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二十一章 決定遷都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異界城堡時代

  軍事方面之后就是關于專業后勤部隊的事了。

  在上次戰爭之中,楊仁就此事早已向楊松進行過匯報,楊松也早已向李靖下達了整備命令,讓其關于后勤部隊的事做出計劃。

  戰爭之后,李靖因為身為陸軍總指揮,當然知道后勤的弊病,所以戰爭結束后,就向楊松提交了一份完整的計劃。

  根據李靖的建議,一個師擁有著四萬多人,其后勤從成本、實用等方面考量之后,建議后勤部隊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還是根據以往的動員模式,平時是民兵,戰事征召為后勤運輸部隊,這部分將占據軍隊后勤的大部分組成,也是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的。

  另一部分就是跟普通士兵一樣進入軍隊中進行服役,這部分將由最為專業的一部分組成,包括且不限于物資管理、裝備維修、醫療衛生、軍馬養護、工程建筑、餐食供給……

  第一部分的征召民兵好說,根據出動軍隊的多少進行相應人數的征召就是了。

  第二部份是要有編制的,對此,李靖有兩種建議:一是每個師都增編一個后勤工兵營,人數為一個營,然后再在朝廷軍事司后保廳下設立一個后保團,以便統一調配。

  二是直接在朝廷軍事司后保廳下設立一個后勤保障師,然后再下放到各師,直接由朝廷統一指揮。

  第一種建議的優點就是人數需求少,行事靈活及時,缺點就是不便于朝廷對軍隊的控制。

  第二種建議的優點就是方便軍事司的統一規劃,增強對前線軍隊的控制力,缺點就是不靈活,人數要求大。

  之前沒有進行將領輪換制度的時候,李靖和楊松都偏向于第二種,但是現在,當然是選擇第一種方法了。

  一個后保營的編制與一個步兵營的編制是一樣的一千五百人,下轄工兵連、醫護連、維修連、軍馬連、綜合連各一。

  后保團的編制與一個標準步兵團是一樣的八千四百人,下轄工兵營、醫護營、維修營、軍馬營、支援營各一,以及一個綜合連、一個警衛連,加上一個標準的三百人的團部。

  如此一來,第一、二、三師的兵力就變成了四萬八千人,第四師和禁衛軍的兵力變為了四萬六千八百人。

  單是這五個師,加起來的兵力就已經到達了二十三萬七千六百人!

  若是算上分駐各地城衛軍,海軍、海軍陸戰隊,以及剩下的錦衣衛,夏國的總兵力將超過三十萬!

  不過對于夏國兩千五百多萬的總人口來說,軍民比也不過是才達到了百分之一點二而已。

  這個比例可是一點也不高,一千個人中才有十二人是當兵的,而且隨著夏國總人口的持續增長,這個數字將會繼續降低,而軍隊的數量卻是將會在未來,長期保持這個規模不變。

  夏國剛剛才占領了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預料,夏國人口即將迎來新的增長高峰。

  軍事司的事情完結以后,楊松對著李靖以及各將軍下令道:“盡快整合完軍隊,然后立即出兵將本國土地上的外族之人給清理干凈,以便本國百姓安居!”

  “臣等遵命!”……

  “啟稟大王,臣有事啟奏!”荀彧見到楊松講到移民關外新站土地的事,整起來稟報道:“臣建議遷都!”

  荀彧的這則建議,讓這個議政殿內頓時一靜,過了一會兒,楊松不解的看著他問道:“文若,此言何解?”

  關于遷都的建議,之前荀彧可沒有提前稟告于他,這讓楊松很是詫異,怎么突然之間就冒出了遷都的想法呢?

  “回大王。”荀彧答道:“本國疆域于擴張之后,已成南北長而東西短的狹長之狀,且北多南少,天啟城位于本國南方,不利于對北方疆域的統治!”

  經過荀彧這么一說,楊松馬上在系統中看了一遍夏國的地圖,果然如同荀彧所說的那樣。

  其余重臣特別是張居正正準備反駁荀彧的建議,可是聽完之后就都沒有出言反駁了,因為都知道荀彧說得在理。

  “以文若之意,新都遷于何地為妙?”楊松這個問題就已經表明了他贊成的態度了。

  荀彧拱手回答道:“啟稟大王,臣建議遷都于臨海盆地之中部。”

  沒等眾人相問,荀彧便接著解說道:“臨海盆地北有臨海山脈,南有天塹山脈,北有山海關、南有天塹關,已成易守難攻之地。”

  “且居于本國疆域心腹之地,北控關外之地,南制興起之地,可利于朝廷對各地的統治。”

  “加之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四通八達,大王適居于此,可遠離酷暑寒霜!”

  “最后,若是大王遷都北上的消息告知百姓,可激勵百姓外遷關外,利于關外土地的發展。”

  聽到荀彧颯颯洋洋的一篇大論,楊松也不得不贊嘆其說得有理,特別是關于氣候方面,不是他楊松矯情,一年有著大半的夏天還是很難受的。

  “那新都是擇一城而改之,還是擇一地兒建之?”楊松這又是同意了荀彧的建議。

  隨著楊松的這個問題落下,這下子沒等荀彧開口,其余大臣紛紛出言,或改或建,剎時間議政殿內熱鬧非凡。

  遷都如此重大的事情,要是沒有參與進去,各大臣自己都說不過去了,現在還不表現一下就沒有表現的機會了!

  像是張居正、朱熹這些人都是贊成擇一城而改之,以便節省開支。

  像是陳平、沈括這些人就是認為擇一地兒建之,以便重新規劃新都。

  經過一番討論,楊松最后決定還是重新新建一座都城的好,雖然耗費要高一些,耗費的時間也要久一些,但是能夠省去很多諸如拆遷、安置百姓的麻煩。

  更重要的是,新修建的都城可打亂原有各勢力的制衡,說白了就是對民間進行一次洗牌。

  下定決心之后,楊松最后問道:“那可有一地用以建城?”

  “啟稟大王!”行政司下負責國土資源、地理信息的資廳廳長,徐霞客起身回答道:“臣知有一地可供建立都城!”

  等楊松讓李靖把臨海盆地的地圖拿出來后,徐霞客上前看了看,指著圖中一地道:“此地乃是居于天塹關于山海關正中,靠近東海兩百一十公里,北方九十公里便是岱河,此處有一北歸小河向西北匯入西北八十一公里的會川湖內,此處地勢開闊便于建城,還可引北歸河入城,或飲用用、或為護城河。”

  眾臣抬著腦袋想要看清前方展示的地圖,卻不曾看到一分,而楊松卻是在系統地圖上找到了徐霞客所說的地方。

  從上而下的俯視,讓楊松更加客觀、宏觀的看清了此地,卻是如同徐霞客所言,此地正是適合建城的地方。

  只不過這個地方已經有了一個小鎮,百姓在河流兩岸種植水稻,要想在此地建城,還是少不了拆遷安置。

  想想也是,臨海盆地經過夏國多年的開發,已經開發的很是深入了,又怎么會有一片空地還等著楊松去建城呢?

  這也是楊松身居高堂之上的原因所在了,就算他知道夏國的大事,但要像這樣的事他又怎么能知道呢?

  楊松最后拍板道:“就在此處建立都城,名為‘中京’!”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