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一三章 脫離軌跡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清巨鱷

  見的義律、伯麥都反對,懿律不以為意的笑了笑,道:“你們難道對這些壕溝沒有興趣?就不想看看這些壕溝的防御能力有多強?預料不錯的話,咱們以后在清國沿海各地可能都會遇到類似的壕溝,必須得打一打,找出這些壕溝的弱點,順帶也看看這批定海守軍抵抗的是否頑強。”

  聽他如此說,伯麥連忙閉口不言,義律卻堅持道:“即便要打,也只能是試探性攻擊,咱們眼下的保存實力還的節約彈藥。”

  懿律卻轉過身吩咐道:“傳令,火炮掩護,陸戰隊登陸搶占兩邊高地。”

  “轟轟轟”悶雷一般的炮聲登時響徹整個道頭港,攻打過一次定海的英軍輕車熟路的用火炮轟擊東岳山炮臺,同時用運兵船裝載陸戰隊登陸。

  定海城南門譙樓上,祝廷彪舉著望遠鏡來回的掃視著,英軍火炮的密集和猛烈超出了他的預想,即便距離幾里遠,他也覺的頭皮有些發麻,上百門火炮一起開炮,實在是令人震撼,也不怪之前的定海守軍不戰而逃,兩柱香之內就丟掉了定海。

  當看到英軍乘坐小船開始登陸,他心里一陣陣發緊,瞧這架勢,不象是虛張聲勢,難道英軍想奪回定海?

  曉峰嶺火炮陣地上,定海總兵葛云飛看著英軍戰艦連續不斷的開炮,只覺的有些口干,打了半輩子仗,什么時候見過如此密集猛烈的炮擊,難怪說英軍船堅炮利,大清的水師在這些戰艦面前根本就不堪一擊,甭說近戰了,連靠近的機會都沒有。

  看著英軍運兵船分東西兩路,他清楚英軍這是采取與元奇團練的同樣的打法,想搶占兩邊制高點,以火炮夾擊,他當即沉聲下令,“命兩翼收縮,退守曉峰嶺主陣地,咱們在這里與英夷見個高低。”

  他很清楚,手下這些兵丁從來沒經歷過惡戰血戰,只能打順風仗,兵力分散層層布防的結果就是兵敗如山倒一發不可收拾,最好的辦法是收縮兵力,讓他們沒有退路,逃無可逃,才能徹底激發他們的血性和斗志。

  曉峰嶺方向登陸的英軍并不多,粗粗估計在三百人左右,登陸之后,英軍也不急于進攻,而是在岸邊集結,這情形讓一眾官兵都直納悶,這些英夷在干嘛?很快,他們就明白了,敵人在等火炮,一艘艘小船正將火炮運上岸。

  見這情形,一眾官兵都倒抽口冷氣,這仗還怎么打?葛云飛心里也堵的慌,卻是沉聲給部下鼓勁,“不用擔心,咱們有戰壕,可以抵御敵人的火炮。”

  英軍運上岸的火炮清一色的卡隆炮,莫名其妙的敗了兩仗,懿律很謹慎,他也清楚,實心彈對于躲在戰壕里的清兵造不成多大的傷亡,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卡隆炮發射的開花彈,要是開花彈的殺傷力也不大,那就不是一般的麻煩。

  看著陸戰隊和火炮順利的登陸,懿律暗松了口氣,隨即一指東岳宮山,道:“這山的地理位置很好,可以俯瞰整個戰場,上面的火炮陣地,清國人似乎是放棄了,派一個連隊上山搜索,咱們最好上山看看那些壕溝。”

  還不到中午,英軍就開始緩慢推進,有條不紊的進行攻擊,卡隆炮射程不遠,但發射的炮彈是開花彈,而且彈道軌跡是拋物線,在戰壕上空爆炸的重鎊開花彈足以對戰壕里的清兵造成較大的殺傷,尤其是對初次使用戰壕,還不是十分清楚如何保護自己的清兵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葛云飛站在山頂將山下的情形看的一清二楚,他生怕下面支撐不住潰敗,不顧身邊眾將的阻撓,快步下山,一直到第二道防線處,他才停下來,負責堅守第一道防線的參將方士貴氣喘吁吁的跑到他跟前,道:“葛總戎,非是標下怯戰,這仗真沒法打,敵人的火炮太厲害,爆炸聲震的耳朵發痛,頭發暈不說,彈片還四處亂濺射,根本沒地方躲。”

