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0444章 祭天稱帝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冉魏霸業

  11月11日,鄴城,建章宮。

  話說在冉閔準備登極稱帝,進行開國大典舉行的前幾日一直是陰雨連綿,說來也怪,在冉閔請示神靈之后,天氣逐漸放晴。

  到正式舉行登極稱帝的那一日,空氣清新,陽光普照,確實是個讓人喜笑顏開的好日子,利于舉行重大活動。冉閔感覺這就是上天在批準他當皇帝,是個好兆頭,于是在群臣的簇擁之下,登上了漳水河畔的祭壇稱帝。

  稱帝的儀式是極為繁瑣、枯燥的。

  華夏自古以來,講求“天權神授”,每一次的起義都要有個名頭,是上天的安排,所以建立新朝之后,就要舉行開國大典,里面的程序和規矩非常復雜,而且容不得半點失禮,因為這是影響國運的大事。

  在華夏歷朝君主都深受“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影響,這也在開國大典中得以體現出來!

  帝王是上天選出來的,是國家的君主,所以自號“天子”。

  而冉閔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禱告上天”。

  當日,冉閔身穿冕服,繁瑣而又華麗,充滿了一股肅穆之氣,王霸之氣的冕服!

  冕服是漢服的一大種類。

  而漢服的紋章及其豐富,周禮“以紋為貴”代表了漢文化的信仰和習俗,千古的服飾文化思想之表徵,勉人向善,在在充滿尊天、隆祖、明禮、尚義之義涵。

  黃帝的黻衣是最早的帶有紋章的上衣,黻即指兩色相背的紋章。

  而冉閔此時身上穿的就是大裘冕。

  配十二旒冕,中單衣,大裘、玄衣纁裳。上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花紋,下裳繡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紋。共十二章,又稱十二章衣。

  冉閔在萬眾矚目之下,亦步亦趨地登上了設置在漳水河畔的祭壇。

  這祭壇便是圜丘壇。

  圜丘壇專門用于祭天,臺上不建房屋,對空而祭,稱為“露祭”。

  祭天陳設講究,祭品豐富,規矩嚴明。在圜丘壇共設七組神位,每組神位都用天青緞子搭成臨時的神幄。

  上層圓心石北側正面設主位皇天上帝神牌位,其神幄呈多邊圓錐形。

  第二層壇面的東西兩側為從位——日月星辰和云雨風雷牌位,神幄為長方形;神位前擺列著玉、帛以及整牛、整羊、整豕和酒、果、菜肴等大量供品。

  單是盛放祭品的器皿和所用的各種禮器,就多達七百余件。

  圜丘壇正南臺階下東西兩側,陳設著編磬、編鐘、鎛鐘等十六種,六十多件樂器組成的中和韶樂,排列整齊,肅穆壯觀。

  冉閔隨即跪到拜位上,一副虔誠而肅穆的模樣,恭恭敬敬地三叩九拜過后,便接過了在一側的內侍遞上來的詔書。

  不受禪讓的皇帝,其開國儀式是十分繁瑣的。譬如魏文帝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的時候,只需要做足幾件事情就夠了,但冉閔可不能這么敷衍了事!

  “臣冉閔,禱告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

  “狡焉石氏,怙亂窮兵。流災肆慝,剽邑屠城。始自群盜,終假鴻名。自永嘉以來,晉室南遷,衣冠南渡,宗廟傾覆,胡人入華,中原膻腥。”

  “閔累世為將,委身羯胡,戮力十載,終辟四方,施民樂土,使民有所依,老有所依。茲爾大邦,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不忘歷代先祖之遺志,承蒙厚愛,天道不棄,人心向吾。”

  “今閔立國、稱帝,改朝換代,望皇天后土庇佑,賜我百姓不受刀兵之苦,不受胡虜之害,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祭天之后,冉閔又開始祭地,即“禱告大地”。

  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立國之本,是生養人類的土地。

  雖然天地人的概念比較寬泛,但要禱告和祭祀的對象卻很具體。

  于是歷朝歷代都要“立社稷”,在以后這就成了國家的代名詞。

  “社”指的就是“土地之神”、“稷”則是“五谷之神”。

  因為華夏自古以來就是農耕社會,土地是國家之本,立國之基,所以“社稷”的祭祀是重中之重,一般都是“設壇為社”,壇上以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分別放置“青、白、紅、黑、黃”五種顏色的土壤覆蓋,也就是所謂的五色土。

  按道家學說:東方乙木屬青、西方庚金屬白、南方離火屬紅、北方葵水屬黑、中央戊土屬黃。

  這象征著一統江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所以冉閔又從祭天的漳水河畔跑回了建章宮。而隨從的也是臣民,還有各國前來觀禮的使者。

  冉閔與董巧巧待在十二匹白色駿馬拉著的車駕中,大眼瞪小眼的對視著。

  董巧巧很是乖巧地給冉閔捶腿,還臉帶笑意地道:“大王,累了吧?”

