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九十五章:王在晉尋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橫沖直撞闖大明

  張書堂自然是知道這人的生平的,此時的鄭芝龍正是剛剛投效了明廷的時候。

  就在今年,鄭芝龍將會被詔安的!

  此后,鄭芝龍更是一舉將自己的身份洗白!

  鄭芝龍離開他多年經營的海上根據地臺灣,坐鎮閩海。

  此時,鄭芝龍有部眾3萬余人,船只千余艘,仍率領原部,為明廷守備沿海以防海盜倭寇和荷蘭人進攻,官至總兵。

  不久便返回福建泉州南安老家。

  崇禎三年春,鄭芝龍在晉江安海鎮建置豪華府地,歷時3年又2個月告峻。

  鄭府位于安平橋以北,西從西埭抵西港,北達西垵頭,南臨安平橋頭,直通五港口岸,占地138畝。

  主構為歇山式五開間十三架,三通門雙火巷五進院落。兩旁翼堂、樓閣,亭榭互對,環列為屏障。

  東有“敦仁閣”,西有“泰運樓”,前廳為“天主堂”,中廳為“孝思堂”,規模宏聳。大厝背后辟有“致遠園”,周以墻為護,疏以丘壑、亭臺、精舍、池沼、小橋、曲徑、佳木、奇花異草。

  但是,此時的鄭芝龍,還在與熊文燦談判呢!

  張書堂知道只要是自己的的動作足夠的快,卻是能夠將鄭芝龍拉攏的。

  因為此時的自己在大明的威望,遠要比熊文燦更為厲害的多!

  張一山仔細想了想:“當然,若是那鄭芝龍不肯接受了,我兒也是不能與此人大動干戈的,畢竟此人在海上的力量委實厲害!”

  張書堂點頭。

  、自家這個老掌柜的,可是一個人精一樣的人物。

  單單是從這老爺子與唐王斗了整整十八年,但是始終是屹立不倒,就能知道自家老爹的手腕。

  要知道,張家給唐王世孫朱聿鍵送飯,因而活了世子父子一家的事情,可是記錄在大明史書上面的,更是被隆武帝親口說出與朝臣!

  張一山看張書堂實在是乏了,于是最后道:“我兒準備什么時候返回鄖陽?”

  張書堂歉意的看了張一山一眼:“父親勿怪,孩兒準備明天就要走了!”

  張一山哈哈大笑:“我兒只管去做,書堂你當有與霸王分食父肉之勇氣,唯有此,我兒之事才能成的!”

  這是一件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事情了,當初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項羽抓住了劉邦的父親,于是威脅他若是不投降,然后就會殺了他父親,做成了肉湯。

  劉邦這人倒是光棍的很,直接對著項羽道你做好了記得分我一杯,再說了你我曾經情同兄弟,既然是吃我父親的肉,也是你在吃你父親的肉的!

  如此一來,反倒是讓項羽無言了,最終只得放掉劉邦的父親。

  聽到老父親竟然是這樣說,張書堂卻是輕笑:“父親放心吧,沒有人敢抓了父親!”

  張書堂雖然是笑著說的,但是,骨子里的自信,卻是濃郁到了極點。

  一邊的老黃依舊是緩緩的撥弄著爐火,似乎對于兩人之間暗含的意思,充耳不聞一般。

  第二天一大早,張書堂匆匆與一眾屬下臣屬見了一面,然后就趕回了鄖陽。

  而陳芙蓉也是早早便已經登上了去鄖陽的船只。

  至于張書堂打算的拉攏南陽諸位大臣的事情,自然是交給了張一山去辦理的。

  此時的張一山早已被崇禎封了一個輕車都尉的正三品的閑散職位,這個職位雖然是不掌兵的,但是,以正三品的武將身份,加上此人是張書堂親身父親,自然是足夠的資格與南陽一眾大佬平起平坐了。

  這個時候,就算是在沒有眼色的文臣,也是看出了實權武將已經是越來越受到皇帝的倚重了,更何況是在北方立下了大功的張書堂了!

  張書堂在光化城邊上,遇到了王在晉一行。

  王在晉竟然是親自站在道左相迎,這倒是驚得張書堂急忙下馬。

  “王閣老折煞末將了!”

  張書堂未語先笑,先行彎腰行禮。

  王在晉仔細的將張書堂看了又看,才是笑著將他扶起。

  “只恨老夫年邁,若不然,倒想是親自提著三尺青鋒,追隨伯爺身邊,做一沖鋒陷陣的小卒!”

  “老大人千萬不可如此!”張書堂伸手將同樣彎腰行禮的王在晉扶起。

  只是這個白發蒼蒼的老人,竟然堅持著對張書堂行了禮,才是在張書堂的攙扶下,起了身。

  “此,不為別的,只為天下蒼生爾!”王在晉長嘆一聲:

  “伯爺在邊關,實在是漲了我大明的聲威,若不是將軍,我朝還不知道有多少老父母看不到子女,有多少兒女無法孝敬雙親啊!”

  張書堂笑著謙虛幾句,然后才是疑惑道:“老大人不是頤養天年了么,為何卻是來了這光化?”

  光化就是后世的老河口。

  此地正在襄陽之北150里處。

  若是說了這光化,倒是沒什么人知道,但是若是說了丹陽,這個楚國古都,知道的人就多了。

  當初第一代楚子正是在光化境內,建立了王城的。

  那出名的張儀,正是在這里說服了楚王,然后背叛了六國聯盟,與秦國結盟,最后卻是得到了一個六百里是虛假,只有六里地的說辭。

  甚至,最后便是連楚王也是被擄走到了秦國,在之后,就是被秦國滅了國。

  還有那個伍子胥正是出生在光化境內,當然,后世割讓給了谷城。

  此地在漢水東岸,正是處在伏牛山與秦嶺的余脈邊緣地帶,扼守宛襄大地的正中腰,地理位置上很是重要的!

  此時,這光化城內,早已有了鄖陽營的駐軍。

  諸地便在一個叫做百花山的腳下,后世的這里正是叫做都司。

  這都司,正是大明地方守備的一級的。

  張書堂將王在晉請入了都司營地,然后奉他上座之后,才是詢問道:“老大人此來,必然是有所指教吧!”

  “指教談不上!”

  王在晉哈哈一笑:“老夫倒是想要看看,這一撅五明王的張書堂究竟是一個什么人物!”

  張書堂哈哈一笑:“怕是讓老大人失望了,晚生只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兒罷了!”</div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