  葛云飛呵斥道:“擾亂軍心,信不信我就地正法了你?”說著他掃了身邊眾兵將一眼,高聲喝罵道:“沒腦子的東西,這么個打法,敵人能有多少炮彈打?炮聲一停,就該輪到步兵上場了,趕緊回去,組織還擊。”

  頓了頓,他又沉聲道:“蕭才亮,你帶一個營補充上去,我就在這里看著你們打。”

  整整兩個小時,英軍發動四次進攻,卻始終沒能突破曉峰嶺的第一道戰壕防線,西岳宮山頂,義律不安的看了下懷表,道:“這次的定海守軍讓人欽佩。”

  懿律陰沉著臉沒吭聲,他在這里看的很清楚,對方明明死傷慘重,卻依舊牢牢的堅守著陣地,估摸著應該處于崩潰的邊緣了,半晌,他才開口道:“戰損超過三成,還沒崩潰,你們對清隊的情報刺探是不是有誤?”

  義律哪里知道定海的守軍根本就是背水一戰,沒有一丁點退路,遲疑了片刻,他才道:“這支守軍確實與清國一般軍隊不一樣先退兵吧,沒必要跟他們硬拼。”

  不是沒必要硬拼,而是拼不起,他們現在經不起稍大點的傷亡,雖然明知這點,懿律卻還是有些猶豫,這一退兵,會極大的打擊己方的士氣,略微權衡,他才輕嘆了一聲,道:“傳令,撤退,退回戰艦。”

  回到旗艦上,懿律站在甲板上望著定海城,愣愣的出神,伯麥站在官廳窗戶看了看,轉頭對義律,道:“定海不能再打,瞧這模樣,即便能打下定海,咱們也抓不了多少俘虜。”說著,他對外揚了揚下巴,道:“去勸勸。”

  義律也擔心懿律咽不下這口悶氣,自打艦隊前往天津,就沒一件事情順心過,他著實是擔心懿律拿定海撒氣,略微猶豫,他才走出官廳。

  聽聞身后的腳步聲,懿律轉過頭看了一眼,悶聲道:“不打定海,接下來咱們應該打哪里?”

  聽的這話義律暗松了口氣,只要不堅持打定海就好說,稍一考慮,他便道:“廈門如何?廈門清國守軍不少,而且防備也不嚴,并且,廈門還有不少清國水師戰船。”

  “還想著交換戰俘?”懿律嘴角一翹,略帶譏諷的道:“不能讓戰俘蒙蔽了咱們的眼睛,忘記了咱們東征的目的。”頓了頓,他接著道:“咱們是來逼迫清國接受咱們開出的條件來的,咱們不能讓清國人牽著鼻子走。

  戰俘固然要交換贖回,但逼迫清國朝廷就范,同意咱們的條件更重要,打廈門沒有什么意義,除了能獲得戰俘,不會讓清國朝廷震驚,咱們得去打清國的江南——上海是個好地方。”

  京師,紫禁城,乾清宮,西暖閣。

  看著浙江送來的捷報,道光心情大好,廣東水師和元奇團練從英夷手里收復了定海,繳獲戰船八艘,俘虜英軍三千余,浙江綠營又打退了英軍的進攻,守住了定海,還有什么能比這事讓他更開心?

  見的龍顏大悅,首席軍機大臣穆章阿微微欠身道:“皇上,浙江大捷,對于浙江巡撫和提督,也該稍加勉勵,英軍畢竟還沒退兵。”

  道光看了他一眼,道:“不急。”

  聽的這話,穆章阿登時就明白,道光對于如何嘉獎廣東水師和元奇團練沒有定下來,是以才不好嘉獎浙江官員,他心里很清楚,讓道光猶豫的是對元奇團練的統領——元奇大掌柜易知足的嘉獎,林則徐在捷報上詳細開列出了易知足的戰功,懇祈朝廷委任易知足為廣州團練大臣。

  道光確實是對如何嘉獎易知足有些犯難,磨刀洋和定海兩場大捷,振奮人心,鼓舞士氣,身為兩廣總督的林則徐功不可沒,對于他的奏請,駁斥顯然不妥,更何況易知足的功績擺在那里,組建元奇團練,協助廣東水師磨刀洋殲滅英夷粵海艦隊,又親自率領元奇團練遠征,收復定海,雖然明面上都是廣東水師的功勞,但實際上是怎么回事,朝堂上一眾大臣心里都明鏡似的,如何嘉獎易知足,一眾漢大臣可都眼巴巴的等著。

