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這里,吳浩頓了頓,然后看著在座眾人說道:“這最后一個難題就是跨域化。”
說著,吳浩調出一張太空海洋聯動示意圖,講道:“空天母艦的遠期目標倒逼我們必須打破軍種壁壘。
比如衛星偵察數據與海軍艦艇的實時共享,現在需要七道審批流程,未來得壓縮到‘秒級響應’。
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指揮體系的重構。”
海軍參謀部的李將軍頻頻點頭,忽然插話:“你說的跨域化,讓我想起去年演習時,火箭軍的反艦彈道導彈與海軍偵察機的協同還出過‘數據打架’的問題。這種壁壘怎么破?”
“這就需要一個‘數字底座’。”
吳浩調出一份架構圖,說道:“就像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把各軍種的傳感器、武器平臺、指揮系統都接入統一的數字平臺。
我們正在試驗的‘海空天一體化數據鏈’,已經能實現航母與北斗衛星的直接通信,但要擴展到全軍種,還需要攻克37項接口標準。”
首座領導忽然指向屏幕上“傳統艦艇升級”的板塊,然后沖著吳浩問道:“小吳,你剛才說空天母艦是塔尖,但塔基還是現役裝備。像某型主力驅逐艦的中期升級,你覺得該往哪個方向改?”
聽到這個問題,會議室內眾人都露出了濃厚興趣,不止是這些專家,還有那些參加這次會議的海軍方面的軍官們。
對他們來說,空天航母太過遙遠,相比之下,他們更看住現在包括未來一段時間與他們息息相關的艦艇發展變好和戰力提升。
注意到眾人的目光變好,吳浩微微一笑,隨即滑動桌上的透明折疊平板,在大屏幕上調出來了一張某型主力驅逐艦的剖面圖。
然后這才講道:“重點在電力系統和電磁兼容方面,現有的柴油發電機無法滿足未來的大功率激光武器的用電需求。不止是激光武器,還有電磁武器,乃至新一代的大功率雷達,電子戰系統,包括未來可能出現的電磁防護系統,以及綜合電力推進系統等等。
這些都需要強大的電力,而原本用于發電的柴油機包括一些汽輪機都已經有些不夠不夠用了。
尤其是這些系統在戰時同時工作,對于艦艇的動力供應產生巨大的壓力,甚至將會影響整艘艦艇的戰斗力的發揮。
可以說,電力系統已經成為制約未來新型艦艇的最重要因素,甚至沒有之一。”
會議室里的空氣仿佛瞬間被點燃,眾人的目光死死釘在大屏幕上驅逐艦剖面圖中用紅色高亮標注的電力系統模塊。
陳司長率先打破沉默,他的手指關節重重叩在會議桌上,沖著眾人說道:“其實小吳說的電力瓶頸,去年演習時就暴露出來了!
當時一艘052D同時啟動相控陣雷達和電子戰系統,因為高溫和全負荷運行,直接導致艦體供電波動,差點影響到導彈發射!”
“確實如此!”在座的一位艦艇電力方面的專家接話說道:“傳統艦艇的配電系統就像老式電網,一旦某個區域過載,整個網絡都得癱瘓!
我們的‘監聽綜合電力系統’,能把供電效率提升20,但面對激光武器,電磁武器,綜合電力推進系統這種‘電老虎’,依然是杯水車薪。”
后排突然傳來年輕研究院這個時候開口說道:“或許可以參考核動力潛艇的小型反應堆技術?只要解決微型化和安全性問題……”
話未說完,就被老專家劉老的咳嗽聲打斷。老人推了推滑落的眼鏡,渾濁的目光掃過眾人說道:“核潛艇反應堆的功率密度是常規動力的百倍,可你們知道把它塞進驅逐艦得面臨多少技術壁壘嗎?
冷卻系統的管路直徑至少要縮小三分之二,核輻射屏蔽材料得重新研發……”
不止如此,在座的另外一位專家開口補充道:“劉老說得對,核反應堆上水面艦艇的成本賬更嚇人。
以某國‘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為例,其全壽命周期成本是常規動力航母的2.7倍,光是核燃料更換和退役拆解就占了總成本的43。
如果把核潛艇的反應堆硬塞進驅逐艦,單位噸位的造價至少飆升5倍——這還沒算后續維護中防輻射涂層的定期更換費用。”
他指示助手將某國核動力巡洋艦的事故報告投屏到大屏幕上,然后接著講道:“1983年‘考彭斯號’反應堆艙泄漏事故,光是去污處理就花了7億美元,整個艦隊被迫在港口停擺三年。
水面艦艇不像潛艇有深海掩護,一旦在戰時被擊中核反應堆艙,放射性物質隨海水擴散的污染范圍,足以讓整個艦隊甚至沿岸城市變成禁區。”
會場后排的年輕要就人員忍不住舉手:“能不能用更安全的釷基熔鹽堆?我們實驗室的小型化模型已經實現被動安全設計……”
“被動安全在理論上可行,”專家苦笑一聲,調出釷基反應堆的結構示意圖,“但水面艦艇的搖擺幅度遠超陸基核電站,熔鹽在極端晃動下的流動穩定性根本無法保證。
更麻煩的是,釷燃料的提煉成本是鈾燃料的3倍,現在全球90的釷礦集中在少數國家,一旦遭遇資源禁運……”
陳司長突然插話,聲音里帶著實戰經驗的冷峻道:“還有戰術層面的致命傷。核動力艦艇在戰時就是移動的核輻射源,敵方完全可以用‘放射性污染’做文章,通過國際媒體把我們渲染成‘海洋生態破壞者’。
當年某國核潛艇失事沉沒,光是輿論壓力就讓他們十年內沒敢再建新的核動力水面艦艇。”
會議室的燈光在眾人臉上投下明暗交錯的光影,大屏幕上的驅逐艦剖面圖仿佛變成了一道無解的方程。有人下意識地摩挲著筆記本上“核動力”三個字,又用筆尖狠狠劃掉;有人調出艦艇電力需求預測曲線,紅色的折線像警鐘般陡峭上升。
爭論愈發激烈,有人主張改造現有柴油機,通過混合動力模式過渡。
有人提議直接跨越式發展全電推進系統,還有人提出向民用領域取經,借鑒特高壓輸電技術。
不同觀點在會議室里碰撞,此起彼伏的討論聲中,突然響起金屬碰撞的清脆聲響,眾人循著聲音看去,正是坐在首座的領導用鋼筆輕輕敲擊茶杯。
請: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