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三十五章:糧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橫沖直撞闖大明

  返回了家中,一邊通知黃伯去酒樓定制幾桌酒席,讓在晚間送來張府。

  另一面他卻是回到了書房,鋪紙研磨,張書堂認真想了一下,然后提筆在紙上寫道:“徐娘子如面,請帶我向左蘭、左樓問好。

  京城一別已經三月有余,然則某終日俗事纏身,竟然是無瑕打聽徐娘子拜托之事。

  昨日自鄖陽返回南陽,今日小的空暇,這才拜訪舊僚,查清楚了娘子拜托之事。

  書堂已經查明,彼夫君李想并非是柳樹坊之人,而是老樹井坊之人。

  此人現居于南陽城西馬武冢,新建有宅院一座,某縱馬繞行一周,預判約為三畝大小……

  張書堂寫完了書信,然后吩咐剛剛回來的老黃再次將書信送到驛站里面。

  張書堂身為鄖陽守備,自然是有了動用官府驛站的權利。

  雖然今春陛下裁撤了驛站,但是一些主要官道線路的驛站卻是依舊在運行的。

  似南陽這等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更是身處天下四關之二,當然是也有驛站依舊在運行的。

  他知道,這一封信,也就是四五天就會被送到京師,甚至若是趕上了驛站剛好有加急,那是三天必到的。

  要知道南陽距離京城也不過是兩千里不到的路程罷了!

  晚上的時候,一桿在鄖陽有子侄的大佬們都趕了過來。

  眾人自然是酒杯交錯,待吃飽喝足之后,才開始談論正事。

  張一山先行開口道:“書堂,你讓為父交洽的糧商,我都談了一下,據他們所說,若是能夠在南陽完成糧食的交割,可以給于市價八折的優惠。

  至于運送到鄖陽,除了要你部提供護衛之外,價格極有可能會漲一半到兩倍之間!”

  “這么貴!”

  張書堂驚詫的看著張一山:“父親,你可曾說了我需要的可是十數年時間,每年的糧食最起碼也是十萬石的數量呢?”

  李東誠笑了笑:“書堂,劉行我與你諸位叔伯一起上陣都談不下來,若是逼得急了,那些人只是一句若是在南陽交割,價格可以再談,但是運送到鄖陽,實在是降不下來!”

  劉主事笑道:“我說一句,書堂,為何你不在王田上面做做心思呢?”

  王田?

  眾人一楞。

  王勇的父親王司正開口道:“劉老哥,王田的事情你又不是不知道,說起來而今唐王府的王田,有七萬多畝,但是實際上真正的王田只有六千多畝。

  這里面還是只是官府將稅收給予王府罷了,至于產出,實際上都是歸那些百姓的。“

  “是啊!”張一山長嘆一聲:

  “看似王府有七萬多畝王田,甚至劉老哥你去查查文書,這七萬畝王田,的確是在王府的名頭上的。

  但是實際上,剩下的六萬多畝,都是南陽諸多大豪官吏的私產,莫說是王府沒有稅收了,就算是官府也是收不來田賦的。”

  張書堂搖頭苦笑,真不知道當年老朱是怎么制定的辦法,這王府的王田看著是好幾萬畝,天下十幾家親王府,比如福王之類距離天子血親最近的王府。

  王田更是多達十幾萬畝,甚至有市井流言福王王田三十萬畝。

  當然對于這個數字,張書堂只能嗤笑置之。

  整個大明的朝政,實際上與其說是掌握在皇帝手中,不如說是文臣們在按照自己的意志,不停地迫使皇帝妥協的!

  就算是這王府的王田,實際上歸屬王府自有的田地,也就是一成左右,剩余的三成,是要用來給當地富豪占據名額,借著王府的由頭,減免賦稅的。

  剩下的六成,則是要給地方、中央的文臣大佬們分潤的。

  當然這一部分實際上出于一個可以操作的空間之中。

  比如本土官吏的分配份額,當地官員的分配份額,給予朝中大佬的冰炭孝敬,給予各家學說大佬的筆墨費。

  至于里面詳細的分配辦法,張書堂雖然略懂一二,但是因為他出身的原因,是不可能完全摸清楚真正的分配辦法的。

  劉主事皺眉道:“我知道這里面的東西不能碰,但是我們若是收購糧食呢,公平交易總是可行的吧!”

  李陵苦笑一聲,解釋道:“就算是上門收購糧食,我們也是不能動的!”

  他深吸一口氣:“說出來窩囊,這里面的產出是要分配給本地、外地大豪的,甚至朝堂里的那些大佬們的親族,都在各地王田產出收購上占有份額。

  就算我們拉上陳大人,也不足以撬動這么大的一塊油脂!”

  張書堂點點頭。

  陳奇瑜在南陽王田這件事上也是有著份額的,但是這里面的具體經營實際上已經是本地大豪的事情了,然后層層盤剝之后的利潤,則會送到每一位大佬的手上。

  也就是說張書堂若是想要收購糧食,直接從農戶手上收購,那就是找死的行為!

  他真要這么做了,莫說是陳奇瑜,就算是內閣大學士一起出面,也只能保他一時,待到風頭過后,張書堂自然會被人弄死……

  甚至……

  李陵眼神閃爍。

  南陽是有朝廷下令修建的糧倉的。

  這種糧倉在豐年收購糧食,然后等到災年再拿出來賑災。

  但是李陵可是知道,據說此時這糧倉里的糧食,早就不是朝廷所有了!

  每年倉大使來檢查的時候,糧倉里面都是堆滿了糧食。

  實際上,糧庫里的糧食早就不見了,此時堆放在里面的是當地的大糧商收購的糧食。

  糧商以一年多少錢的價格,租下糧倉,省下了自己修建糧倉,派人維護、看守的花費,糧庫使賺了錢不說,還能應付上層的檢查。

  當然,這里面的勾當,上層知不知道,則又是一種說法了。

  每到了救災的時候,各地糧倉著火損失糧食的事情,也是比比皆是!

  張書堂手指在桌子上敲擊著,收糧的事情,他們是萬萬不能夠碰的。

  然后糧商運往鄖陽的糧食,價格太高,不是她能夠承受的。

  更何況他還要轉運陜西,資助陳奇瑜。

  這樣一來,若是他拿到的糧食價格太高,那就實在是無力維持了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