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34章 動員大會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浦江東

  張橋影劇院前,紅旗招展,給寒意正濃的冬日添加了些許喜氣。

  此時“上海市楊高路擴建工程誓師動員大會”正在舉行。上下兩層一千多個硬座的影劇院內座無虛席。

  學校的相關人員本來都被安排在二層。王建東因為是從大橋工地趕過去,路上耽擱了一些時間,所以到達的時候會議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好在一層的最后面還有幾只空座,他自己尋摸一個位置坐了下來。

  這時候會議正好進行到副市長在臺上做動員報告環節。

  副市長調整了一下話筒的位置,開始講話。先是講了楊高路工程建設對浦東開發開放的重要性,然后要求全市各部門、川沙各鄉鎮全力支持楊高路工程建設。

  這些講話,顯然都還只是一般會議的一些常規的動作。

  對于這位分管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副市長,學建筑的王建東自然是不陌生的。

  這位副市長畢業于清華大學建筑系,畢業后分配在上海的建筑設計院從事建筑設計。曾經是上海設計院中最年輕的副總建筑師,也曾是上海各設計院中最年輕的副院長。

  83年出任上海市副市長時,他又是上海市歷屆政府中最年輕的副市長,第一次上任,年才45歲。第一屆任職期滿,參加第二屆副市長差額選舉時,他的得票數最高。

  上海的副市長有很多,不過當年上海老百姓卻對這位副市長的印象良好,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他的“親民形象”。

  作為上海這座有著一千二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的副市長,長期以來過的卻完全是平民的生活,這在今天,簡直到讓人不可想象,絕對相信會有人認為這是在說“天方夜譚”。

  也因此流傳有很多于他相關的坊間傳說,主要有這么幾樣:

  一是這位副市長原先住在南市區老城廂一間平房里,沒有衛生設備,沒有煤氣。在他當副市長的2年多時間里,妻子、女兒、兒子也依然擠在這間平房里。

  副市長的家就和左鄰右舍一樣,要倒馬桶,要買煤餅、要生煤爐。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一臺為工作需要而裝的電話機,可是沒有適當的地方安置,只得放在五斗櫥上。

  有兩個細節。一是有記者找到倪天增家采訪,沒有想到副市長會住在連采訪車都開不進的弄堂里。二是有一次市建委的一位負責人找他匯報工作,還遇上他在給煤爐加煤餅,看著副市長弄煤球爐的熟練動作,這位負責人許久說不出話來。

  實際上,作為主管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副市長,煤氣、液化氣也全歸他管。可誰會料到,管煤氣、液化氣的副市長,那時還用不上煤氣,還依舊在家里生煤爐呢?

  每月買一次煤餅,每次都是副市長自己用扁擔挑著回家。鄰居們經常可以看到這一介書生,費力地挑著煤餅擔子的情景。倪天增一定要自己買,自己挑,為什么?為了了解煤餅供應和質量情況,作為一個清貧知識分子,要了解老百姓的難處。

  副市長家庭要用煤氣,本來是件小事。市建委負責人當時就曾提出可以先批個液化氣供他家用,而副市長婉謝了。他說:“左右鄰居、前后街坊都在用煤爐,我怎能用液化氣。共產黨的干部不能搞特殊化!”

  二是還有一件更加特別的事情。

  說是副市長夫人有一次去市郊出差,遇上賣大閘蟹的,價錢比市區便宜許多。不少同行者都買上幾只,帶回家全家嘗嘗鮮。后來有人發現她沒買,就輕聲問:“為啥不買點?”

  哪想到副市長夫人竟然回答說,“吃不起”。

  堂堂副市長家連蟹也吃不起?說來肯定叫人難以置信。可知道副市長個人收入的話,這還是不難明白的。原來即使是當了副市長,連所有的津貼加在一起,月收入僅有250多元。

  一個分管城建的副市長,還在家生煤球爐,用不上煤氣;副市長的太太,連吃頓大閘蟹,也買不起。恐怕至今,依然會有上海人在回憶起副市長的時候,會說他“戇”,但是,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桿秤的,嘴巴上說“戇”,心里卻是由衷滿滿的敬佩。

  王建東一開始對副市長的講話還沒特別上心,以為僅僅只不過是會議例行程序,領導首先講話,高屋建瓴強調和部署一下當前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工作要求。

  卻不料接下來的一幕,使得這次會議一下子顯得有些非比尋常起來。

  只聽得臺上副市長同志聲音一下子明顯哽咽,最后動情地說道:“上海要發展,基礎設施一定要跟上,我們要解決住房難、交通難、過江難……動員大會后我要去黨校學習,回來后再和大家一起干。”

  王建東不由得抬頭往主席臺上看。主席臺離王建東位置并不是很遠,加上臺上又有聚光燈的緣故,所以副市長的面部表情一清二楚。

  明顯可以看見,副市長臉上有眼淚流了出來。

  這一幕,給王建東留下深刻印象。

  王建東挺直身體,心里一驚。像領導這樣熱淚滿面的講話,在自己印象中是頭一次見到。

  真的只是因為楊高路工程建設的重要性?應該是,好像也不完全是。

  副市長講完話,會場沉默了一會兒,繼而響起來一陣經久不息的掌聲,持續了足足有三分多鐘。

  接下來是相關領導講話,或是作報告,或是做動員,或是提要求。

  會議最后是青年突擊隊授旗的儀式。

  楊高路工程作為今年上海市的頭號工程,也是改革開放后上海建設的規模比較大的工程,采用設計,施工和社會監理一體化招標形式,整個工程已于一周前正式開工。

  市里對工程的總體要求,必須做到“四個當年”,當年動拆遷、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竣工,質量必須全優。

  但是如果扣除前期拆遷時間,這次楊高路拓建工程實際施工僅有9個多月。

  時間之緊迫,質量要求之高,任務重、施工設備短缺,在上海公路界尚屬首次,對工程建設者是很大的鍛煉和考驗。

  因此,楊高路的建設也打破傳統的管理模式,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為此設立了由市長掛帥的領導小組,下設現場工程指揮部和個主管部門成立分指揮部的指揮系統,統一組織工程實施。

  而其中,控制質量是尤為重要的任務。

  為了適應楊高路工程的新特點和要求,總指揮部委托同濟大學、上海城建學院和市政管理處三家監理單位分段實施質量監理總承包。這也是上海市第一次在市政工程中推行工程質量監理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