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或許會覺得這很夸張。
但這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比如,正在緩緩逼近的遼軍,他們手里拿的軍械,有不少都是從大宋傳出去的。
其中不乏朝廷曾經下令,需要嚴格保密的軍械。
然后呢?
在大宋朝廷下令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這些軍械還是出現在了遼軍軍營里。
在這種情況下,寇季怎么敢把槍械、手榴彈的制作方法推廣出去。
他真要是推廣出去了,估計到時候,就不是大宋的將士們拿著這些東西去開疆拓土了。
而是遼人、西夏人,拿著這些東西來攻打大宋。
“叮!”
戰爭在利箭刺破了保州城城墻上冰面的那一刻,正式打響。
遼軍攻城的方式,遠沒有寇季想象中的那么野蠻。
他們的攻城方式,跟大宋兵馬攻城的方式沒太大區別。
遼人不僅從大宋傳出去的書籍里學會了軍械制造,也學會了兵法謀略。
投石車攜帶的巨石,一個勁的在保州城的城頭上開花,在保州城城頭上,砸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豁口。
床弩射出的弩槍,在保州城的城墻上,扎成了一排。
攻城鑿在盾牌的護衛下,成功的送到了保州城的城門口,一下一下轟擊著保州城的城門。
遼軍將士們推著樓車,駕著云梯,攀著扎在保州城城墻上的弩槍,一個勁的往城頭上攀爬。
“殺!”
李昭亮一聲令下。
各廂軍將士們,手持著刀槍,開始應敵。
狄青手持著一桿大槍,帶著面具,屹立在城墻上的另一側,指揮者廂軍將士們作戰。
寇季眼看著城下的遼軍越聚越多,就大聲喊道:“把磷火彈都扔下去。”
寇府的仆人、侍衛們,催促著廂軍將士們點燃了一個又一個的磷火彈,扔下了城頭。
磷火彈在遼軍的軍陣中炸開,燃起了一團又一團的火焰。
磷火沾到什么燒什么,遼軍將士們只要沾染上磷火的,身上紛紛起火。
當寇季帶來的磷火彈全部扔下去以后,在保州城下,形成了一片火海。
遼軍見到這場面,停止了進攻。
城頭上的廂軍將士,見到了這場面,也停止了作戰。
他們盯著城墻下壕溝里熊熊燃燒的火焰,一時半刻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沾染上了磷火的遼軍將士們,一個個慘叫著,掉進了城墻下的壕溝里,化成了火海里的一份養料。
大火從燃起的那一刻就沒有熄滅過。
磷火早就燃燒殆盡。
支持著大火繼續熊熊燃燒的是遼軍將士們的尸身里熬出了尸油。
一道火海,分割了戰場。
遼皇耶律隆緒驚愕于磷火彈的威力,不得不下令退兵。
他此次進攻保州城,雖然有些虎頭蛇尾。
可面對著那熊熊燃燒的大火,他不得不退兵。
那是一片人油形成的火海,用水是澆不滅的。
用土填的話,城頭上的宋軍,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他只能退兵。
遼軍退了。
在熊熊燃燒的大火面前退了。
可城頭上的廂軍卻沒有撤下去。
他們站在城頭上,盯著壕溝里的大火在燃燒。
大火燃燒了一天一夜。
壕溝里的尸體被燒成了灰燼,壕溝里的泥土被燒成了一塊塊的硬塊。
保州城上布滿的冰層,早就被大火焚燒的融化了個干凈。
等到滾燙的磚石在寒風中冷卻以后。
