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0374章 士農工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冉魏霸業

  而此時,魏國農具的發展無論在動力的利用、機具的改進、種類的增加、使用的范圍等方面,都超過了前代。

  說說后來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吧,記載的農具只有30多種。

  而冉閔親自參與編纂的《農書》當中,“農器圖譜”所載農具達105種之多,幾乎包括了所有的農具,且附以精致插圖。

  這時還出現了繩套和掛鉤。

  繩套是把“一條杠”分解為兩條繩索,可使牛耕的牽引力加大;掛鉤是將動力機和工作機分開。

  這樣,利用繩套服牛,犁身可大大縮短,回轉方便,因而牛耕不但可用于水田、平地,且可用于丘陵山區。

  此時還出現了犁床或犁轅上附有改進犁,可以清除蘆葦雜草,便于墾耕。在水田生產中,則有平土用的刮板和中耕農具耘蕩的應用。砘是一種土壤鎮壓器,它與耬車結合可以在播種后壓實土壤。

  冉閔借鑒宋代秧馬的發明,則可減輕稻田生產中拔秧的勞動強度。這一時期還出現了高效率的聯合作業農具如播種和施肥相結合的下糞耬種,由麥籠、麥釤、麥綽3部分組合的收割作業農具,一日可中耕20畝的耬鋤,以及一機多用的水輪三事等。

  農業動力上除使用人、畜力外,還較多地使用風力、水力來進行灌溉、排水和農產品加工。

  原本在在金代出現的s型掛鉤,中原地區已普遍應用。

  它是改進了農具的動力和工作機的連接裝置,把本身拉力增大了一倍,改進了農業各工序上的農具如犁、耬、耙、砘、耘鋤等以及畜力、水力、風力等動力機構與工作機的聯系,提高了效率。

  而青年男人就是微服私訪的魏王冉閔,在他身邊的這個不足十歲的少年郎,就是他的嫡長子冉明!

  走在田間地頭上,冉閔將雙手都收攏進袖子里,遙望著遠方耕作的農戶,淡淡的道:“阿英(冉明小名),你可知道父王為什么帶你來這里?”

  “父王是想要孩兒多到民間探訪,了解民間疾苦,尤其是農民之疾苦吧?”冉明歪著腦袋道。

  聞言,冉閔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是,也不是。阿英,寡人自然希望你能多多的了解民間疾苦,但這還不夠。作為一個君主,心中必須要有一桿秤砣,一桿能衡量輕重的秤砣!民間疾苦,不只是自己的所見所聞,有的時候,你的眼睛也會欺騙你。”

  “噢,這就是父王你為什么不去鄴城的鄉下微服私訪,反而跑到內黃縣的原因吧?”

  “不錯。”冉閔贊許地看了冉明一眼,說道,“寡人量鄴城的官吏們沒有這個膽子欺騙寡人,但是凡事無絕對,所以多走幾個地方,多視察一下,明察暗訪還是很有必要的!”

  “父王,孩兒明白了。”

  “哦?你都明白什么了?”

  “孩兒以后一定會跟父王一樣,多到民間去,多了解一下民間疾苦的。”

  “為什么?”看著興致勃勃的冉明,冉閔還真不好打擊他。

  冉明說道:“因為黎庶之疾苦,即國家社稷之疾苦。若是老百姓們吃不上飯了,活不下去了,就一定會起來造反的,就像秦末的陳勝一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說出來若是被有心人知道了,還告發了官府,多半是殺頭的罪過。當然了,法不誅心,但是你都表達出來了,不關你幾年牢,還真對不起《魏法》!

  “明兒,寡人就知道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冉閔笑著道,“自古以來,天子之下,分士農工商四等,士人為首,農民其次,工匠第三,而商賈最末,但是這四者中,士人與商賈為達官顯貴,而農民和工匠卻總是在溫飽線上掙扎、徘徊,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這……”

  過了一會,冉明搖搖頭說道:“孩兒不知道,還請父王賜教。”

  “阿英,這些知識都是你在書上學不到的,你要記著,要牢牢記著。”冉閔意味深長地道,“士人之顯貴,在于出身,在于學識;商賈之顯貴,在于狡猾,在于閱歷;而農民和工匠,之所以總在溫飽線上掙扎,碰到亂世甚至經常有被餓死的情況,那是因為他們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

  “但,命運是可以被改變的。”

  “如何去改變呢?”冉明很是好奇。

  聽到這話,冉閔笑了笑道:“這個問題,太過深奧了,寡人現在不告訴你,你以后就會知道了。”

  “噢……”

  “明兒,那你知道古往今來,各個朝代為什么總是重農抑商嗎?”

  “啊!這個我知道!”冉明說道,“因為農業,是立國之本!所謂社稷,若無農業作為支持,又哪來的國?哪來的家?若是國人們都跑去經商了,那么誰又來務農?所以歷朝歷代都是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的!”

  “說的對。”

  華夏封建時代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于人們來說擁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額財富,且地租收入較穩定,是發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同時對封建國家而言,農業的發展可使人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使國庫糧倉充盈,既可內無糧荒、動亂之虞,也可外無侵擾之慮。

  因此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立國之本”,而把商業當成“末業”來加以抑制。

  重農抑商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其主張是重視農業、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

  從商鞅變法規定的獎勵耕戰,到漢文帝的重農措施,直到清初恢復經濟的調整,都是重農抑商政策的體現。重農抑商政策與封建制度相始終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經濟的必然產物。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摶心揖志。”

  在商周時期,國家曾采取鼓勵政策,支持商業發展。后來社會上出現日益嚴重的商業與農業爭奪勞動力,影響農業生產等危及政權統治等問題,于是出現重農抑商思想。

  而到了戰國時,各國都強調耕戰、加強中央集權于是出現了重農抑商的思想。商鞅在秦國實現變法時,首倡“重農抑商”。

  西漢初年,經過長期戰亂,民生凋敝,商人卻囤積牟利。

  漢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并嚴禁商人購置土地,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對恢復經濟造成阻礙。

  到了漢武帝這一代更是推行貨幣官鑄、鹽鐵酒專賣、官營販運、物價管理、以及向工商業者及加重征稅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賈的勢力。

  冉閔微微頷首道:“我華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耕大國,以農耕為生,以黎民百姓為主。阿英,父王要你記住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口中念叨著冉閔說的這句話,冉明有些困惑,但他知道,自己的父王是不會給他解答的,因為這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解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