  冉閔舒展了一下筋骨,說道:“那是。幸虧寡人的身子骨硬朗,不然還真的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過了今日,一切都會好的。”董巧巧寬慰著。

  “大王,還有幾個步驟?快完成了吧?”

  冉閔搖搖頭道:“還早著呢。先是祭天,祭地,還要祭鬼。”

  “大王,這祭天祭地臣妾知道,可是這祭鬼是什么?”

  “祭鬼,就是祭祀先祖。稱帝三件事,第三件事就是祭鬼!”

  冉閔淡淡的道:“除了天地之外,還有祀鬼,就是祭祀先人,因為皇帝都是母親所生,血脈流傳,建國成了大業,你就不能忘本,所以第三件事情就是要祭祀先祖!這三件事是固定程序,必不可少。一則祈求上天風調雨順,二則祈求大地五谷豐登,三則祈求祖先國祚永存!”

  聞言,董巧巧微微頷首道:“這個臣妾倒是聽說過,確實必不可少。《孔子家語》說:‘天下有王,分地建國,設祖宗,乃為親疏貴賤多少之數。是故天子立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七。太祖近廟,皆月祭之。遠廟為祧,有二祧焉,享嘗乃止。’臣妾倒是差點忘了。”

  冉閔聽到這話,不禁睥睨了董巧巧,說道:“巧巧啊,你就作吧。你這是在取笑寡人呢!”

  “不過這祭祀先祖的確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環節。歷朝歷代無論再小的國家,其君主都必然要立七廟。比如孫權,在江東建立基業之后,便在孫氏發祥地長沙建立了‘始祖廟’,為了建廟取材,他居然把第一任長沙王吳芮的墓給挖出來,借用了死人的棺材板。為此還鬧出了宗廟史和盜墓史上的一樁奇聞呢!”

  “臣妾聽秦牧說大王的這開國儀式倒是挺像漢高祖劉邦的。”

  “比劉邦的還要繁瑣呢!”冉閔不禁一臉幽怨地道:“當年劉邦是在汜水開國的,劉邦的心腹大臣叔孫通一幫人在汜水的南岸,給劉邦設立祭壇舉行了告天儀式和祭地之禮。可沒見有多繁瑣!”

  話不多說,冉閔就下了車駕禱告土地,隨后就去宗廟祭祀先祖。

  祭祀祖先是在宗廟,宗廟同樣是建國的根本。

  古代帝王立國必立“七廟”,就是建設七座廟宇,分別供奉自己的祖先。

  這七座廟首先是“四親廟”,分別供奉“高祖、曾祖、祖、父”以及“二祧廟”供奉高祖的父親和祖父,還有最后的“始祖廟”,總共七座廟。

  在祭拜的時候,冉閔心中念叨著:父親,孩兒沒有給你丟臉!

  冉閔是魂穿投胎的,所以他的記憶里一直有著父親冉瞻的身影,揮之不去。新八一m.x81zw

  祭拜了宗廟,冉閔還要追封這些祖先的廟號,太祖和高祖、成祖這樣的廟號自然是要留給自己和后來的皇帝的,所以能追封的廟號和謚號都很廉價,都是爛大街的那一種。

  魏郡冉氏一族世代為將,自然是有族譜的,所以能往上追溯七代人,不像后來的明太祖朱元璋,只能追溯四代。

  好像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唐宋以后,開國皇帝只會往上追溯四代人。不過冉閔此時卻還是要追溯自己的七代人的。

  仁祖、懿祖、德祖之類爛大街的廟號都被冉閔追封給了自己的曾祖父、高祖父等。

  冉閔給父親冉瞻的廟號是烈祖,謚號淳皇帝(文、武之類的帝號還是不能隨便追封的);給祖父冉隆的廟號是世祖,謚號興皇帝。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