寇季領著全城的民夫、將士們,繼續在城墻上澆水,讓它們迅速的再凝結一層冰層。
然后等城墻上凝結了冰層以后,他也沒有停手,而是在繼續澆水,讓冰層一層一層的加厚。
遼皇耶律隆緒并沒有在這期間發動進攻。
并不是他不懂抓住這個機會,而是在他沒有弄清楚磷火彈該如何應對之前,他不想冒然出擊。
行軍打仗,并不是一味的蠻干。
能用極少的將士的性命換取勝利的時候,沒有人愿意用性命去堆一場戰爭出來。
寇季瘋狂的帶著人給保州城的城墻澆水。
直到保州城的城墻上,形成了足足有半尺厚的冰層的時候,他才罷手。
李昭亮覺得,寇季這個做法有些喪心病狂。
狄青對寇季這個做法,一點兒異議也沒有。
寇季才不在乎李昭亮的看法呢。
他只知道,狗命要緊,保住狗命才是關鍵。
只要能保住狗命,任何方法他都會用。
城門樓子上。
李昭亮望著半尺厚的冰層,感嘆道:“遼人對著如今的保州城,只能望而卻步……問題是,我們拿遼人也無可奈何。”
喪心病狂的寇季,連城門口都用巨石混合著冰水,給凍上了。
保州城徹底被冰封。
遼人想要攻打保州城,也無處下嘴。
問題是保州城里的兵馬想出擊,也沒辦法出去。
寇季用手帕捂著嘴,對李昭亮翻了個白眼,“曹帥的意思,是讓我們守住保州城,又沒有讓我們出擊。只要我們守住保州城就行。”
李昭亮晃了晃腦袋,低聲道:“仗……不是這么打的……”
李昭亮還惦記著,尋找機會,領兵出擊,給遼軍來一個出其不意的進攻,借此建立一些功業。
可寇季的舉動,徹底把他的想法扼殺在了搖籃里。
“嘔”
寇季嘔了一口清水,用手帕擦了擦嘴角,不屑的道:“我管它怎么打……我只記得我的職責是守住保州城。”
李昭亮一臉嫌棄的道:“你的做法,讓戰場,變了個味道……”
打仗的目的是為了贏取勝利。
攻守之間,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有時候,進攻也是一種防守。
寇季的做法,等于是放棄了進攻,一味的縮在烏龜殼里防守。
歷朝歷代的將領,很少有這么做的。
那些個將領們在防守的同時,總會尋找機會,主動出擊,為贏得戰爭的勝利,不斷的創造機會。
“嘔”
寇季又干嘔了一聲,對李昭亮道:“你繼續在城墻上守著,我要下去緩緩。”
城墻上布滿了尸臭味、尸油味。
寇季在這里實在待不下去。
他還沒有習慣戰場上的味道,聞到了那些尸油味、尸臭味,總是忍不住犯惡心。
寇季揮揮手走了。
李昭亮吧嗒著嘴,找上了狄青攀談。
雖然狄青比他年輕很多,但是李昭亮卻很喜歡找狄青攀談。
他很喜歡把自己多年征戰的經驗,分享給狄青。
他覺得曹瑋的這個得意門生,是一個好苗子。
只要好好的調教調教,以后一定能夠擔當大任。
保州城被寇季弄成了一個水晶宮。
遼皇耶律隆緒望著保州城,只能望洋興嘆。
他對于保州城守將使出的這種近乎于賴皮的防守方式無可奈何。
總覺得這家伙有點喪心病狂。
這家伙要是在自己手下為將,他一定把這家伙給大卸八塊。
遼人作戰,從來不會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
寇季封死了保州城,不僅封死了遼人進攻的道路,同時也封死了自己的退路,以及自己進攻的道路。
這種做法固然能守住保州城,但是在戰場上卻是不可取的方式。
進退有據,才是用兵之道。
寇季的做法等于是放棄了進退,選擇當一塊一動不動的石頭。
遼皇耶律隆緒真拿這一塊石頭無可奈何嗎?
