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十七章 魚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硬漢崛起

  這是一間廚房,古色古香。

  有砧板,有菜刀,有鍋灶,各種香料和調味料被放在精致的瓷碗或者瓦罐里,甚至還可以看見諸如番茄、辣椒、地瓜、蘿卜、玉米、大蒜、黃豆油之類的“道具”。

  沒錯,這就是真實的大明!

  大明一朝外來的食材空前豐富,包括震驚了人們味蕾的銷魂神器——辣椒。

  辣椒碰上豆油,可以創造出怎樣的奇跡?

  川、湘菜系興盛于清,但根子,應該在明。

  另外,在烹飪技法上,燒、蒸、煮、煎、烤、炸、鹵、爆、炒……等等等等,明代也比前朝有了長足的進步,堪稱百花齊放。

  明朝某本經典的白話小說里,列舉了280多種主食和菜肴,光是常見的雞蛋做法就有攤蛋、煨蛋、糟蛋、蒸蛋、和煮蛋等等許多種,至今還經久不衰。

  由此可見,古人的智慧與創造力,未必就弱于現代。

  中午十二點左右,汪拙導演走了進來,背后跟著個助手模樣的瘦子。

  “啪!”

  汪拙點燃一支芙蓉王,把眼睛往灶臺上一掃,“那個誰……做菜的三師兄叫什么來著?就是老高給咱介紹的演員?”

  助手道:“哦,演員叫楊崢。小伙正在外邊候著呢。”

  “讓他進來。”

  “是。”

  助手答應完之后,又扯著嗓門叫喊,“楊崢,楊崢!”

  “來了!”

  楊崢以極快的步子閃現,嘴里向二位打招呼道,“導演您好,老師您好。”

  汪導說道:“嗯。今天是神刀門門主顧大俠的壽辰。你們做弟子的,有的要外出照顧門里的產業,有的要幫著訓練普通弟子,平常很少能聚到一起……大家其樂融融的,你特別開心,所以就親自下廚了。待會兒我們得拍一些做菜的畫面,要簡單的,你可以切個什么東西嗎?”

  楊崢迅速轉臉觀察食材,回答道:“汪導,我學過幾年廚師,您看切蘿卜片兒成嗎?”

  汪導道:“成。專業學過就應該問題不大,你先熟悉熟悉工具,別回頭再手忙腳亂的。”

  “是,導演。”

  楊崢應下便走開了,沒有多做停留。

  “飯店給咱們燒的道具菜什么時候到?”汪導和助手繼續交談。

  “那邊說了,十五分鐘之內。”

  “好。我要求在正式開拍的時候,熱菜一定得冒著熱氣兒,懂不懂?細節決定成敗,這一點不能有任何的紕漏!”

  “明白導演。廚房里現成的大蒸屜,有好幾層呢,到了咱們就給蒸上,保證不耽誤事兒!”

  “好好……”

  他們倆正聊著,外邊的工作人員抬著幾個保溫箱,小心翼翼地走了進來。

  “汪導,東西放哪里?”

  “灶臺上。”

  助手等他們放置妥當,上前掀開蓋子,一邊往外拿菜,一邊介紹道:“您看,糟鵝掌、蒸羊肉、炒大蝦、蒸香菇、油煎雞、荷包飯、杏仁豆腐……全是正經的復原做法,五星級酒店出品!另外,他們還按照我的意思,把器皿都換成了講究的仿古瓷,開機直接就能用,不用倒盤子了……”

  “做得好!”

  汪導對助手滿意至極,用力地拍拍他的肩膀,贊許道。

  什么?

  五星級出品?復原菜?!

  作為一名前廚師,楊崢聽得心癢難搔,但卻辛苦地控制住腳丫子,一動也沒敢動。

  ——還是那句話,導演身邊閑人退避,人家該得多忙啊,你少過去觸霉頭。

  “真香呀!什么好東西?”

