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貼豆腐這道菜,雖然聽起來和鍋塌豆腐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做法卻完全不同。
  做這道菜首先要把雞胸肉錘成蓉,拌上豬油,再把豆腐碾碎了拌進去。
  然后抹在豬肥膘上,再蓋上一層生菜葉,裹上蛋清糊之后放入鍋里,先用油煎炸,再把剩下的蛋清糊淋入鍋中,用鍋貼的方式制作而成。
  徐拙一聽這做法,當即就表示要學。
  嗯,做法這么花哨,想來味道也絕對不差,而且這種名字比較素但是肉味兒卻一點不少的菜,絕對是熱衷“養生”顧客的最愛。
  很快,徐拙就從冷庫那邊拿來兩大塊雞胸肉和一塊去皮的豬肥膘。
  灶臺上有豬油,旁邊的水盆里有豆腐,剩下的其他配料也都很快湊齊。
  開始動手制作。
  在做之前,趙金馬首先弄了點花椒水和蔥姜水。
  這是等會兒拌雞肉蓉要用的,為的是去腥增香,讓肉的味道更好。
  聽了趙金馬的解釋后,徐拙好奇的問道:“切成末加進去不行嗎?非得這樣做成水?”
  趙金馬笑著說道:“這道菜的要求是外酥里嫩,入口即化,加了蔥姜末之后就沒了這種口感,所以要用蔥姜水和花椒水。”
  還挺講究。
  把兩種料水泡上去之后,趙金馬又把要用到的豆腐從鹽水盆里拿出來。
  豆腐泡在鹽水中能夠去除豆腥味,同時也能讓豆腐的口感更加鮮嫩。
  但是做鍋貼豆腐,卻不能有太多水分,所以豆腐要提前放在筐里控水。
  必要的話還得切成片或者切成塊,盡量減少豆腐中的水分,做出來的菜品味道才更好一些。
  趙金馬把要用到的豆腐切成厚片,放在籠屜上控水,接著,他就拿起菜刀,開始錘肉蓉。
  肉蓉,是介于肉泥和肉餡之間的一種形態。
  肉泥是把肉徹底打成泥狀,肉餡是把肉剁或者切成小顆粒。
  而肉蓉,則是細末狀,就是在肉餡的基礎上,讓肌肉纖維散開呈蓬松狀態。
  在中餐領域內,肉蓉不僅是很多菜品必備的食材,而且在某些菜品中,還要充當過濾器的作用。
  比如那道著名的開水白菜,在雞湯用微火熬制好之后,就得把雞胸肉做成的肉蓉放進去。
  肉蓉蓬松的特性,有點類似活性炭,能把雞湯中的雜質吸附出來,讓雞湯達到清如開水的狀態。
  給徐拙簡單解釋了肉蓉之后,趙金馬就開始制作了。
  別看肉蓉功能多樣,名字也非常文藝,但是做法卻充滿了簡單粗暴。
  只見趙金馬拿著一塊雞胸肉,用菜刀麻利的剔掉表面殘留的雞皮和筋膜。
  然后放在案板上,把菜刀刀刃向上高高舉起,用刀背重重的砸在雞胸肉上。
  砸完之后再次舉起菜刀,繼續砸雞胸肉。
  制作肉蓉就是這么一個充滿暴力的過程,不過砸的時候倒是很解壓。
  趙金馬砸了幾下就被徐拙搶過就這么一個活兒,接著郭興旺湊過來,也舉著菜刀砸了幾分鐘。
  一整塊雞胸肉很快就被刀背砸軟砸爛,成了一攤爛泥,不過用手指一碾就能發現,這爛泥中滿是細碎的肌肉纖維。
  這就是肉蓉,也是這道菜要用到的食材。
  趙金馬把錘好的肉蓉放進盆里,然后放進去一勺豬油,開始慢慢攪拌。
  雞胸肉做的肉蓉比較柴,而且口感不是很好,所以想要好吃,就得放入豬油。
  這不僅能夠增加肉蓉的香味,還能讓肉蓉口感變得油潤好吃。
  半固體的豬油經過攪拌,很快就徹底化開,和肉蓉融為一體。
  這個時候,趙金馬端著剛剛做好的花椒水和蔥姜水倒進肉蓉中,再倒入一點生抽加個底味兒,然后繼續攪拌。
  這樣不僅能夠去腥增香,還能增加肉蓉中的水分,讓肉蓉更加鮮嫩。
  攪拌好之后,放在一邊先腌制一下。
  趁著這個機會,趙金馬開始收拾豆腐。
  他把正在控水的豆腐放在盆里,然后拿著勺子,用力將豆腐碾成豆腐渣。
  “這一步一定要有耐心,豆腐越碎越好,最好能碎成粉末狀,這樣做出來的菜品味道才好。”
  趙金馬一邊把豆腐碾碎,一邊給徐拙解釋著做法要領。
  隨著豆腐越來越碎,里面的水分也被碾了出來。
  這就是控水時間太短的結果,豆腐中的水分沒有全部滲出,導致現在豆腐里有大量的水分。
  趙金馬把碾好的豆腐渣倒進一個細網篩中,讓豆腐中的水分流出,然后再把這些豆腐倒進裝有肉蓉的盆里。
  “豆腐中的水有豆腥味兒,所以盡量別用。”
  趙金馬一邊說著,一邊動手開始攪拌盆里的豆腐渣和雞肉蓉,讓兩者能夠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攪拌的時候假如覺得太干,可以繼續往里面豬油或者放花椒水與蔥姜水,這比豆腐中的水要好。”
  這個時候,其實徐拙自己學到了這道鍋貼豆腐的技能,只不過他沒說出來而已。
  現在看著趙金馬的操作,徐拙唯一的疑問就是……
  “趙爺爺,雞肉蓉和豆腐渣的比例是多少比較好啊?我看你做得差不多都1:1了。”
  或許是精品級的技能等級太低,所以徐拙得到的技能并沒有具體的比例,但是絕對不是1:1這個比例。
  因為系統給的技能中,雞肉蓉和豆腐渣的數量根本不對等,他再三確認,系統給的做法中豆腐渣的用量比較多,而雞肉蓉比較少。
  趙金馬笑著說道:“這道菜并沒有特別的比例,相對來說,豆腐渣越多口感就越鮮嫩,但是做好的餡料不容易成型。
  而雞肉蓉越多,餡料的韌性越好,越不容易散開,但這樣也有弊端,因為雞肉蓉越多,口感相對來說就越差。”
  也就是說,雞肉蓉多了增加韌性,豆腐渣多了口感鮮嫩,這兩者到底該如何配比,全靠廚師的個人選擇。
  在攪拌的時候,還要往盆里放入一些食鹽,給餡料進行調味。
  把餡料徹底拌開以后,趙金馬拿著那塊豬肥膘,開始切片。
  豬肥膘的片不用切太厚,大約四五毫米就行。
  不過切的時候,要盡量別把豬肥膘的片切的大一些,這樣做出來的菜品賣相才好,而且味道也更加出眾。
  切好豬肥膘后,趙金馬將準備好的生菜葉在開水中燙一下,放在冷水進行冷卻。
  然后又用蛋清和淀粉做一些蛋清糊,全部準備好之后,就正式開始制作這道鍋貼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