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向敏中的孫女會不會守寡的問題,寇季跟向敏中討論了一路,最終也沒有討論出一個結果。
  兩個人互相爭吵的時候,總是會忽略身份帶來的重重阻礙。
  向敏中在寇季面前沒有一點兒長輩該有的成熟穩重,以及苛刻的嚴厲。
  寇季在向敏中面前也沒有那種當小輩的拘謹,更沒有對向敏中的話唯命是從。
  兩個人更像是一種忘年交,坐在一起的時候無話不談。
  只是在離開宋土,進入到了遼國疆土以后,向敏中一句話,打破了二人和諧的關系。
  “老夫這一輩子,能暢所欲言的地方,只有兩處。”
  “那兩處?”
  “一個是有你的地方,一個是小妾的床上……”
  寇季在聽到了向敏中這番話以后,果斷拋下了向敏中,攀上了王曾的馬車。
  他情愿跟王曾一起,面對王曾那張一直板著的死人臉,也不愿意面對向敏中那張老臉。
  雖然他知道向敏中說的是實話,可他接受不了向敏中拿他跟自己的小妾相提并論。
  寇季攀上了王曾的馬車以后,王曾就像是打開了話匣子,嘴就沒停過。
  可能是離開了宋土,身上脫離了某種束縛,不需要擔心有御史言官盯著,可以暢所欲言。
  也可能是因為進入到了遼土,感觸良多。
  王曾的馬車遠沒有向敏中的那么豪華,也沒有向敏中馬車坐著舒適,沒有柔軟的皮毛墊著屁股,坐著非常的擱屁股。
  寇季在王曾馬車上,怎么坐都覺得不自在。
  王曾卻坐的十分穩當,他掀開了馬車上的簾子,舉頭往外眺望著。
  看到了田間地頭上百姓們揮汗如雨的在為冬小麥鋤草,他的神情格外凝重。
  看到了田間地頭上的孩童們在奔跑、跳躍、歡笑、互相追逐,他銀牙咬的咯嘣響。
  他握著馬車簾子的手緩緩捏成了一團,把平整的馬車簾子扭曲成了一團。
  “他們……大概忘了……”
  王曾背對著寇季,說了一句沒頭沒尾的話。
  寇季探頭往外一瞧,瞧見了田間地頭勞作的百姓,沉吟了一下,低聲道:“誰知道呢……”
  王曾回過頭,目光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燒,他緊緊的盯著寇季,擲地有聲的道:“老夫從沒有忘記。”
  寇季晃了晃腦袋,望著田間地頭奔跑著玩耍的孩童們,幽幽的道:“快一百年了……”
  王曾咬牙道:“是八十四年零四個月……”
  寇季愣了一下,緩緩點頭道:“八十四年零四個月,近三四代人的輪轉……”
  寇季望著田間地頭的孩童們,低聲又道:“些許的老人或許還記得,可這些孩子們未必記得。”
  王曾銀牙咬的咯嘣響,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口。
  寇季嘆了一口氣,沒有再說話。
  王曾在說什么,寇季心知肚明。
  寇季在說什么,王曾也心知肚明。
  但他們二人都沒有明言。
  因為那是一個說出來就讓人心痛的話題。
  “砰砰砰!”
  王曾拍打著馬車的車廂,對守衛在馬車四周的將士們怒吼道:“打出儀仗!”
  將士們聞言,迅速的撐起了儀仗。
  那迎風招展的宋字大旗,在風中被吹的咧咧作響。
  在田間地頭勞作的百姓們,看到了那宋字大旗,紛紛停下了手里的活,向這一支出使遼國的大宋使節團望了過來。
  王曾看到了這一幕,激動的拍打著車廂,對寇季喊道:“他們沒忘,他們沒忘……”
  寇季目光望著那些百姓,嘆息了一聲,閉上了雙眼。
  他們沒忘什么?
  沒忘了自己是個漢人?
  沒忘了腳下的燕云十六州曾經是漢土?
  可那又如何呢?
  大宋無力收回燕云十六州,等待他們的只有失望和絕望。
  八十四年零四個月,從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獻給遼國,已經過了八十四年零四個月了。
  多少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們等著漢土光復,從希望等到失望,從失望等到了絕望。
  又有多少百姓們為此含恨而終?
