細,真細,想的實在太細了,簡直就不像是人類的腦子!

  其實魯有手他們還帶來一樣東西,是木質的頭盔。

  這東西很自然的受到了小信子的冷落,頭盔嘛,很常見的東西。

  關鍵那個還不是給他的,事實上那頭盔的真正名字叫安全帽,是工人干活的時候戴的。

  下午時分,呂智吃過新鮮的烤兔子,心情十分美麗。

  魯迅曾說過,自己動過手的食物最好吃,果然說的有道理。

  這人啊,一旦吃飽了就會犯困,所以呂智決定提前回家,整個金鱗城就屬他的職位最高,權利最大,翹班翹的是毫無顧忌。

  呂府新宅門口,呂智一進門就看見了剛分開不久的魯有手,“魯工頭,你怎么來了?”

  “有事兒……”魯有手指了指后院,沒有細說。

  呂智點點頭,示意兩人一起走,那里正在秘密建造深井大獄,正好去看看進度。

  卻說韓知兵送的這座宅子,它后院本來有一個花園,還有一口不小的魚池。

  可能是因為維護不利,或者是什么別的原因,那魚池就干了。

  皮猴子一看,這不行,魚池干了不吉利,于是就找來專業人士問問應該怎么辦。

  收拾呂府新宅,那可是一等一的大事兒,于是工兵代表魯有手就來了。

  實地這么一檢查,挖了個淺坑,又點了一把火,魯有手就斷定此地有水,不用引流,也不用灌水,只要在干涸的魚池里面打個洞就行。

  那還說啥了,工兵們直奔呂府,這就開始挖唄,別的不說,這些人挖洞的能力那可是一等一的,是既有經驗又有技術。

  一連挖了好幾天,得有好幾丈深了,還是沒出水,皮猴子總去查看,這就引起了家丁們的關注。

  他們一打聽,原來是怎樣怎樣,可是都這么深了,還是沒水,是不是壓根就沒有啊?

  哎,大家就都等著看魯有手的笑話。

  很快,事情就傳到了呂智的耳朵里,他也是強烈關注。

  專家變磚家,人民群眾最是喜聞樂見,呂智也不例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