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百一十二章 徐州募兵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清巨鱷

第六百一十二章徐州募兵黃河素來以善淤、善決、善徙聞名,此番江蘇豐縣北岸決堤,決口迅速由四五十丈被沖刷至一百八十丈,整條河流改道北趨,由沛縣之華山、戚山分為兩道,注于微山、昭陽、南陽等湖,再挾湖水外泛,不僅江蘇韓莊以下閘壩纖堤全部被漫淹,山東一帶運河亦被洪水沖毀無數河段,導致黃河、運河一并決堤,山東西部亦成重災區。搜索(品#書……網)看最全!的小說  海火車站,一列從蘇州開來的火車緩緩的駛進站臺,車門一開,年近六十,身著長袍馬褂的傅繩勛快步下了車,在幾名幕僚長隨的鏃擁下迅速出了車站,叫了輛馬車徑直趕往鎮海公府。

  豐北決堤,江蘇北部沛、豐、銅、碭等縣首當其沖,受災嚴重,身為江蘇巡撫的傅繩勛很清楚以當前朝廷的處境,壓根不可能拿得出大筆的銀子來賑濟災民,堵筑決口,唯一能夠指望的是元,是以在采取了一番緊急的應對措施之后,他匆匆趕來海。

  蘇州至海的火車今年六月已經通車,往來快捷方便,短短一個多時辰能從蘇州趕到海,而且絲毫不顛簸,著實是便利。

  鎮海公府,書房。

  “豐北決堤,大水漫淹,蘇、松、太兩府一州幾乎全被波及......。”兼著海道臺的伍長青看著易知足道:“指望朝廷賑濟救災,顯然是指望不的,地方府縣官員也都清楚這點,都巴巴的趕來海......。”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這次災情嚴重,有甚于前兩年大水,蘇松太并非是災情嚴重之地,而且這些年來,隨著海的崛起,周邊府縣百姓日子并不難過,別耳根子軟,聽下面官員叫苦。”

  伍長青苦笑著道:“災情確實有,我已派人去下面府縣實地考察,根據反饋回來的信息看,并非是謊報,如今正在加緊統計核實受災的人數。”

  聽的這話,易知足點了點頭,道:“該賑濟的自然要賑濟,不過,不能單純的賑濟,以工代賑,或者是移民南洋,山東西部遭災情況也嚴重,必須分流災民,否則賑濟的代價太大”

  說著,他看向嚴世寬,吩咐道:“通知浙江、福建、廣東,盡量抽調船隊前來海,這次受災面積廣,流民不會少,另外,對于孤兒也要及時收容,別給人販子可乘之機。”

  嚴世寬點了點頭,道:“大掌柜,怕是糧食跟不.....。”

  “不用擔心。”易知足緩聲道:“我已派快船前往倭國大量收購稻米,另外,各省漕糧也可以截留一部分,短期而言,糧食沒問題。”

  話才落音,林美蓮進來稟報道:“江蘇巡撫傅大人前來拜訪。”

  “打擂臺的來了。”易知足笑道:“讓他進來。”說著又看了兩人一眼,道:“先去忙吧。”

  傅繩勛進的院子,見易知足站在門口臺階,連忙快步前拱手道:“下官冒昧登門,豈敢有勞大人親迎.....。”

  易知足拱了拱手,道:“丞大人無事不登三寶殿,是為賑濟災民一事而來的吧。”

  聽的這話,傅繩勛躬身長揖,語帶悲聲,“豐北蟠龍集決堤,波及銅山、豐、沛、蕭、碭山、邳、宿遷、睢寧等五十五廳州縣,蘇北膏腴化為澤國,田地廬舍蕩然無存,百萬生靈流離失所,嗷嗷帶哺,下官懇請大人援手賑濟。”

  “進來再說吧。”易知足語氣淡淡的道,說著轉身進了房間,待的傅繩勛跟進來落座后,他才道:“這幾年流年不利,大江南北連年遭災,元可說是有災必賑.....。”說到這里,他輕嘆了一聲,“元即便渾身是鐵,又能打多少釘?如此大災,僅靠元,根本無法賑濟.....。”

  聽他如此說,傅繩勛有些著急,連忙道:“朝廷的情況,大人也清楚,壓根拿不出銀子來賑濟,另外,堵筑決口也需要不菲的銀兩,百萬災民,能指望的唯有元。”

  “元不是我一個人的。”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元有萬大小股東,我首先得為他們著想,否則我這個元大掌柜可做不長。”

  朝廷如今都奈何不了你,元那些個股東還能奈何得了你?傅繩勛暗自腹誹,卻不得不陪著笑臉,退而求其次,“此番遭災,沛縣最重,豐縣次之,銅、碭又次之,元能否著著重賑濟這四縣?”