  那種辛酸,那份苦楚。
  遠不是大宋朝堂上那些個士大夫們能夠體會的。
  他們看到的只有燕云十六州這一片疆土,卻沒有人看到這片疆土上生活著的百姓。
  大宋使節團前行了不到百丈,被一群拋下了農具,奔過來的老者們攔下。
  老者們三五成群的湊在一起,攔下了大宋使節團,高聲呼喊著。
  “可是大宋使臣當面?”
  王曾在他們攔路的時候,就出現在了馬車外。
  面對老者們的詢問。
  他擲地有聲的道:“正是!”
  老者們聞言,趕忙跪倒在地上,鄭重的行三百九叩大禮。
  一邊施禮,一邊高聲呼喊著。
  “大遼順民,叩見大宋天使!”
  他們的呼喊聲很大,態度很恭敬。
  可王曾聽到了這話,以袖掩面,躲回了馬車里。
  跟隨在馬車四側的宋軍將士們,一個個羞的以袖掩面。
  人家真的是在跪迎大宋使節嗎?
  不是!
  人家是在羞辱大宋使節。
  那一聲‘大遼順民’,把所有大宋使節團里的人的心臟,敲的粉碎。
  “滾開!”
  使節團里,有人受不了羞辱,揮動著馬鞭在驅趕那些老者。
  王曾在馬車里,聽到這個動靜,咬了咬牙,卻沒有出去阻止行兇的人。
  不是他不愿意出去,而是他無顏面對那些老者。
  他對寇季擺了擺手,道:“你出去,制止他。”
  寇季嘆了一口氣,緩緩起身,下了馬車。
  一路走到了使節團前面,見到了一個大胡子的將士,正甩著皮鞭抽打在地上,在嚇唬那些老者,他皺眉道:“住手!”
  大胡子的將士收起了皮鞭,對寇季拱手道:“寇禮賓,他們阻攔了我們前行的道路,卑職正在驅散他們。”
  寇季擺了擺手,沉聲道:“退下!自己去找你們校尉領二十軍棍。”
  大胡子將士咬了咬牙,跨馬緩緩后退。
  寇季整理了一下衣冠,步履沉重的走到那群老者們面前,持晚輩禮節,向老者們施禮。
  “小子寇季,見過諸位老丈。”
  老者們擺著手,直呼當不得。
  寇季卻一直躬身站在老者們面前,一動也沒有動。
  “您可是大宋的官,用不著給我們這些大遼順民施禮。”
  “對對對,您是貴人,怎么能給我們這些平頭百姓施禮。”
  老者們七嘴八舌的說著話。
  寇季依舊沒有動。
  “哎……”
  老者們中,有人嘆了一口氣,幽幽的道:“是個懂禮數的娃娃,我們就別為難他了。”
  老者們聽到這話,這才停下了嘴。
  有老者上前,抬了抬寇季的手肘,道:“娃娃,起來吧。”
  寇季在老者們攙扶下,緩緩起身,道:“多謝諸位老丈。”
  扶起寇季的老者拍著寇季的肩頭,輕聲道:“好娃娃,去叫你們管事的出來,老夫有話問他。”
  寇季直言道:“管事的羞愧難當,躲在馬車里不肯出來,所以才派遣小子過來勸說諸位。”
  老者一愣,哈哈大笑道:“這回倒是來了一個要臉面的。要臉面就好,要臉面就好。老夫上次撞上一個不要臉的,不僅沒有躲在馬車里,還賞了老夫一頓鞭子。
  那一頓鞭子,抽的老夫特別舒坦。”
  寇季沉默了,許久以后在老者的笑聲中,沉聲道:“是我等不爭氣,讓老丈您受苦了。老丈若是記得那個不要臉的人的性命,還請告知小子,小子一定會讓他更舒坦。”
  老者聞言一愣,哈哈笑道:“這話說的中聽。”
  老者上下打量了一下寇季,笑道:“娃娃,老夫開始有點喜歡你了。告訴老夫你的姓名,老夫回頭好給其他人說道說道,告訴他們,宋廷的官員中,有你這么一個有趣的娃娃。”
  寇季拱手道:“小子寇季。”
  老者聞言,一臉愕然。
  其他的老者們也是一臉愕然。
  老者湊到寇季身前,上上下下仔細打量著寇季,似乎要把寇季看一個通透。
  許久以后,老者疑惑的盯著寇季,詢問道:“你是寇季?做出寇公車來的那個寇季?”
