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16章 先秦圣賢,不做學生好多年。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儒道諸天

  戰國末期,齊國,稷下學宮。

  學宮南面五里處,有三畝田地的莊稼長得非常好,綠油油的,特別顯目。

  秦至庸身穿粗布衣服,正在田地里鋤草。

  來到稷下學宮已有六年,秦至庸拜在稷下學宮祭酒荀子門下治學。

  因此,秦至庸就成為了李斯、韓非、張蒼的同門師弟。

  秦至庸的相貌如少年,風華正茂,但其實他的真實年紀比荀子還要稍微年長。

  只不過秦至庸有著接近400年的壽命,七十多歲的年紀,相對于壽元來說,的確只是相當于少年時期。

  能來到先秦時代,見識一下“百家爭鳴”的思想和智慧碰撞,是秦至庸的幸運。

  只可惜,秦至庸沒能早來幾十年。

  秦至庸來到這里的時候,孟子已經過世了幾十年。

  其實,秦至庸是最想拜孟子為師。

  畢竟,秦至庸修的就是“浩然之氣”,和孟子最有淵源。當然,能拜在荀子這樣的圣賢門下,也是萬幸。

  秦至庸這六年來,專心治學,非常低調謙虛。他在稷下學宮,是最沒有存在感。

  其他的人,都很張揚,只要稷下學宮里有集會,他們就會宣揚自己的思想和主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絕大多數來學宮求學,宣揚思想,都是為了博得權貴和君主們的欣賞,好順利踏入仕途做官。

  只有秦至庸是個例外。

  秦至庸目的明確,是要海納百川,吸取百家學說的精髓,增長智慧,豐富精神世界,好讓自己的心境得到提升。

  想要真正隱藏自己的學問,在有心人的眼中,幾乎是不可能。那些不了解秦至庸的人,把他忽略了。

  可是荀子卻知道,自己這個新收的弟子不凡。

  張蒼喜歡算數,目前正在校正《九章算術》。

  李斯心機深,主攻的是帝王心術。

  韓非呢?則是對法家的思想情有獨鐘。

  說起來奇怪,荀子最優秀的三位弟子,都沒有真正繼承儒家的學問。反倒是小弟子秦至庸,把儒家的學問研究得最為深刻。

  荀子的思想很開明,不會干涉學生們的喜好。只要學生們愿意治學,不管是哪一門學問,只要他懂,就愿意傳授。

  清朝時期的那些腐儒,和荀子這樣的圣賢相比,可謂是提鞋都不配。

  李斯和韓非來到田邊,沖著正在干農活的秦至庸喊道:“小師弟,老師讓你回學宮。”

  秦至庸抬起頭來,摘下草帽,一臉平靜地說道:“兩位師兄,老師找我可有什么事情?”

  做農活的時候,秦至庸的心靈,總是能在平靜中帶著一絲喜悅。這種喜悅的情緒,不但養身、養心,還能養神。

  通過在田間的勞動,到了秋天就能有收獲。喜悅情緒就像是水滿自溢一樣,讓秦至庸的身心都泡在甜蜜之中。

  他口中分泌出來的唾液,就像蜂蜜那般甜蜜。

  李斯說道:“不知。老師只是讓我們來喊你回去。你見到老師,就能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秦至庸扛起鋤頭,說道:“那就走吧。正好我的肚子有些餓了,需要回去吃飯。”

  韓非說道:“小師弟……以你的本事,只要想出仕……必定……能得到齊王的重用。”

  韓非有點口吃,說話斷斷續續。

  之前韓非和秦至庸討論過法家的思想,秦至庸的言論比他這個喜歡法家學問的人,還要大膽。可是秦至庸對“法”的理解,幾乎是到了前無古人的層面。

  秦至庸笑著說道:“師兄,老師的學問我并沒有學完,目前我還不打算出仕。更何況,就算要出仕,我也不會在齊國。”

  韓非驚訝道:“小師弟不想留在齊國?那你……想要去哪一個諸侯國?楚國還是趙國?”

  秦至庸說道:“有機會,我打算去秦國。”

  韓非問道:“為何?”

  秦至庸說道:“因為秦國更有前途。我更看好秦國!”

  齊國的風氣很不好,權貴和君主沒有絲毫的進取之心。齊國有稷下學宮這樣的學府,可召集天下英才為己用。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按理說,齊國是最有機會一統華夏。

  而此時的秦國有什么?

  秦國的人才沒有齊國多,可是秦國的數代君主勵精圖治,到了秦王異人這一代,秦國的根基就算是打好了。嬴政登基以后,就能一統華夏。只不過嬴政還是個孩子,目前還在趙國淪為質子。

  回到稷下學宮。

  秦至庸遇見了鄒衍正在講學,推廣陰陽五行學說。

  秦至庸見到了“劍圣”曹秋道正在給弟子們示范劍術。

  放下鋤頭,洗了手,秦至庸就去拜見老師荀子。

  荀子握筆正在竹簡上專心書寫。

  荀子頭發花白,臉上沒有多少皺紋,眼睛明亮有神,不像是普通老者那樣兩眼渾濁。

  荀子的身上,有著一股安寧的氣息。荀子沒有真氣,沒有武藝,可是他的心靈境界比秦至庸高了一個大境界。

  兩年前,荀子的心靈達到了“安”之境界。

  秦至庸在荀子的身上,學到了許多的東西,可惜,心境這東西,真的學不來。哪怕眼前有個榜樣在,秦至庸都模仿不來。

  荀子沒有功利心,只是單純地喜歡學問和教書育人,他的心靈非常純粹,不含一絲雜質。

  荀子已經看破了生死和名利。

  “性命于我如草芥,錢財于我如浮云。”就是目前荀子的心理狀態。

  這才是真正的無欲則剛!

  秦至庸的心理狀態,其實和荀子非常相似,可惜他沒有能看破生死。

  就差了那么一點。

  怕死,就不斷想要打破壽命的極限,獲得長生,對于提升心靈境界來說,是一種弊端和束縛。

  能活得越久,就越是怕死。越怕死就越是追求長生。這是一個死循環。

  荀子已經七十歲,人到七十古來稀,沒有追求長生,不怕死。

  心無恐懼,就會獲得安寧。

  荀子沒有刻意修煉心境,可是他只是專研學問,心境就不知不覺到了儒家的“安”之境界。

  秦至庸站在荀子的跟前,施禮,略微恭敬地說道:“老師。”

  荀子放下毛筆,抬頭望著秦至庸,笑著說道:“你的那田地侍弄完了?”

  秦至庸點頭道:“草已經鋤完。到了秋天,把莊稼收割了,就能給老師您熬粥喝。”

  荀子說道:“你提倡的知行合一,是至理啊。并且你也做到了。你那幾個師兄,心境上都不如你。你能放下身段去種田,把莊稼種好,李斯和韓非未必就能做到。”

  秦至庸說道:“學生并未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學生知道,只要看破了生死,做到心無恐懼,不怕死,心靈境界就能達到‘安’之境界。可是我就是做不到。”

  荀子哈哈一笑:“你啊,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了。至庸,齊王想要在稷下學宮選幾個人,和使團一起去出使趙國。老夫就推薦了你。據說,趙國出了一位項少龍,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奇人。你可愿意走一趟趙國?”

  荀子是趙國人,他已經有好多年沒有回趙國去看一看了。

  秦至庸抱拳道:“學生聽從老師的安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