  易知足笑了笑,道:“可以,如果丞大人積極配合的話,元可以組織這四縣百姓移民南洋。”

  移民南洋?這不是趁火打劫嘛!傅繩勛聽的眉頭直跳,半晌才道:“人大不會是想借這機會搬空這四縣百姓罷?還望大人體恤,下官等也有難處,三成如何?”

  “大人應該清楚,黃河決堤,黃水漫淹之地,良田皆變沙土。”易知足不急不緩的說道:“朝廷無力賑濟,留下的災民是亂源,糧食運往蘇北,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也不是小數,而且損耗也不小,組織災民南下,移民南洋,是最有效和最節省的法子。”

  這確實是實情,但搬空四縣百姓,他如何向朝廷交代?傅繩勛不由的大覺為難,不過一轉念,他反應過來,沛豐四縣雖然人口不多,但三十萬百姓還是有的,移民三十萬下南洋,沒個三五年能完成得了?他當即爽快的道:“移民南洋也是條活路不是。行!只要元極力賑濟,怎么著都行!”

  易知足輕笑道:“秋屏公如此爽快,元自然會勉力賑濟。”

  徐州,火車站。

  站臺內外綠營官兵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戒備森嚴,徐州知府袁成平帶著一幫大小官員在站臺一邊憂心忡忡的輕聲議論著一邊等候著列車的到來,一眾官員等候的是從江寧趕來的兩江總督李星沅。

  豐北黃河決堤,蘇北各縣災民紛紛近涌往徐州,為防災民入城引發疫病,袁成平下令關閉城門,不允災民入城,四面八方涌來的災民紛紛聚集在城外,短短不過七八日功夫,城外聚集了十多萬災民,因為沒有籌措道足夠的賑濟糧食,闔城官員都提心吊膽,生怕災民暴動。

  “嗚——”一列冒著黑煙的列車緩緩的駛進站臺,待的列車停穩,見的李星沅緩步走下列車,袁成平等一眾官員連忙迎了去見禮,一片馬蹄袖打的山響,“下官徐州知府袁成平等恭迎制臺大人。”

  “免禮。”李星沅掃了眾人一眼,道:“本部堂這次帶來五萬石糧食,盡快分發到各粥棚,穩定人心。”

  一聽隨車還有五萬石糧食,袁成平不的大喜過望,連忙起身正帶奉承幾句,李星沅卻是一擺手道:“馬安排人手卸糧,向災民散播消息,皇體恤百姓,特意截留漕糧賑災。”

  “皇圣明。”袁成平怕起身也顧不客套,連忙給一眾官員分派任務,安排妥當之后,他才湊到李星沅跟前,道:“大人舟車勞頓,還是先入城歇息一下吧。”

  “去城墻看看。”李星沅急匆匆從江寧趕來,怕的是災民暴動,十多萬災民,一旦發生暴動,說不定又是一個太平天國,他是放心不下,才親自趕來徐州。

  徐州城外到處都是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的災民,不過有著眾多兵丁開道,轎隊沒受什么影響,輕松進了城,的城墻,一眼望見城下黑壓壓一片人頭,李星沅不由的暗松了口氣,好在來的及時,否則這些斷了糧的災民,怕是難以安撫。

  袁成平憂心忡忡的道:“大人,如此多災民,這五萬石糧食怕是維持不了多少時日,須的盡快疏散才是......。”

  “無須擔心。”李星沅緩聲道:“元已應允賑濟災民,并且轉移一半災民前往海,你們盡力協助,做好勸導疏散事宜。”

  聽的這話,袁成平不由長松了口氣,有元出面,那事情容易解決了,這些年元頻頻賑災,在百姓尤其是災民有著良好的信譽和極高的聲望,這是連地方官府都望塵莫及的。

  城墻下突然爆發出一陣接一陣的歡呼聲,顯然是災民得知有大批的賑災糧食運來了,“多虧的有火車。”李星沅感慨了一句,否則哪能如此快將糧食運來徐州。

  袁成平卻是問道:“元用火車運送災民?”