  嘿,哪里有吃的,梅小朵姑娘保準必到!只見她抽動著鼻子,腳步特別特別的急促,就差沒用撲的了。

  汪導演第一次笑了。

  “朵朵,過完年你就十八歲啦,咱們能不能矜持點兒,改改貪嘴的毛病?”

  楊崢聽完也忍俊不禁。

  ——梅女俠拿過“熱狗大賽速吃”冠軍,這樣的奇葩,你讓她怎么改?

  果然,梅小朵搖頭道,“汪導,我跟別的女孩不一樣!”

  “哪里不一樣?”

  “我先天條件好,吃不胖的!既然有這種優勢,干嘛要浪費呢?”

  汪導演:“呃……”

  梅小朵的老爹是華岳大佬梅君山,在娛樂圈舉足輕重。汪導演看樣子跟他們家關系匪淺,竟然說了句讓楊崢倍感震驚的話!

  “來吧丫頭,讓你吃個蝦。哎,旁的可千萬別動啊!動了回頭沒法拍戲了!”

  “謝謝汪導!”

  梅小朵是真不客氣。她興高采烈的,洗完手找了雙筷子,對準大蝦就夾過去。

  “滋滋……喲,這蝦好甜哎……”

  吸那么響干嘛!

  楊崢很無語,都不知道該說啥好。

  梅小朵意猶未盡,但是卻自覺地放下了筷子。

  她的眼睛在那些菜品上來回的掃描,忽然往前一指:“生魚片?導演,明朝也有生魚片?!道具老師難道搞錯啦?”

  “明朝為什么不能有生魚片?”

  汪導演道:“生魚片又叫魚生,史書稱‘膾’,RB人吃生魚片,還是咱們傳過去的呢。早在先秦時期,就有關于這方面的記載。孟子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看咱們吃魚的歷史有多久吧!自打咱們開始吃魚,應該就有生魚片存在了。禮記說,‘膾,春用蔥,秋用芥’,意思是生魚片要加東西來調味,調了味才會更好吃。發展到大唐階段,生魚片幾乎全國流行,像李白啦、白居易啦、王維啦,他們都寫過詩贊美生魚片呢!”

  “原來如此。”

  梅小朵問道,“那這盤用的是什么魚呢?”

  汪導演啊了一聲:“都切成這副模樣了,你可真會難為我!”

  梅小朵一拍手,笑道:“三師兄,您過來瞅瞅……咱們有現成的廚師在啊,我真笨!”

  好么,這時候楊崢才敢走過去端詳。

  那是一個巨大的長條形青花瓷盤,魚頭和魚尾遙遙相望,中間被一片片半透明的魚生占據了。

  觀之,紅肌白理,薄如蟬翼,吹氣可起!

  由此可見,操刀的廚師手藝絕佳,那魚片的厚度不過一兩毫米,如果拿來放在報紙上,指定可以看見背面的字體。

  藝術品般的擺盤!

  視覺的高級享受!

  花兒一般美不勝收!

  絕妙!

  楊崢看過之后,肯定地說道:“這是鯉魚。”

  汪導演頓時恍然:“對!在古代,中原地區想吃海魚恐怕不容易,早期確實應該以淡水魚為主。王維曾在洛陽女兒行里寫道,‘侍女金盤膾鯉魚’……”

  助手加上一句:“應該是的。今天我定的是仿古菜,所以酒店他們才沒用海魚的。”

  梅小朵咽了口口水:“好想吃!”

  楊崢道:“不能吃,待會兒開拍的時候,記住了,你讓大家也都別吃。”

  梅小朵瞪眼道:“為什么?”

  楊崢道:“吃淡水魚生要搶時間的,放長了會滋生細菌啊,這東西本來就容易攜帶寄生蟲,不如深海魚干凈。”

  梅小朵臉色一變:“好吧……真可惜……”

  “小楊,交給你了,該熱的都放蒸屜里,咱們馬上就拍!”

  “好的汪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