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四千四百零四章 守護月球的燈塔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軍工科技

  李銳則在隕石坑周圍設置監測設備:“溫度傳感器、輻射檢測儀已安裝完畢,數據實時同步至科考站數據庫。”他抬頭望向遠處的知海科考站,銀色的建筑群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從這里看,科考站就像一座守護月球的燈塔。”

  就在這時,指揮中心突然發來預警:“預計1小時后將有一次小型月塵暴經過該區域,最大風速5m/s,持續時間30分鐘,請立即返回科考站。”

  “收到,立即停止作業,準備返回。”林峰下令,科學家們快速整理設備,將樣本和數據記錄儀收好,迅速登上轉運車。

  轉運車啟動后,以最快速度向科考站行駛。窗外的月塵開始逐漸增多,能見度不斷下降。“月塵暴已抵達,當前風速4.5m/s,能見度50米。”轉運車的環境監測系統提示道,車身開始輕微晃動。

  “穩住車速,開啟自動避障模式。”林峰握緊操控桿,目光緊盯著前方的道路,“張明,在指揮中心同步監測我們的位置,隨時通報路況。”

  “收到,你們前方1公里處有一塊大型月巖,請注意避讓。”張明的聲音傳來,“已為你們調整最優路線。”

  在指揮中心的引導下,轉運車順利避開障礙物,艱難地穿越月塵暴區域。當終于看到科考站的輪廓時,所有人都松了口氣。“安全抵達,所有樣本和設備完好無損。”林峰對著通訊器匯報。

  進入科考站后,科學家們立刻對采集到的樣本進行處理。雖然經歷了月塵暴,但由于防護措施到位,樣本沒有受到污染。“這次的月塵暴雖然突然,但也讓我們收集到了月塵運動的數據,對未來的設備防護很有幫助。”一名環境科學家說道。

  接下來的幾天里,實驗進展順利。硅基耐受菌的生物膜不斷擴大,覆蓋面積達到了10平方米;地質勘探發現了多處富含有機化合物的區域;生態艙的作物迎來了第二次收獲,產量完全能滿足駐站人員的需求。

  林峰和李銳則忙著保障科考站的運行,處理各種突發狀況。他們修復了一次生態艙的水循環系統故障,協助科學家們安裝了一臺大型天文望遠鏡,還對所有艙外設備進行了一次全面檢修。“現在科考站的運行越來越穩定,設備的可靠性也提升了很多。”李銳在日志中寫道,“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月面環境復雜,隨時可能出現新的問題。”

  半個月后,科學家們的實驗任務基本完成。陳玥的團隊成功驗證了硅基耐受菌在月面形成穩定生物膜的可行性,為月球生態改造提供了關鍵數據;周明遠的團隊發現了月球原生微生物的存在證據,改寫了人類對月球生命的認知;其他科學家也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

  “所有實驗數據已完成加密備份,樣本已妥善保存,準備帶回地球。”陳玥向林峰匯報,“這次的任務成果遠超預期,我們不僅驗證了多項技術,還發現了新的科學現象。”

  林峰點點頭,開始安排返程事宜:“建木十二號飛船已抵達月球軌道,明天進行對接,后天啟程返回地球。做好物資整理和設備檢查,確保返程安全。”

  返程前的最后一天,林峰和李銳再次來到月面,站在知海科考站的外側,望著這片他們奮斗過的土地。半年前,他們在這里留下了中國人的足跡;半年后,他們帶著新的發現和希望即將離開。“下次再來,這里可能會有更多的實驗艙,更多的駐站人員,甚至可能會有月球基地的雛形。”李銳輕聲說道。

  林峰望著遠處的環形山,眼中充滿了憧憬:“月球探索是一項長期的事業,我們只是其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未來,會有更多人來到這里,繼續我們未完成的事業,把這片灰色的土地改造成人類的第二個家園。”

  第二天,建木十二號飛船與科考站成功對接。科學家們帶著實驗樣本和數據,有序登船。林峰最后檢查了一遍科考站的設備,確保所有系統都處于休眠狀態:“知海科考站,吳剛小隊任務完成,即將返程。愿這里的燈光,永遠照亮人類探索深空的道路。”

  飛船緩緩駛離科考站,向著地球的方向飛去。李銳站在舷窗前,回望月球,那顆灰色的星球在深邃的宇宙中越來越小。“我們會回來的。”他輕聲說道,心中充滿了堅定的信念。

  飛船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后,林峰打開個人終端,開始撰寫任務總結報告。這次任務不僅完成了預定的實驗目標,還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月塵抗氧化酶”的應用的得到了驗證,硅基耐受菌的生態改造潛力初步顯現,月球原生微生物的發現更是改寫了科學認知。

  36小時后,飛船順利進入地球軌道,開始準備再入大氣層。“防熱罩預熱完成,姿態控制系統正常,著陸場天氣晴朗,符合著陸條件。”張明的匯報聲傳來,帶著一絲歸鄉的喜悅。

  再入大氣層的過程依舊驚心動魄,防熱罩表面的溫度達到了1900℃,舷窗外一片火紅。但得益于技術的進步,飛船的震動和噪聲都比上次小了許多。“主降落傘展開正常,速度降至100m/s。”李銳盯著儀表盤,“距離地面5公里,備用降落傘準備展開。”

  隨著“咚”的一聲輕響,飛船平穩降落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著陸場上。艙門打開的那一刻,新鮮的空氣涌入,帶著草木的清香。林峰、李銳和科學家們依次走出艙門,迎接他們的是鮮花、掌聲和歡呼。

  慶功會上,國家航天總局宣布了一項重大計劃:“基于本次任務的成果,我們將啟動月球基地一期建設工程,計劃在三年內建成可容納50人長期駐留的月球基地,開展大規模的科學實驗和生態改造。”

  林峰和李銳站在人群中,胸前的“月海先鋒”徽章熠熠生輝。他們知道,這次的返程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月球上的知海科考站,那些正在生長的生物膜,那些深埋在月壤中的微生物,還有那片等待被改造的灰色土地,都在召喚著他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