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球的研發早在永業十五年就開始了,人類從很早以前就向往飛翔天空,幻想著如同鳥兒一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所有的神話故事中都有飛翔的描述,其實早在宋朝的時候,民間就有人試圖仿照鳥兒的翅膀飛向天空,用紙扎了兩個風箏一般的翅膀裝在身上,從高處往下跳,當然這種民科的研究最終以墜毀人亡而失敗告終。
在之后的歲月里,有不少人出于興趣又或者出于夢想企圖實現這個目標,采取的辦法千奇百怪,但卻都未能成功。而到了如今大明的時候,再一次有人提出這個觀點。
對于朱怡成來說,飛翔當然不是夢想,因為在后世別說司空見慣的飛機了,就連個人飛行器都已經發明了出來。
但在這個時代,飛翔依舊是不可觸摸的幻想,而且隨著大明國土的不斷擴張,如果能夠解決飛翔的問題,無論對大明的信息傳遞、交通、軍事、運輸等各方面都是極其重要的。
用于飛翔的器具,最為合適的自然是飛機。但在目前大明剛剛開啟蒸汽時代初期的情況下,飛機限于技術不可能制造出來。所以朱怡成就把目標移向了最為傳統,也最為簡單便利的一種飛行器具,那就是熱氣球。
熱氣球在歷史上的出現是在十八世紀末期的歐洲,相比那個時間,現在的大明要比歷史熱氣球出現的時代早了近半個世紀。熱氣球的原理其實并不難,在中國早就有孔明燈的制作,相比歐洲熱氣球的出現,孔明燈可要比它更早近千年的時間,只可惜當時的中國人并沒有把它嘗試使用在飛行器具上,從而錯過了一個劃時代的發明。
而現在,大明已經走在了科學的前沿上,熱氣球的原理說白了就是利用加熱空氣產生向上的浮力,從而帶動氣球升空。
為了研制熱氣球,大明科學院用了足足兩年多的時間,在這研制過程中不僅有對熱氣球的材料、造型、浮力計算等各方面的研究,同時還需要解決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加熱的燃料。
朱怡成并不希望使用十九世紀常用的氫氣作為氣球的填充產生浮力,從原理來說氫氣作為填充浮力是最大的,可是氫氣過于活潑,一旦遇火會導致極為嚴重的后果。
在歷史上載人氫氣飛艇的時代結束正是因為興登堡空難的緣故,這場空難是人類歷史上飛行器的巨大災難,僅僅34秒的時間,巨大而豪華的興登堡飛艇就毀于熊熊大火之中,三十六人葬身當場,那張空難的照片更被視為震撼世界。
出于這點,朱怡成直接就否決了氫氣的思路,直接決定采用最為安全的空氣加熱升空方式。這種方式雖然因為浮力的不足熱氣球的體積會過大,而且對于長時間滯空所需要的燃料也有極高的要求。
在歷史上,最初的熱氣球是用廢舊木料、紙張等進行加熱升空的,這些東西從體積來說過大過重,而且燃燒熱度不夠,使用起來極不方便。
科學院最初的研制也是如此,在之后多次改用其他燃料進行試驗,其中采用過木炭、石炭(煤炭)等等,都不盡人意。直到后來朱怡成讓科學院對猛火油,也就是石油進行提煉,從而分離出煤油這才取得了成功。谷 現在的熱氣球還不完善,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空間還很大。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的熱氣球只能進行固定升空而不能在空中自由異動。
想要在空中自由移動就必須要有推進的動力,但這限于技術目前還制造不出來。雖然大明已經有了蒸汽機,可要知道蒸汽機是無法作為飛行器動力使用的,其他的不說,僅僅它的過于龐大和重量就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眼下,如果不固定升空的話,熱氣球根本無法控制在空中的行動方向,只能依靠風向進行無規則的漂浮移動,這樣的結果從交通傳遞和運輸方面就完全不可能實現了,但不管怎么說,熱氣球的初步成功對于大明的軍事方面而言卻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熱氣球在空中的高度和視線完全可以為軍事方面進行服務,從而引導和指揮地面的部隊進行戰斗。
這種方式大幅度改變了戰場的指揮系統,從而使得擁有熱氣球的一方相比對手更能直觀和全面地了解戰場的動態。
此外,熱氣球對于偵查地形,警戒也能起到相當的作用,正是因為如此,朱怡成這才讓科學院把剛剛研制成功的熱氣球送到北方,讓楊勖在戰場上進行實際測試,看看它的效果和作用。
楊勖是一個合格的統帥,當他看到熱氣球后就馬上明白了它的巨大作用。有了這玩意,攻打伊爾庫茨克更多了幾分把握,心中高興不已。
在熱氣球送達后的第二日,楊勖就下達了向伊爾庫茨克進軍的命令,從烏蘭烏德到伊爾庫茨克的路程并不遠,楊勖為了保險起見并沒讓軍隊快速進軍,而是穩扎穩打以防俄羅斯方面的偷襲,同時保證后勤道路通暢。
但讓楊勖奇怪的是,在行軍一路上并沒有遭遇任何俄羅斯方面的攻擊,就連他原本預料的可能出現的科爾沁、車臣、哥薩克騎兵都沒遇見,仿佛俄羅斯人直接放棄了一般。
這種奇怪的情況更讓楊勖為之小心謹慎,他向左右派出大量斥候,搜索可能隱藏的敵人,可是斥候回報的情報讓楊勖疑惑不解,因為斥候的搜索結果顯示俄羅斯人的確沒有派兵攔截。
思索了許久,楊勖也沒搞明白俄羅斯那邊究竟葫蘆里賣的什么藥,這是想唱那一出戲?不過楊勖也不是優柔寡斷之人,要不然他當初就不會毅然下令在冬季到來之前強攻烏蘭烏德了。
既然俄羅斯那邊放開道路不作阻攔,明軍也不客氣,當即楊勖下令繼續前進,大軍直撲伊爾庫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