  “不錯。”李星沅頜首道:“先到江寧,然后乘船去吳淞。”說著,他話頭一轉,“林堂到了何處?”

  “回制臺。”袁成平連忙道:“林堂已經過德州了。”

  來的好快,李星沅點了點頭,道:“明后日,易國城也會趕來徐州,他可能會帶一營兵丁前來,給他們準備好營房。”

  “鎮海公也會來?”袁成平不由的一喜,這可是好機會,若能得到易知足的賞識,那可是祖積德了!

  次日下午,一列火車哐當哐當駛進了站臺,車一停穩,從車廂里沖出了無數穿著西式軍裝的兵丁,迅速的集合并布置崗哨,站臺不少沒見到過海軍的鐵路職員工人見這情形還以為是太平軍打來了,嚇的抱頭鼠竄。

  待的隊伍集合完畢,穿著一身筆挺的藍色軍裝,腳蹬高筒馬靴,嘴里叼著一支雪茄煙的易知足才起身下車,團長熊大壯小跑前立正敬禮道:“隊伍集合完畢,請首長指示。”

  “在車站附近扎營。”易知足說著又問道:“站長呢?”

  很快,徐州站的站長,一個三十出頭穿著藏青色鐵路制服的漢子一臉興奮的匆匆趕了過來,鞠躬行禮道:“徐州站站長莊鵬舉見過大掌柜。”

  易知足點了點頭道:“去你辦公室。”

  易知足此番趕來徐州,還帶來兩營兵丁,主要是在徐州的災民招募一批新兵,另外,也順帶前來迎接林則徐,當然,主要是迎接被扣留在京師為質的載通母子,幾年沒見,他著實是想念。

  他心里很清楚,載通母子這次能夠隨林則徐一道南下,不僅僅是因為那五千枝米尼槍,估摸著林則徐還的狠狠的敲詐他一大筆銀子,朝廷派林則徐為欽差前來江蘇賑濟災民和治河,明擺著是要元出銀子。

  不過,只要載通母子能夠平安歸來,多花些銀子也是值得的,朝廷拿不出銀子,豐北黃河決口也同樣要堵筑,總不能放任不管,當然,銀子元也不能白出,總得有個名目。

  半個多時辰后,兩江總督李星沅微服趕到了火車站,隨行的還有徐州知府袁成平,一見面,李星沅笑著拱手抱怨道:“鎮海公前來徐州,怎的也不提前知會一聲。”

  易知足壓根不喜歡官場迎來送往那一套,拱手還了一禮,才笑道:“來的急,再說也是私事,哪敢大張旗鼓。”

  海軍兩營前來,還不算是大張旗鼓?李星沅暗自好笑,卻是笑道:“鎮海公親自前來徐州賑災,哪能說是私事?”說著,他才介紹道:“這位是徐州知府......。”

  袁成平連忙拱手見禮,“下官袁成平見過鎮海公。”

  “不必多禮。”易知足說著伸手請兩人進房間,進屋落座,他才道:“海軍籌建長江水師,需要招募一批新兵,徐州災民多,正好一舉兩得。”

  還要招募新兵?李星沅心里一沉,長江水師究竟打算擴充成多大的規模?他試探著道:“鎮海公打算招募多少新兵?”

  易知足隨意的道:“計劃是五千,具體還得看情況。”

  還得看情況?看什么情況?李星沅心里納悶,略微沉吟,他才試探著道:“長江水師各鎮兵員還未足額?”

  “已經足額。”易知足語氣平淡的道:“這五千新兵是準備駐扎在徐州的。”

  駐扎在徐州?這下連袁成平都是一呆,李星沅更是半晌說不出話來,私自招募組建新軍,而且還明目張膽的提出要駐扎在徐州,元這是想做什么?準備造反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