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接受許貫忠的建議選擇穩守軍營等待決戰,沒有派出人馬去消滅遼國的這支先頭部隊。
飛虎軍和豹滔軍幾乎沒有配合過,更不要說還有一個作戰風格完全不同的熱武器部隊圣教軍了,現在大梁軍隊的重點確實是在做好自身上面,而不是計較一次戰斗的得失。
反觀遼國軍隊,耶律得重的部隊想要攻打大梁軍營來試探一二,結果除了白白丟下兩千多具尸體之外什么也沒能得到,反而被許貫忠故布疑云弄得更加糊涂了。
在得知詳細的戰報之后,耶律大石沒有再讓耶律得重反動攻擊,不過在他心里基本上認定大梁的軍隊人數不會是虛的。
越是了解之前與大梁軍隊交手的情況,他就越是覺得對手詭異。無端的弄出來什么虎威炮又是用妖法炸城墻,那么多點更詭異的手段反而合乎情理。
不然他想不出敵人虛張聲勢的理由是什么,嚇唬大遼軍隊顯然不可能,以天錫皇帝面對的局面這場仗要么就不打,要么就打個徹底。
現在天祚帝耶律延禧可還活著,耶律淳是需要一場勝仗來鞏固帝位的。要說對金國講和也就講和了,可大梁算什么,一個新進崛起的毛賊草寇,之前因為遼國準備不足被打個措手不及丟了不少地盤,現在則集結全部的軍事力量是要打到底的。
耶律大石覺得對手也不是傻瓜,派出的偵騎早就把遼軍的情況偵查得一清二楚,對手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并不想麾下的那些將領那般樂觀,而是以大梁軍有十五萬人左右來做戰前的預案。
他還在腦海用盤算如何布置戰局的時候,遼國的大部隊也已經推進到戰場附近。
與大梁的行軍模式相差無幾,耶律大石也選擇一處有利的地形安營扎寨,和耶律得重的部隊形成了犄角之勢,只不過他們扎營的地方相對較遠,距離大梁軍營足有五里的距離。
二十多萬人的大部隊安營,當真占地龐大光是營寨就有兩三里,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搭建出完全體來。
在這段時間安全工作就相當重要了,耶律大石也害怕大梁的軍隊會趁著他們立足未穩的時候前來襲擊,于是便將一萬騎兵撒了出去,在戰場附近四處掃蕩。
這樣大的動作杜昱等人自然看在眼里,不用猜就知道是對方的主力部隊來了。不過他們暫時并沒有主動出擊的想法,而是在對如何打這場仗做最后的商討。
通過時遷手下的偵騎傳回來的消息,遼國人的騎兵至少在兩萬到三萬人之間,這還不包括那些騎馬步兵。
雖說遼國在與金國的連番大戰中損失慘重,但百年帝國的底蘊還是有的,就算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契丹人也并不缺少馬匹,只不過將近百年的和平使得他們與大宋同樣的腐朽墮落不復往日的風采。
遼國的騎兵比大梁的騎兵要多出幾倍,那么就不能人家拼機動性和拉扯能力,而是要在正面對決上想辦法。
盡管大梁的步軍在人數上少于對手,不過無論是軍事素養還是武器裝備都要強于對方,精神面貌上更是如此。一個是初升的旭日,一個是西墜的殘陽。
杜昱認為步軍對決大梁是占據絕對優勢的,來自現代工業的那些武器裝備自不必說,虎威炮能提供的火力和威懾力就足以在正面對決中取得極大的優勢,更何況他還有秘密武器圣教軍。
現在大梁軍隊的問題就在于幾支部隊沒有在一起配合過,更沒有時間磨合,只能在打仗的過程中找出問題然后在去解決,這就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因此他在與許貫忠、公孫勝、朱武等人不斷提出設想,在沙盤上做出各種預演,反復權衡利弊試圖找出最優解。在這期間,因為對熱武器軍隊的作戰方式缺乏了解,導致許貫忠等人幾次提議都被否決。
杜昱一開始的確打算將圣教軍這一萬人作為補充遠程火力的手段,可在得知遼國有大量騎兵之后他的想法變了。
他打算以圣教軍為核心來布置戰術,利用線膛燧發槍的超遠射程配合虎威炮來遠距離攻擊遼國軍隊。即便有槍管過熱導致不能持續作戰的弊端,也可以用弓箭手來彌補不足。
這樣一來在站住陣型的情況下,遼國人的騎兵就發揮不出太大的作用,除非他們真的頭鐵敢用騎兵來沖陣。
其實說道底還是大梁的騎兵太少了,豹滔軍和飛虎軍的騎兵加在一起,再算上他從東歐帶過來的那兩千多匹馬也不過才湊了八千人左右。
而且他并不認為林沖和欒廷玉等人能比遼國的精銳騎兵鐵林軍還強,再怎么說契丹人也是生在馬背上的民族,騎兵對決打不過才是問題的核心。
對這一點便是林沖本人也是服氣的,許貫忠等人深表認同大宋朝和遼國人當初也沒少開戰,包括對西夏的戰爭,宋朝人都是贏多輸少,只可惜面對人家來去如風的騎兵,打贏也取不到多大的戰果,失敗更是褲衩都要輸掉。
如此就不能用傳統的作戰方式與遼國人打這一仗,而是要想辦法出奇制勝,把騎兵留到最后擴大戰果的時候再派出去造殺傷。
確定了這個戰術思想之后,幾人湊到一起反復研究,終于制定出一個相對完善的作戰計劃。
等杜昱他們做好準備的時候,幾天的時間已經過去了,耶律大石早就扎好軍營,大軍恢復了體力。
兩邊都覺得準備得差不多了,便開始了試探性的進攻。耶律得重的先鋒部隊再次襲擾大梁的軍營,不過這次他們選擇的是楊春和朱武等人駐守的小寨。
與上次在軍營中死守不同,這一次楊春和陳達帶兵出戰,雙方混戰一陣各有損傷。與水滸傳小說之中不同,現實中的打仗可沒有幾個人會玩什么斗將。便是杜昱之前幾次打仗也都是率領大軍沖鋒,再與對方的將官纏斗到一處。真正斗將的戰斗根本就沒幾場,而且都是烈度很低的戰爭。
這一仗打的烈度同樣不大,但也試探出許多東西,雙方都對對手的情況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幾次小規模的沖突不外如是。
幾次試探之后,杜昱覺得時機差不多了,而且經過實戰的磨合,飛虎軍和豹滔軍之間的聯動逐漸找到感覺可以配合作戰。
于是他便決定,就在這兩日全軍出動與耶律大石一決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