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0658章 徙南方士族于大梁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冉魏霸業

  離開番禺,離開廣州之后,冉閔的出巡隊伍又繼續北,踏了返回大梁的歸途。

  在經過零陵的時候,冉閔又帶著緬懷先祖之情,親自去祭奠古先賢大舜。

  據說舜在堯死之后,在位三十九年,他到南方巡守時,死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稱為“零陵”。

  舜與堯一樣,同是先秦時期儒墨兩家推崇的古昔圣王。

  舜在位期間,修善律法,確立官職,制定儀禮,體恤民情,教化萬民,友善諸部,治理水患,發展農業,開疆擴土。在他的英明統治下,政治清明,選賢用能,四海咸服,府庫充盈,人們欣欣向榮,華夏聯盟高速發展,人口不斷擴充。

  舜對于儒家,又有特別的影響意義。儒家的學說重視孝道,舜以孝感動天著稱,所以舜正好作為儒家倫理學說的象征典范。

  孟子繼孔子之后對儒學的發展有巨大貢獻,他極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導人們努力向舜看齊,做舜那樣的孝子。

  當然了,冉閔對于舜的孝行其實是并不推崇的。

  相傳舜在二十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

  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項的后裔,但五世為庶人,處于社會下層。

  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里,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

  后來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

  “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制濫造的現象。

  他到了哪里,人們都愿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筑了倉房。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占這些財物。

  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只斗笠作翼,從房跳下,幸免于難。

  后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面填土,要把井堵,將舜活埋在里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

  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

  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里卻說:“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這分明是“愚孝”!

  在冉閔看來,自己若是大舜,這樣的父母早就不認了,這樣的弟弟非要活剮了他。

  但正是因為大舜這樣的孝行,才更值得冉閔去敬佩他。

  因為這個時代就是這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冉閔想要恢復原本的禮樂,改變天下原本禮崩樂壞的風土人情,就必須要做好表率,尊崇古先賢那是必須的!

  不過讓冉閔比較推崇大舜這個古圣王的,還是他的所作所為,以及對于華夏的偌大貢獻。

  舜統治期間廣施仁政,頒布了統一法律,選取賢才共同治理天下,平定水患,教導萬民禮儀,團結諸侯部落,凝聚了華夏民族,在這一點,大舜可謂是功不可沒的。

  回到大梁之后,冉閔隨后就召開了大朝會,把都城之內七品以的大臣都找過來商討國事。

  “諸卿,朕此番南巡,歷時一年,受益匪淺啊。朕看到了帝國現在的不足之處,弊端甚多,必須要及時糾正過來。”

  冉閔淡淡的道:“兵部尚書朗肅何在?”

  “臣在!”朗肅立馬就站出來。

  冉閔沉聲道:“自我大魏立國以來,自朕稱帝以來,每每派兵剿滅國內的水寇、土匪,破山寨千,破水寨數百,殺賊數萬,得到人口幾十萬。人口于國來說,是莫大的資源。朕此番南巡,在吳縣遭遇叛軍和太湖水賊的圍攻,若非事先察覺,有了周全的準備,可能朕已經喪命于江東了!”看書室手機端:https:/wap.kanshu侍/

  群臣都不禁暗暗地捏了一把汗。

  堂堂的大魏天子,竟然在自己的地盤遇襲,險些喪命。

  這若是一般的刺殺還好說,畢竟天底下的野心家和狂徒不計其數,可這是數萬人的反叛,數萬人對于皇帝的圍攻,這真是讓大臣們感到后怕不已!

  倘若冉閔真的死在了江東,死在了吳縣,不說大魏就會這樣滅亡了,但是帝國原本蒸蒸日的勢頭必將為之一滯,天下又將陷入大亂。

  繼位的冉明能不能收拾好這副爛攤子還很難說。

  “天佑吾皇!”

  尚書令崔皓站出來說道:“陛下,江東的賊人如此猖獗,臣以為這跟揚州刺史以及吳郡當地的守令不無關系,他們責無旁貸。關于陛下在吳縣遇襲一事,若非江東當地的守令不作為,焉能有此禍亂?臣認為陛下應該嚴懲揚州下下的官吏,并敦促他們盡快剿滅地方的賊寇,還百姓一片凈土!”

  聞言,冉閔點了點頭,說道:“揚州當地的守令,其實這不怪他們的不作為,而是他們沒有辦法作為,之前朝廷也沒有辦法作為。江東水寇之害,甚于猛虎,必須要盡快消滅南方一帶的水寇山賊,以及肅清還在深山里躲藏的晉軍殘部。”

  “陛下英明!”群臣山呼道。

  “朗肅,朕命你即刻起草一篇檄文,并盡快落實到全國各地。朝廷將出動二十萬禁衛軍,再加三萬水師,配合當地的郡兵,就從揚州開始,荊州、江州、寧州、廣州、益州,每一個郡,每一個縣,每一個地方的匪患都要盡快杜絕!”

  “此外,在剿滅賊寇之前,可以發出招撫令。只要賊寇們束手就擒,朝廷可以既往不咎,等他們下山可以做一個良民,能得到普通百姓應得的土地和房屋,一應谷種、農具、耕牛都是少不了他們的。”

  “陛下仁德!”

  冉閔又道:“另外,朕發現江東本土的士族,乃至于荊州、益州、江州、交州等地的士族勢力依舊強大,他們盤踞在一個地方數百年,乃至于千年之久,樹大根深,朕深以為害。責令各地士族盡快搬遷到大梁,各地守令必須敦促!政令一下,若有不從者,抄家!滅族!”

  看來冉閔是動了怒氣。

  但,關于這個遷徙南方士族到大梁的事情,大臣們又開始分成了正反兩派,喋喋不休地爭論起來。

  對于這個事情,御史中丞韋謏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陛下,萬萬不可啊!”

  “有何不可?”冉閔一臉不高興地詢問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