也不是。
只要他肯下血本,選擇強攻,一樣能啃下這塊石頭。
但是他并沒有這么做。
他在保州城外逗留了三日,仔細盤算了一下拿下保州城,需要敷出的兵力以后,他就果斷的放棄了攻打保州城。
因為經過他的盤算,跟保州城死磕的話,敷出的兵力有點太大。
大到他打下了保州城以后,就無力再南侵。
這違背了他南下攻打大宋的目的。
所以他果斷的選擇了領兵撤退,打算從另一個地方,侵入大宋。
宋遼交界處,并不只有保州。
遼皇南侵,也并非要從保州進軍。
遼軍撤了。
保州城里的廂軍將士們歡欣鼓舞的慶祝了起來。
李昭亮詢問寇季,要不要趁機修筑城墻,要不要趁機解開城門的封鎖。
寇季則選擇繼續茍著。
保州城的城墻,經過水侵、火燒,算是毀掉了。
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保州城城墻上的冰層化開以后,保州城就會坍塌。
李昭亮提議修筑城墻,也是為了保州城的以后著想。
可寇季擔心遼人會殺一個回馬槍,所以果斷拒絕了李昭亮的提議。
保州城的城墻,以后有的是時間修建,沒必要非得這個時候。
寇季選擇了率領著九萬將士,幾萬傷兵,在保州城茍著,可其他地方的戰事卻沒有因為寇季茍著而停止。
首先是西夏戰場上的戰事,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
那些被迫加入到了西夏戰事中的百姓,在加入到了戰事當中以后,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戰斗力。
他們沒辦法幫助高處恭固守長城,抵御西夏大軍。
但他們也沒有安分的陪著高處恭守在長城上。
缺衣少食的他們,早就盯上了西夏。
他們三五結伙,結伴溜出了長城,侵入到了西夏的疆土上,展開了一次毀滅性、掠奪性的破壞。
馬賊們跟偷兒結伙,在西夏境內偷盜馬匹,武裝自己,最后變成了一支支挎馬的流寇,在西夏境內亂竄,四處燒殺搶掠。
盜墓賊們跟山匪結伙,一方偷偷的挖陷坑,一方去吸引西夏派遣出來剿滅他們的兵馬往陷阱里送。
然后,一支支的西夏小股兵馬,就這么被盜墓賊和山匪們給坑死。
他們拔下了西夏兵馬的衣服,擒獲了西夏的戰馬,轉手賣給了那些賊配軍、叛軍、匪軍,讓他們搖身一變,變成了西夏兵馬。
然后這些人扮成西夏兵馬,在西夏境內四處為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伙兒匪軍,冒充西夏兵馬,在西夏境內混著混著,就變成了一支一萬多人編制的軍隊了。
李迪在發現了他們以后,果斷招安了他們,丟了一個將軍的頭銜給他們的首領,派遣出去了十八個監軍,盯著他們繼續在西夏境內折騰。
總而言之,這群禍害們進了西夏以后,就沒消停過。
他們在大宋犯事,那叫犯罪。
他們在西夏犯事,那叫為國爭光。
沒有了律法的約束,他們犯起罪來,那叫一個肆無忌憚。
各種寇季聽過的,沒聽過的犯罪方式,每天都在西夏上演。
李德明父子沒被遼人打怕,也沒被大宋兵馬打怕,唯獨對這群禍害們頭疼不已。
偏偏他們還沒辦法派遣出大軍去清掃這些人。
因為他們一旦派遣出兵馬去清掃這些人,固守在長城上的高處恭,就會立馬率兵出擊,攻打他們的老巢。
除了西夏戰場上以外。
宋遼戰場上,也有收獲。
遼皇耶律隆緒派遣出去攻打雁門關的遼軍,在雁門關外遭到了楊文廣的伏擊。
楊文廣率領天武軍,陣斬遼軍三千人,俘虜上萬。
遼皇耶律隆緒從保州撤走以后,準備率軍從飛狐口而下,繞過山道,侵入到大宋境內。
卻在飛狐口撞上了前去偷襲遼軍的曹瑋。
雙方在飛狐口鏖戰了三天三夜。
互有勝負。
就在雙方準備決一死戰的時候。
西夏慫了。
李德明派遣使節,前往大宋。
他答應了自消帝號,接受大宋的冊封,并且愿意割讓長城以南的疆土給大宋。
反正都被大宋占領了,他答不答應也沒啥用了。
違命侯的頭銜,正式的落在了他頭上。
上一個掛著違命侯頭銜的是南唐后主李煜。
這是一個帶有恥辱性的侯爵爵位。
但李德明不得不要。
他在面對遼皇耶律隆緒的時候,有背水一戰的勇氣。
可在西夏真的快要被打的敗亡的時候,他反而沒了那種背水一戰的勇氣。
遼皇耶律隆緒見到西夏向大宋投誠了,果斷遣使到大宋,要求罷手言和。
他在攻打西夏的時候,吃了一個虧,造成了遼國兵力大損。
如今大宋在西夏戰場上獲利,士氣正高。
他在這個時候,再跟大宋鏖戰下去,難保大宋不會投入更多的兵力,跟他死戰到底。
到那個時候,他還真沒有言勝的把握。
大宋朝廷在得知了遼國要罷手言和的時候,也沒有猶豫,果斷答應了。
不答應不行。
隨著大宋兩線開戰,鏖戰了這么久。
國庫里早已能跑耗子了。
加上有寇季這一類的敗家仔,頻頻跟朝廷討要物資,朝廷也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