  其他的嘉獎都好說,唯獨這個團練大臣,道光有些拿捏不定,他很清楚,易知足雖然是一介行商,但卻在廣州官場混的如魚得水,與一眾文武大員都往來密切,有著良好的私交,眼下廣州面臨著被英軍攻擊的危險,廣州一眾官員對元奇團練也都甚是倚重。

  這種情況下,若是易知足再有個團練大臣的身份,元奇團練怕是會如虎添翼,元奇有著雄厚的資金實力,有著大量采買西洋火器的渠道,還能自己生產火藥炮彈,要擴張,根本就只是一句話的事情,他可不希望前面打走了狼,后面又來頭虎。

  穆章阿也清楚道光為難,朝中滿漢之爭幾成水火,偏偏這節骨眼上,林則徐這個漢大臣接連打了兩個勝仗,讓一眾漢臣氣勢高漲,而更為難的是,英吉利還在一旁虎視眈眈,朝廷還必須倚重廣東水師和元奇團練。

  不過,浙江綠營打退英軍攻擊,守住定海,讓他多少有些欣慰,見的道光不吭聲,他謹慎的道:“從磨刀洋大捷、收復定海、守住定海來看,綠營還是能戰的,不過是承平多年,都懈怠了的緣故,打上幾仗,也就歷練出來了。”

  這話的意思,道光一聽就明白,綠營可用,就沒有必要在乎元奇團練,問題是,元奇團練的優勢很明顯,元奇團練打仗不用朝廷掏銀子,綠營可用,那卻是要朝廷耗費大把銀子的,另外,還有一點,他沒流露出來,就是與英吉利這一戰,國庫吃緊,他準備嘗試一下發行國債,這是需要元奇鼎力支持的。

  這事他的好好權衡一下,他當然清楚,穆章阿不希望自己遂了林則徐的意,略微沉吟,他轉移了話頭道:“英夷艦隊差撤離定海,會去哪里?”

  這事穆章阿也仔細思慮過,當即便道:“英夷損兵折將,兵力折損過半,此番又在定海碰壁,奴才竊以為,多半會乖乖的去廣州,等著與欽差大臣談判。”

  略微沉吟,道光才道:“琦善如今到了何處?”

  琦善不是有請安折嗎?何必明知故問?穆章阿一轉念就反應過來,道光這是嫌琦善走的太慢,林則徐當初可是一個月就趕到了廣州,想到這里,他連忙道:“回皇上,已經過了山東。”

  道光漫不經心的“唔”了一聲,才道:“你給他去信,廣東綠營手里還有四千英夷戰犯,要善加用之。”

  “奴才遵旨。”穆章阿連忙躬身道,心里卻是暗罵琦善不知好歹,道光雖然對他的行程只字不提,但如此重要之事,不給諭旨,卻讓他私信告之,心中不滿,可想而知。

  道光只高興了兩天,就收到了兩江總督伊里布的折子,英夷艦隊攻陷上海,大肆洗劫一番之后出海揚長而去,不知所蹤。

  看到這份折子,道光怔怔了半晌沒有吭聲,英夷艦隊不知所蹤,下一步,他們會攻打哪里?英夷為什么沒去廣州?他們想做什么?

  道光滿肚子疑問,一眾朝廷柱石大臣沒一個能回答他,英軍艦隊司令懿律卻以實際行動告訴了他,在攻陷洗劫上海之后,英軍艦隊隨即又攻陷洗劫了鎮海,隨即一路南下,短短一個月時間,相繼攻擊了寧波、溫州、泉州、廈門、惠州,一時間,東南沿海各府縣風聲鶴唳,人心惶惶,談洋色變。

  廣州,西關,元奇總號,容園。

  “都是戰俘惹的禍。”易知足看完才送來的急報,忍不住輕聲嘀咕了一句,點了支雪茄,他走到窗戶邊,看著院子里的大榕樹思忖著,這一場戰爭已經完全脫離了原來的軌跡,他該如何應對?

  從英軍的行進路線來看,很顯然,是奔著廣州來的,新的欽差大臣琦善估摸著這幾日也該抵達廣州了,值得慶幸的是,林則徐還沒有調離,關天培依然還是水師提督,讓他憂心的是,兩場大捷,朝廷的嘉獎封賞,至今還沒下來,朝廷究竟是什么態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