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30章 敦題山客棧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橋兵傳

  “這種時候,喊過來說啥?”

  “我想知道他怎么做到的?”

  空文康頓了幾息道:“活著回來,還要興師問罪?”

  “你錯了,我想知道他如何讓諸葛依武功提升如此之快。”

  “或許他是先生。”空文康笑了笑道,“他來時穿的就是書生服。”

  “那更得請教一二。”青衣人干笑一聲,接著道,“我特么的開過課,講過學,倒不如他了。”

  “看上去好似認識他?”

  “不認識,但想揍他!因為他,我多送出去了一顆藥。”

  空文康哈哈大笑道:“一顆藥而已,何至于此。”

  “我也這么想的,不然第一天就揍了他……竟然敢跑到我眼皮底下來。”

  “假如他知道我們在一旁,會不會有怨恨?”

  “由他去吧。”青衣人笑了笑道。

  “要不要告訴他第七碑?”

  “這倒不必,水到自然成。”

  “這群人,顯然針對他而來,這有可能波及敦題山。”

  “無妨,山上的,誰沒有故事。用敦題山的人對付敦題山,這事我倒是有點興趣。”

  “你有了希望?”

  “希望一直有。”

  說著,青衣人正了正色,空文康收起了笑容。

  這兩位,橋兵見過一位,空文康空老。

  空老站在一旁,顯然,青衣人地位不低。

  “晚輩橋兵,見過兩位。”

  “好你個橋兵,敦題山的堵門,被你帶成了兒戲,你的血性呢!”

  橋兵愣了一下,正色道:“堵門在于交流提高,并非生死之戰。”

  “同碑交流,異碑交戰!”

  “六碑同屬敦題山。交戰,那是對外!”

  “如何交流?”

  “因人而異。”

  “諸葛依。”

  “她注重劍意,內力不強以至于傷害不足,為此,在劍意中增加直接傷害。如此下去,將有三種攻擊方式,劍意,直接攻擊和兩者相結合。這并非權宜之計,內力增強之后,無需做任何調整。”

  “三種攻擊方式?如何選擇?”

  “因人而異。”

  有點冷場,橋兵接著說:“具體用那種攻擊方式,只有戰斗中才知曉。”

  因人而異,橋兵說了兩次。

  這點,青衣人恰巧做不到。

  敦題山幾百人,就他的講學,不可能做到因人而異。因人而異只能是各自的領悟,而這并非來時實戰。

  一百多年前,敦題山有一次變革,把碑分開,設立碑主,那是一次蓬勃發展。

  這可能是第二次變革。概念已經有了,因人而異,如何實施因人而異。

  先找出每個人的短處,而不是長處。找短處,很難。只有自己才知道,試出來的短處只是想讓你看到的短處。讓說出來,更不易。變革,本就沒那么容易。

  然后調整,彌補短處的辦法包含在長處內,然后……嗯,或許他是先生里面武功較好的。

  “這里有三顆藥,送你了。”

  “無功不受祿。”

  青衣人,最恨的話,這句排在第二。排在第一的是當年的吹牛,假如有人拒絕我的藥品,必定額外贈送一份。

  而橋兵,上次給過一次藥品,自然不能對他毫無用處,這次的更為珍貴……

  青衣人的吹牛,空文康知道。

  “這種藥,武林人士夢寐以求,增強筋脈強度。”空文康說著接過藥丸,咳了一下道:“……日后如能修煉本源,此藥可以協調本源,和自身氣血完美融合……”

  “晚輩無功不受祿。”

  青衣人又扔了一個袋子給空文康,轉身走了。

  “橋碑主,怎么說呢。這不是無功不受祿,任何在敦題山的碑主,對敦題山都有貢獻,敦題山離不開你們。”

  “我該如何?”

  “你該如何是你的事。這藥,是敦題山的該如何。”

  橋兵沒有接,空文康繼續道:“這種藥,名叫混沌本源丹,需要服過混沌元丹,筋脈強度足夠才能服用,改天我幫你要三顆混沌元丹。”

  “混沌元丹,我服過三粒。”

  “呃,這就對了,看來山主之前給過你藥。”

  驀然,橋兵眼神一亮道:“混沌元丹那里有?”

  “橋兵,這著實有點過分,讓你受傷如此之重,他自己倒是毫發無損!”

