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34章 打通道路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不當土匪

  聞言,那錦城叛軍頭領臉色大變,雖心中早有猜測,但當成為階下囚的事實擺在眼前時,他也不免有些無奈與彷徨。

  似乎看出對方心中所豫,霍遼神色稍緩,接著道:“我們大將軍宅心仁厚,雖派本將討伐陶波,實不愿多造殺孽,錦城調兵遣將,兵力所剩不多,已再無反抗余地,你可愿降!”

  叛軍首領聞之,一陣掙扎后,最終選擇棄城投降,不降亦能如何,他已無反抗的余地,識時務者為俊杰。

  錦城叛軍頭領尚且投降,錦城內其余兵將自不會再有人反抗,霍遼迅速接管錦城,掌握了錦城原本的五千兵力,并迅速進行重新編制,加強錦城守備,以防反撲。

  同時,霍遼亦不忘即刻一封書信,八百里加急,遣人送往交郡,告之李懿文。

  擇日,蒙驍率一萬大軍到達錦城,匯合霍遼。

  將在外,可便宜行事,一切當以大局為重。

  二將一陣皆有大將之資,一陣商議后,當即決定,由蒙驍坐鎮錦城,霍遼則親率一千騎兵,五千步卒,突襲錦城四周各縣,以便在附近各縣及竹縣陶波反應前,占據最大的優勢。

  霍遼為人謹慎,領兵往往以奇襲致勝,一時間,錦城四周各縣被霍遼率兵攻陷無數,攻陷城池后,霍遼卻并不占領,而是以戰養戰,而是俘獲各縣糧食、軍械等物資,而后有收編不少兵力,以增強自身實力。

  錦城被攻陷的第三日,竹縣陶波府。

  陶波正閱讀著從交郡傳來的最新戰情,頗為懊惱。

  據探子回報,趙偉領軍五萬,一路高歌,最后卻于安凌被擋住,與李懿文麾下大軍僵持不下。

  另一邊,陶堰領兵于東梁與李懿文大軍對持,幾次交鋒,奈何李懿文麾下大將太厲害,兵精將勇,幾次出戰,皆以大敗而回,只得暫退德縣,等候援兵。

  “這群飯桶,平時就數他們鬧得最歡,這一到關鍵時刻,全給我掉鏈子。”見此,陶波心中大罵不止。

  “按照大軍速度,此刻派往交郡的十萬援軍,應該快要抵達了吧,李懿文看你能囂張多久。”陶波心中暗自冷笑。

  就在陶波思緒紛飛之際,忽聞府外一陣吵雜聲,接著,便有侍衛驚慌來報:“主...主公...不好了,錦城被霍遼率兵突襲,已經失陷了......”

  “什么!”

  赫然,陶波雙目怒睜,轉身怒視侍衛,一臉的不可思議。

  錦城失陷了,這怎可能。

  “到底是怎回事,你給我說清楚,若不然,軍法處置!”

  “主公,三日前的凌晨,卯時中旬之際,李懿文麾下將領霍遼忽率一千騎兵出現在錦城外,馬蹄裹布,突襲錦城,守軍不慎,被霍遼殺入城內,錦城主事的將軍被俘投降......”侍衛哆哆嗦嗦將錦城失陷的情況大致告訴陶波,心中大為驚懼,深怕陶波一怒,殺自己泄氣。

  “混賬......”

  砰......

  陶波大怒,一腳踹開身前小案,大發雷霆。

  一想起錦城在如此關鍵時刻竟然失陷,陶波如芒在背,怒從心起,當即喝道:“去,傳城中大小頭領到此,立刻升帳議事!”

  “諾。”侍衛如釋重負,匆匆而去。

  不久,眾頭目來到陶波府邸。

  堂內,陶波高坐主位,將錦城失陷之事告訴眾人。

  聞言,在座幕僚皆是一臉凝重。

  “主公,錦城緊鄰竹縣,如今竟被李懿文拿下,后果不堪設想啊!”

  “是啊主公,錦城土地肥沃,又乃人口重縣,乃我梁州之糧倉,非常重要,主公需盡早調兵遣將,奪回錦城!”

  陶波聞言,皺眉道:“我又何嘗不想,可如今我們大軍盡數攻伐交郡而去,手中再無多余兵力可派......”

  “主公,與交郡相比,錦城如何,主公豈能因小失大,當以大局為重啊!”

  聞言,其余眾人亦是點頭稱是。

  最終,經過一番討論,礙于各方壓力,陶波不得不下令大軍回撥。

  于此不久,已然回到交郡東梁的李懿文,也得到霍遼順利奇襲錦城的消息,大喜,不久,又傳來陶波開拔東梁的十萬大軍與趙偉紛紛退兵的消息,當真是欣喜不已。

  如此一來,不僅交郡保住了,還奪下錦城可做根基,錦城啊,就如此輕易被他李懿文給拿下了,光是想想李懿文就覺興奮,若是以后能在錦城站穩腳,以錦城周圍的平原廣闊土地,以后何愁梁州的勢力無糧。

  好事自然是要與大家一起分享,得到霍遼消息后,李懿文當即召集眾人,將這消息告訴了麾下眾將領,一番慶祝,經過商議,大家一致決定,必須盡快派兵攻伐,打通兩地行軍路線,支援錦城。

  而后,李懿文立即派人送信于錦城,讓霍遼、蒙驍嚴守錦城,援兵即可就到。

  而交郡方面,李懿文繼續讓趙成虎等人主持大局,并發兵增援安凌,與趙偉對持。

  而李懿文本人,則立馬出兵兩萬,攻伐各地,打通交郡與錦城行軍通道一事。

  因此朱武縣被陶波調動太大,此刻朱武大半兵力被調去攻伐交郡未遂,又被調去竹縣,故而,如今的朱武守備可謂是極為空虛。

  李懿文領兵兩萬,從東梁走水路,順著江流直到陽林,而后直奔錦城。

  一路上,李懿文大軍一路凱歌,連克幾城,聲勢驚人,一時間,朱武各守軍聞風喪膽。

  朱武兵力本就空虛,見李懿文大軍勢不可擋,各地叛軍頭領似乎已預示到李懿文已無法阻擋,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如此一來,陶波的遲暮是遲早之事。

  在此種情況下,各地叛軍頭領亦是紛紛有了異心,不再抵抗名聲在外的李懿文,待李懿文大軍一到,紛紛大開城門,迎李懿文大軍入城。

  故此,那看似尚有抵抗的朱武,除了有過幾場小戰外,后面李懿文大軍幾乎是一馬平川,再無壓力,整個朱武,竟被李懿文輕易拿下,大軍在短短半月內,順利打通與錦城的連接路線,交郡一面亦可隨時發兵支援錦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