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三十萬貫,夠了嗎?
  劉安可不知足。
  劉安又說道:“官家,再給十萬貫,臣有些小東西,用于新年大禮,六谷與西州來使的時候,以裝我大宋之威。臣再有三天,便有第一批樣品能夠制作出來。”
  皇帝點了點頭:“三天后朕看了,若是好,錢不是問題。”
  “謝官家。”
  劉安還沒完,又說道:“官家,再給臣十萬貫。臣還有一物,雖然是小東西,但對于李相公卻是不能沒有的,朝中臣調查過,僅京城就有不下一百官員,少不了?”
  皇帝笑了:“你繼續講,只回答朕,這十萬貫之后,還要錢嗎?”
  劉安尷尬的笑了:“再要兩筆。”
  皇帝站了起來:“朕給過你四十萬貫,你先把東西給朕拿出來,朕看若有需要,還是那句話,錢不是問題。若無用,朕會罰你。”
  “謝官家。”
  看皇帝答應了,劉安快速的跑到角落,取出一只盒子來。
  這東西,當下的造價,可比等重的黃金。
  不是東西貴,而是太費工。
  五副眼鏡,用的是純銀的鏡架。
  “李公,試試?”
  李沆,老花眼。
  早在前段時間劉安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李沆看公文很吃力,普通的公文李沆可以叫小太監在一旁念,重點的公文是劉安來念的。
  五副不同度數的眼睛,李沆試過之后挑了一副。
  原本已經看不清的公文,變的清晰可見。
  “好,十萬貫加一倍給你。不用國庫出,朕的內庫來出。”皇帝很喜歡這東西。
  李沆問道:“劉正監如何想到此物?”
  劉安回答道:“李公,早在秦漢時期,有人選純白水晶,以油布細磨,觀物可放大數倍。這種工藝沒有失傳,下官尋得還懂這工藝的水晶匠人,嘗試磨出不同放倍數的兩種鏡。有人看不清遠物,有人看不清近物,所以要試。”
  經劉安這么一說,李沆想到了。
  李沆說道:“記得墨子某卷書中,就有相關記載。傳聞漢代張衡大夫觀月,用的也是水晶鏡。到是劉正監有心了。”
  “這鏡,治赤眼!”
  劉安這說法是源自李時珍的,后世李時珍就寫過,水晶治赤眼。
  “很好。”皇帝很開心。
  劉安回府的時候,還帶著一份冊封。
  劉安府里的一位水晶老工匠得到了工部正八品的虛職,這位老工匠以及徒弟,在劉安的幫助下編寫的一套隨目對鏡的原始驗光辦法,也成為典籍入秘書省書庫。
  劉安回府的時候,鄭公明已經被救出來了。
  自然是作戲作全套。
  有人綁,就有人救。
  前府小客廳內,劉安見到鄭公明。
  “鄭兄,有些事情過去了,你就忘記了好。至于是誰作下的,你也別問。他們動不了我泰山潘府,但同樣我們也動不了他們。此事,到此為止,可好?”
  鄭公明長身一禮:“謝過劉兄相救。劉兄的話我明白。”
  “難為鄭兄了。不過你放心,這事我既然插手,就能保得住。你先去咸平縣任縣丞,你可明白,此縣縣名的用意?”
  “明白。”
  以年號為縣名,若這點都不明白,鄭公明也沒資格作這一任縣丞。
  劉安又說道:“樂姑娘的事,待你作出些成績。你要明白,樂姑娘現為宮中女官,有些手續還是要走的。”
  “明白。”
  鄭公明什么都懂,唯一猜不到那場戲的真相。
  “三大工坊,玻璃坊、火藥坊、織機坊。這是官家的產業,我為兵部侍郎、秘書正監、崇正殿學士,縣內的事情不方便親自去辦。你要作的頭一件事是修河道,而后建碼頭。劃出地皮給商人們建坊。”
  “咸平縣是以鎮提的縣,土地有限,你要好好規劃。”
  鄭公明問:“那么,依正監所示,土地多為商用,縣內原本就不多的土地如何耕種?是要放棄耕田嗎?”
  “不,非但不能放棄,還要大搞。但不是要種多少田,而是為天下作一個示范。以畜牧積肥以肥田,以耕種的廢棄物養豬羊,這一套你要好好研究,請教有經驗的農工。這是官家為天下作的示范,這是富民之路,再辛苦,再難也要辦好。”
  “是!”鄭公明感覺壓力山大。
  劉安又說道:“會有不少于三十名舉人與你同去。有功者,官家會賜同進士,若有心科舉,明年恩科也不會誤。”
  “是!”
  劉安沒說太多。
  就是想著,把路子指好,讓他們自己去發揮。
  就拿眼鏡來說,從嘗試到成功,沒多少劉安的功勞,是老工匠帶著徒弟與小工作日以繼夜辛苦研究才成功的。
  鄭公明帶著劉安給他寫好的幾卷文書,然后帶著自己的小書童離開。
  讓鄭公明意外的是,劉府門外多了一輛馬車。
  一輛馬車沒什么。
  但馬車的門簾挑起后,鄭公明看到了樂仙兒。
  一只繡花的荷包由樂仙兒的婢女送到了鄭公明手中,鄭公明沒有走過去,也沒有說話,只是雙手拿著荷包一禮,然后轉身大步離開。
  劉安站在門內,自言自語的說道:“愛情是什么?把家世、學問、地位、俸祿都算進去,然后去他娘的,愛情就是你愿意,我愿意。仙是沒有愛情的,高高在上俯視人間,只有落入凡塵,或許能懂點什么?”
  鐵頭站在一旁:“主君,你講的真好。”
  “好嗎?”
  “好。”
  “聽懂了嗎?”
  “懂了,前幾天我買了慶福樓的蝦包,我就沒一個人吃光。”
  劉安放聲大笑:“你小子,加油。”
  “是,主君。”
  劉安這些話,樂仙兒沒聽到,不過她的婢女卻聽到了,然后一字不差的告訴了樂仙兒。
  樂仙兒也懂。
  沒錯,曾經鄭公明躲在樓角她看不到,也不知道。
  或是說,卑微的一個窮書生,根本落不到她眼中。
  快回到醉仙居的時候,樂仙兒突然對自己的婢女說道:“準備一下,挑個好日子,我要洗臉。”
  “是。姑娘。”
  洗臉要挑一個好日子嗎?
  需要。
  洗盡鉛華,從此落入凡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