  寇季點頭道:“正是小子。”
  老者盯著寇季贊嘆道:“近兩年,老夫總聽人說,你是純孝之人。他們把你吹噓的天上有地下無的,老夫有些不信。
  如今見到了真人,見到你對我們這群老家伙們處處守禮,老夫信了。
  你若有心,能否賜下寇公車的做法,也好讓我們這些老家伙享一享你的福氣。”
  寇季鄭重的道:“理當如此。”
  當即。
  寇季差人去取來了筆墨,開始寫寫畫畫。
  他只是簡略的寫下了寇公車的做法。
  遞給了老者以后,叮囑道:“老丈,時間緊迫,我只能草草的寫一下寇公車的做法。老丈若是閑暇,等我回程的時候,在此地等我,我一定把詳細的寇公車的做法送給你。”
  老者拿著寇季寫下的寇公車做法,激動的道:“已經夠了,已經夠了,娃娃。你是一個信人,你沒有用謊話哄騙老夫等人。”
  寇季嘆息了一聲,認真的道:“我只恨自己做的還不夠多。”
  老者小心翼翼的收起了寇公車的做法,對寇季拱了拱手,道:“你是個好娃娃,老夫等人就不為難你了。回去給你們管事的帶個話,替老夫問一聲。
  我們這些人,什么時候能還家?”
  寇季眼眶的熱淚,一瞬間奔流而下。
  老者們瞧著寇季流淚,也跟著留下了熱淚。
  他們自覺退到了一邊,為大宋使節團讓開了一條通行的路。
  寇季淚流滿面的幾次張嘴,可話到了嘴邊,卻怎么也說不出口。
  他很想給老者們一個期限,一個盼頭。
  可他又害怕他說出的話不能兌現,讓老者們失望。
  他們已經失望了八十四年零四個月了。
  寇季不敢再讓他們失望了。
  寇季盯著他們,哽咽道:“不會太久……不會太久的……”
  老者們聽到這話,流著淚笑了。
  寇季這話,他們信。
  寇季要是隨口許一個期限,他們反而不會信。
  寇季抹著淚,對老者們鄭重的一禮。
  老者們齊齊拱手還禮。
  寇季回身,往馬車上走去。
  大宋使節團再次開拔。
  將士們挎著馬、撐著儀仗,一步一步的前行。
  寇季回到了馬車上,看到了王曾,同樣一臉熱淚。
  王曾等寇季坐定以后,哽咽的道:“你們說的話,老夫都聽到了。”
  寇季擦著臉上的淚水,沒有說話。
  王曾憤恨的道:“是我等無能,才會讓他們一直流落在外。”
  寇季認真的道:“他們會回家的。”
  王曾重重的點頭。
  二人在馬車里沉默了良久。
  王曾突然開口問道:“為何不給他們一個期限?”
  寇季喃喃的道:“我怕他們失望,更怕他們遙遙無期的等下去。”
  王曾聽到這話,咬著牙,一句話也說不出口。
  此后。
  大宋使節團前往幽州城的路上,碰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攔路。
  有種田的農夫、有趕車的車夫、有鐵匠、有書生、有商人……
  形形色色的人,攔下了大宋使節團,問的都是一件事。
  何時還家?
  寇季的回答,在有些人面前管用,在有些人面前卻不管用。
  有人指著他的鼻子罵過他,有人沖他吐過口水,還有人用東西扔他。
  但無論這些人怎么對待他,寇季都沒有生氣,也沒有惱火。
  因為他知道,這些人都心向漢室。
  他們能在遼人統治下,生活了八十四年,還擁有一個向漢的心,已經很不容易了。
  他們有委屈,有辛酸需要發泄,寇季能理解。
  攔路的人在大宋使節團進入到了幽州以后,就消失不見了。
  不是因為幽州境內的百姓忘記了他們的身份,而是大宋使節團身邊多了一支遼國兵馬護衛。
  說是護衛,其實用監視、軟禁形容,更妥貼。
  領頭的是跟寇季有恩怨的遼皇四皇子耶律吳哥。
  據說他是在得知了寇季在大宋使節團里以后,主動請纓前來擔當護衛的。
  一位遼國的皇子,親自給他們擔當護衛,對王曾、向敏中而言,那是一種尊敬。
  對寇季而言,那是一種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