  童一禾站在床邊。起初不覺得,這幾天越想越不對勁,三人下山,兩人重傷,甚至一人一身修為盡費,而他卻是連外傷都不曾有。

  諸葛依躺在床上,沒有出聲。

  “你說是吧!?”

  “一禾姐,我曾和你想的一樣!我沒受傷,他不護住我也就算了。烏康受了重傷,他竟然也不管不顧。”諸葛依說得很慢。

  “當時暗器,兵器,四面八方,我們夾在其中。前有攔截,后有追殺,遠有暗器,近有兵器……”

  “我從來沒見過如此危急的形勢,不能有絲毫停留。烏康有的外傷是被我踢的,我也被他踢了幾腳……”

  “任何一點聲響,都可能致命!有條狗的嗚咽,我挨了一刀,有小孩哭了一聲,我挨了一劍……”

  “假如他護住烏康,或者替我擋一下,或許是對的。然而,一旦他因此受傷,我們就都回不來了,那他就不對了。我現在還活著,不是嗎?”

  童一禾直了直身,半響緩緩道:“我是做不到這點。”

  “確實,你還活著。”

  “烏康,有望恢復嗎?”諸葛依扭頭望著童一禾。

  “你該問,他是否有勇氣重新開始。”

  “他有,肯定會有!”

  “你看著點橋兵,他有可能會下山去報仇。”

  “他知道是誰?”

  “他本來在問人,但看到一柄劍,直接殺了。那柄劍,我看過,很普通,有個‘托’字,我想他知道是誰。”

  童一禾臉色一變,起身道:“我這就去看著他。”

  窗外,一片枯黃,幾丈之外跌下懸崖。

  霧里的群山若隱若現,時而很近,時而很遠。

  橋兵坐在窗前。

  “康兄,你醒了。”

  “橋兄不必天天過來,天相碑的兄弟還拜托你呢。”

  “不礙事。”

  “我沒事,你也不用讓人在窗外盯守。”

  “這不是我的主意。”

  “你和他門交代一下,不就是修為沒了,我烏康,必定要站上烏家山頂的人,還不至于如此。”

  “那就好,窗外的人和我無關。相反,你要想跳,我可以幫你。”

  “不會有那一天。”

  “我想也是。”

  “橋兄可知何人所為?”

  “我之所以盯著你,只因你有這份決心,但是,如果沒有同等的耐心,決心將會不堪重負。”

  “橋兄所指何事?”

  “事情,要一件一件來。你身體沒有恢復,強行開始修煉,到最后,就會只剩下決心。”

  烏康沉默了好久,緩緩道:“多謝!”

  “諸葛依恢復得不錯,你安心養傷。”

  橋兵言罷出了門,烏康緩緩躺下,閉目養神。

  這是個斜坡,一波三折,小小的房屋密密麻麻,共計四百八十六套。

  烏康來得不晚,房屋靠邊。

  橋兵的屋子在中央,屋前兩張椅子,藤條編制而成,中間竹桌一張,這創意來自燭影。

  如是落日時分,夕陽穿過層層房屋,正好籠罩兩椅一桌。

  兩張藤椅,看似沒有任何區別,坐上去會知道,一張軟一點。

  此時,軟一點的藤椅上有一人。

  橋兵愣了一下,原本路過,拐了個彎。

  “你不應該在七殺碑么?”

  “這椅子不錯,哪里買的?長街上沒有這種椅子和凳子。”

  “既然沒有,何處去買。”

  “這椅子可有主人?”

  “椅子是我的。”

  “我坐這張。”

  “你為何在此?”

  “我想請你幫我下一趟山。”

  “為何?”

  “……打不過你,不得下山。”

  “我們沒打過。”

  “做不到一擊必中,對于七殺碑來說,就敗了。”

  “你可以試試。”

  “……我現在不想打架……”

  “為何是現在?”

  “托天祠為何對你出手?”

  “不知。”

  “我也好奇。”

  “下山何事?”

  “敦題山客棧,禾一童。”

  “何時?”

