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余道福澤,已經盡數落在他的體內。
  但莊冥卻有一種難言的空虛之感!
  按道理說,哪怕是聚圣山的真玄境界,也只能承載兩道福澤。
  真玄之印得一道。
  真玄之體得一道。
  可莊冥在瞬息之間,汲取六十余道福澤,盡皆煉化在身,依然讓他感到空虛。
  六十余道福澤,卻也沒有讓他感到飽和。
  “怎么會有如此大的缺口?”
  莊冥心中升起一股難言的異樣。
  缺口在于何處?
  是因為人身的丹田破損?
  還是太古真龍血脈?
  又或者是萬道歸虛洞庭圖?
  還是說,是太虛清氣化龍篇的缺憾?
  按道理說,不該有如此大的缺口。
  別說六十余道福澤,按道理說,即便真龍極為不凡,即便自身堪比橫煉神魔,那么再度煉化十六道福澤,或許已經足夠。
  必然是有一處,不在他原先預料之中。
  推演自身真玄之境的時候,他是借用了算己篇。
  但當時他也不曾預料過聚圣山的福澤,在以算己篇推演的時候,便也沒有聚圣山福澤的痕跡在其中。
  而今卻出現了如此的變化。
  但這并不是壞事。
  莊冥心中暗道:“也即是說,如今有一處我尚未發覺的缺憾,能用大量的福澤,將之補足!”
  他的真玄之印,只煉化了一道福澤。
  而他成就真玄之體后,有三道落在他的人身。
  余下的福澤,盡數落入他的真龍之體。
  九師兄眉頭微皺。
  按時候來推算,十三的真玄之印,應該已經融入一縷福澤,得以提升。
  此刻十三的真玄之體,應該也在煉化福澤,到了最后的關頭。
  為何此刻沒有出關的痕跡?
  “難道他離山在外,另有修行之法,承載不住真玄之印?”
  九師兄心中閃過這樣一個念頭,也有一種難言的擔憂。
  且不說改換功法,在師尊眼里算不算欺師滅祖,背棄宗門,單是改換的功法,便有三六九等之分。
  世間金丹圓滿的巔峰真人,不在少數,但因為功法、因為根骨、因為天資、因為各種緣故,不免強弱有別……尤其是功法,影響到了大道金丹的修煉之法。
  許多巔峰真人,將金丹修煉到了極致,但礙于功法的缺憾,盡管金丹已經修煉到了盡頭,但依然不能穩固,無法承載真玄之印,往往在成就真玄的門檻前,大道金丹崩潰,身死道消。
  金丹級數,有此差別,真玄級數,同樣也有差別。
  如真元宗、天機閣等宗派,功法自然不俗。
  但若是如岳東靈山、谷陽靈山一類,盡管門中功法,也是直指真玄境界,但比之于真元宗、太元宗、天機閣等門派的鎮山功法,要稍弱一籌。
  若是如岳東靈山的功法,可以煉就真玄之印,可以修成真玄境界,但是卻未必能夠以真玄第一印,來承接一縷聚圣山的福澤。
  就如大道金丹一樣,如有差錯,承載不住,便是金丹崩潰,身死道消。
  而真玄之印,若承載不住聚圣山福澤,未必沒有潰散的危險。
  聚圣山的功法,經師尊白圣君完善,自是極為非凡,所以才能夠承載一縷福澤。
  若十三在外,因丹田破損,而改換功法,恐承載不住。
  “從先前我留下的法力來看,他一個時辰之前,就已經具有真玄法力,怎么到了現在,還未煉化成功?”
  九師兄心中頗為焦急,有意前去查看,卻又恐怕影響莊冥,臉色變幻不定。
  而在洞府之前。
  莊冥已然煉化六十余道福澤。
  真玄之印一道。
  真玄之體三道。
  真龍之身五十余道。
  但是在他感知當中,依然有一種尚未填滿的空虛之感。
  就好比一個水桶,卻只裝了幾瓢水,空空蕩蕩,尚未盛滿。
  “不夠!”
  莊冥心中閃過這樣的念頭。
  若是此刻收手,不再煉化福澤,目前來看,對他不會有太大影響,也不會影響他的修為,不會影響他的本領。
  但是或許會影響他的根基。
  在真玄境界的影響,不會多么明顯!
  但若有朝一日,他到了真玄九印之上,到了鑄鼎成仙的地步,便會有極大的影響。
  大衍算經就在他的身上。
  此刻他有一種預感。
  今日不加以補足缺憾,若真有鑄鼎成仙的一日,必定后悔莫及。
  頃刻之間,莊冥不再猶豫。
  先前推算出來的秘術,頓時運轉起來。
  此時此刻,他已經是作為真玄級數的大修士。
  他的法力,施展白圣君所創的秘術,當即之間,遍及陣法各處所在。
  東洲三十六福地、七十二靈山、一百零八仙島,均在他感知當中,也仿佛在他掌控之中。
  “這座遍及東洲的大陣,聚天下之力,能鎮一方天地,能壓一尊天魔,今日我便要嘗試一下,借此陣之力,聚斂東洲福澤,來補足我真龍缺憾!”
  莊冥眼神一凝,在他眼中,東洲三十六福地,唯聚圣山放在心中。
  余下福地、靈山、仙島,都不在他心上。
  瞬息之間,秘法運轉。
  無窮變化!
  聚斂而來!
  浩浩東洲億萬里,無窮大勢,皆聚斂于此!
  天御福地!
  大楚王朝!
  景王府。
  楚帝高坐其上。
  在白圣君隕落之后,他便自認為東洲第一強者。
  哪怕有人不服,但也無人膽敢挑戰他這位已經斬殺了兩位真玄九印巔峰大修士的大楚帝皇!
  眼下大楚王朝舉行的修行盛典,已經到了尾聲。
  然而也在這兩日之間,大楚境內,五大境中,各府各地,天災,接連不斷,人心惶惶,亂象紛呈。
  洪災、雪災、地動、山崩等等,各地頻發不止,又有人心動蕩而導致賊寇增多,秩序崩壞,法制不全。
  這是他動用大楚國力,鎮壓三位真玄巔峰大修士的代價。
  而這也在他預料之中,盡管后果沉重,但戰果不俗,也談不上折損。
  然而就在這時,楚帝心中升起一股不安之感。
  他連忙取過國印。
  國印玉璽,光芒大盛。
  但頃刻之間,又不斷黯淡下去。
  “報!南元境蠻荒震蕩,妖魔逃竄至國土境內!”
  “報!秘境驟然坍塌,天地崩陷,陳國公隕落!”
  “報!真元宗密探傳來消息,真元宗內,靈脈無故崩塌!”
  “報!太元宗密探傳來消息,太元宗內,靈池無端流逝過半!”
  “報!混元宗密探傳來消息,混元宗內,靈木枯萎七株!”
  “報!舉行修行盛典的洞天所在,隱有震顫不穩,塌陷之兆!”
  “報……”
  剎那之間,無數的消息,不斷報來。
  強如楚帝,此刻在心中也不免升起一股無比強烈的不安之感。
  這已不局限于大楚王朝的國運。
  這是整個天御福地的大勢在減弱!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