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25章 生命的短暫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科技壟斷巨頭

  飛機升起,鐘子星看著窗外的天空怔怔出神,同行的李東輝也沒有說話。

  抵達京城機場時,已經是中午。

  吊唁還沒有開始,鐘子星先去了清華拜訪教導過他的老師,隨后就和李東輝找了個酒店入住。

  默默地等了兩天。

  11月初,天氣比前兩天更加陰沉了,吹起了涼風,似乎也在為錢老先生送行。

  鐘子星加入了學生自發性組成的祭奠隊伍中,舉著長長的黑布條,一路趕到八寶山公墓。

  天空下起毛毛細雨也沒有阻擋住前來送行的人,雖然人潮擁擠,卻沒有一個人說話。

  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各大高校的老師、兩院的科研人員,幾乎都遵守秩序,排成長隊,一直延伸到人眼都看不到的遠方。

  越來越多知道錢老辭世的人趕到,慢慢的匯聚成數十萬人的送行隊伍。

  軍人在前方開路,維護安全,全軍儀仗隊抬著老先生的棺,送入對國家有巨大貢獻才能葬入的公墓。

  這里長眠著眾多中華的開國元勛、戰功顯赫的將軍、成就卓著的科學家。

  錢老親屬的哭聲傳來,悲傷的情緒開始彌漫,逐漸感染了來這里的每一個人。

  前方的科學家們低下頭,與這位科學道路上的先行者告別。

  “子星,過來!”清華理學院的邱永教授朝著鐘子星輕聲喊到。

  “老師,您也來了?”

  “去上一炷香……”邱永教授沒有多說,拍了拍他的肩膀,遞給他一炷已經燒好的香。

  鐘子星接過,排著隊走到墓碑前,恭恭敬敬的鞠躬,把香火插在墓前,隨后退回來。

  “生命到底有多短暫?”

  見到自己敬佩的人一個個消失在世界上,只留下生平事跡在傳播,前排的科學家們都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說實話,很難回答。

  如果,把地球將近50億年的歷史壓縮到一天24個小時里。

  那么光是誕生第一個單細胞生命,就用掉了4個多小時,凌晨4:10分才在海洋中問世。

  之后的孕育、繁衍,推動生命進程又用掉十幾個小時,晚上9:13分才迎來第一次寒武紀生命大爆發,9:50分,生命才開始從海洋中登上陸地,慢慢的進化出行走的腿。

  再到10:49分左右,恐龍才慢慢的登上歷史舞臺,繁衍了將近50分鐘后,到了一天的末期11:39分開始滅絕。

  恐龍時代結束并沒有讓生物進化出現斷裂,之后的動物從卵生進化成了胎生,腦容量更大的生物出現地球上。

  從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形成了人類發展的最初脈絡。

  一直到一天的最后幾秒鐘,23:59:56秒,人類才誕生。

  對比地球這么長的尺度,人類是多么的渺小和短暫?從野蠻的社會,到高度文明的出現,竟然只用了地球發展的最后4秒。

  人類平均不到百年的壽命,數千年的文明,對比數十億年發展的地球確實渺小短暫。

  但也正是因為渺小短暫,人類才會去追逐偉大、追逐長生、

  “相比地球,遼闊的宇宙更加讓人向往!”鐘子星抬起頭,任由雨滴打在臉上。

  “渺小的人類想要探索宇宙,科技水平還需要向上提升幾個量級!”

  想要在無限遙遠的宇宙中游蕩,宇宙飛船是必不可少的。

  而想要真正進入宇宙,首先要研發出抗輻射、抗高溫低溫、抗隕石撞擊,強度更高的材料。

  其次是工業水平,必須要做到非常精密的地步,能把一些零件、引擎的關鍵部位造出來。

  有了引擎,那么高效能源的探索又要提上日程,質量換成能量的轉化率至少也要達到07的核聚變程度,至少。

  遙遠的距離伴隨的必然是漫長的航行時間,所以生物科技也要突破,人體冷凍技術,或者干脆就讓人類的壽命達到能夠支撐的起長久航行。

  這還不夠。

  因為太空中,人不可能一直駕駛不休息,那么信息技術中的自動駕駛飛船,計算航行路線,輔助操作的人工智能就必須要安裝上,這點對于中子星科技集團最容易達到。

  還有超遠距離無障礙通信技術。

  支撐的起超級智能的精密集成電路。

  3d打印技術,全系模擬技術。

  引力或磁場發生器,飛船上完整的生態圈。

  這樣想一想,真要做到太空漫游或星際殖民,那對技術的要求恐怕高的離譜,根本不是直接造飛船就能解決的。

  以現在地球的整體技術,說沒摸到邊角,那是在貶低人類的整體智慧,但嚴格來說,僅僅只摸到了一角。

  最后朝著錢老的墓深深鞠了一躬,鐘子星抹了抹臉上的雨水,跟隨著老師逐漸離開八寶山。

  “中子星科技的學術探索指明方向,信息技術解決自動化、智能化、通信問題,解放生產力,物質起源在研究新材料,遲早會有符合星際航行的材料誕生,下一個部門……”

  他見到自己最敬仰的人都無法抗拒衰老、死亡、或者疾病,心里已經做出了打算。

  鐘子星想要建立生命密碼部。

  現在物質起源部的研發消耗太大了,想要更大規模的投入研發,必須要龐大無比的資金流。

  信息技術雖然很強,可場面都才剛剛鋪開,只能小規模為物質起源提供資金,這些天還連續斷了幾次資金鏈,靠著鎮府補貼才度過難關。

  而一旦成立設計半導體的微觀集成部,提升工業水平的極限精密部,那更是讓人腦袋炸裂。

  去哪弄錢?搶都搶不到那么多。

  鐘子星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依靠生命密碼部突圍,研發一種能夠治愈絕癥的特效藥。

  可是問題又來了,研發投入的時間與資金不提,哪怕你真的研究出了一種藥想要上市圈錢,也必須經過各種臨床實驗、收集病人吃下去產生的不不良反應等等事情。

  這個過程短則三五年,長了十年八年都看不到頭。

  “除非,真的出現一種別人無法拒絕,甚至不愿意去等待的藥物。”鐘子星嘆道。

  科研真的太難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