  “這看你。順便說一句,長街有條規矩,天黑別出門。”

  “多謝。”

  天相碑,除了不少人愁眉苦臉之外,和以往沒多大區別。

  不是因為守碑人受傷,而是因為想去結合的碑,堵不住門。

  諸葛依結合了七殺碑,烏康結合了天梁碑……而這些新晉碑主,武功確實有些差距,往往幾人前往堵門,被一人打回。

  橋兵說過,這事不能求助外力。天相碑不差,理解不夠結合其他碑也是枉然。

  當然,有人聽了,潛心參悟天相碑。有人聽就有人不聽,這些碑主一張臉耷拉著老長。

  當年敦題山第一次變革,也是因此。

  絕大部分人在六碑之間亂串,到頭來卻是一碑不成。

  六碑分開之后,各碑齊頭并進……那是一段輝煌的歷史。

  橋兵,耐心不錯,做事也比較認真。

  碑門打開,直至午時,是切磋時間。

  一夜的沉淀,需要驗證。

  切磋分兩類。

  一類人聽從了橋兵的建議,彌補了自己的短處。另一類也聽了,繼續深究自己的長處。

  在橋兵看來,這兩種都沒錯。彌補了短處的或許找到了路;深究長處的或許是在建橋,引橋越長,橋越穩。

  有句老話,如果教不會別人,只能說明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所以,橋兵受益匪淺。

  午時過后,橋兵一般都會去天府碑。

  對于這塊碑,橋兵始終不得要領。天府碑講究氣質,也就是內在,如何做到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缺一個契機。

  午時的長街,香氣逼人。

  有人打著飽嗝,有人還在選擇去哪家;有人形單影只,有人前呼后擁……

  長街,自己做飯的很少,主要是難吃。雖說大廚一般都是男的,但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做出來還真難吃。

  吃著吃著就習慣了這種事,需要有固定的做法,這還要求有個人來管。

  長街上有幾個女人,長街人都知道。

  一個在山腳下,威遠鏢局總鏢頭。一個在街的那頭,裁縫鋪老板。剩下的都是客棧老板娘。

  敦題山客棧,并不是最大的客棧,是最老的客棧。

  為了顯示他的歲月,牌匾看上去很破舊,桌椅亦是如此,一股滄桑撲面而來。

  客棧人不少,和其他客棧稍有區別,交談輕聲細語,客棧并不喧嘩。

  “客官面生得很,想必第一次來,本店招牌菜是臘味肉,值得一試。”

  “我來找一人。”橋兵不想在此吃飯,主要是錢不多,而有個人特能花。

  小二笑容依舊:“尋仇也要吃飯。”

  “請問禾一童在嗎?”

  “客官,請稍等。”

  “一壺茶。”

  茶上得很快,但禾一童沒來。

  “客官,我問過了,這里沒有禾一童,也沒人知道禾一童是誰。”

  “那我再等等。”

  “那你吃點什么?”

  臘味肉,物有所值。

  玄色布袋,小巧精致,很符合童一禾的身份,但橋兵拿著就不是很應景。

  橋兵想了半天,才把它擺在手邊。

  食客越來越少,橋兵的茶越來越淡。

  橋兵正欲收起布袋,一陣腳步聲靠近。

  “小哥,這布袋你從何處撿來?”

  女子聲音,一身勁裝,頗為干練,至于臉,橋兵向來不看。這布袋,不合時宜很久,看的人不少,搭話的只有這位。

  “你最好去看一下它的主人。”

  橋兵收起布袋。

  “小哥為何如此著急,奴家還未吃飯,何不一起?”

  “在下有事,恕不奉陪。”

  “童一禾在哪?”女子聲音壓得很低。

  “敦題山上,下不來。”

  “你撒謊,她下不來,你如何得知?”

  “她說的。”

  “你就不想知道我是誰?”女子緩了幾息道。

  “不想。”

  橋兵聽到了牙齒響。

  “不打擾你吃飯了。”

  敦題山上,橋兵坐在屋前的椅子上。

  落日的余輝和眼睛平齊,一半明亮,一般黑暗。

  竹桌上,玄色布袋,在等它的主人。

  遠處,一人款款而行,胸口以上一片金黃,以下漆黑一片。

  “你倒是省事。”

  “我總歸下了山。”

  “你不相信她?”

  “我不認識她。”

  “你是不相信我?”

  “你憑什么相信我?”

  “敵人的敵人,多少有點可信。”

  “或許。”

  童一禾甩著布袋,邊走邊道:“下次,就不用這么麻煩了。”

  走著,頓了頓,回頭拋了一點東西道:“這你是中午的飯錢和茶錢。”

  “最后丟給了我,路費就不給了。”

  難不成我成了送信的?橋兵搖了搖頭。

  最后一絲陽光,倔強得撕下一片夕陽,堵在山巔。云在歡送,羞得滿臉通紅,亦或許是夜晚到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