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修改版 “這正是我們的核心創新點之一。”吳浩調出界面工程示意圖,陽光為氮化鈦過渡層的示意圖染上一層暖色調:“我們在兩種電極之間引入了原子層沉積技術(ALD)制備的氮化鈦過渡層,界面阻抗降低至0.05Ω·cm²,比傳統焊接工藝低兩個數量級。
這樣一來,電容和電池之間的能量流轉效率可達98.7,幾乎實現了‘無縫協同’。”
首座領導忽然指著屏幕上的智能管理系統圖標,陽光在他肩章的國徽上折射出光斑,然后問道:“這個‘能源大腦’的算法有什么特別之處?”
“我們開發了基于強化學習的多目標優化算法。”吳浩調出控制界面演示,陽光照亮了界面上閃爍的紅色威脅圖標:“系統能實時監測127個傳感器數據,動態分配能量流向。比如當艦艇同時遭遇反艦導彈突襲和水下魚雷威脅時……”
畫面中紅色威脅圖標閃爍,能源流自動分成三股,“超級電容優先保障近防炮的脈沖供電,固態電池維持雷達和電子對抗系統,柴油機組則啟動應急加速模式,整個調度過程在200毫秒內完成。”
李建明敲擊著桌面,窗外傳來遠處軍港的汽笛聲:“這讓我想起馬院士團隊的綜合電力系統,你們這個模塊算是‘增強版’嗎?”
“更準確地說,是‘分布式增強’。”吳浩調出技術路線對比圖,陽光將對比圖的邊框切割成明暗相間的條紋:“傳統綜合電力系統采用集中式儲能,一旦主電站受損,全艦電力鏈可能癱瘓。而我們的模塊采用分布式架構,每個能源單元都是獨立節點,即使遭受局部打擊,剩余模塊仍能維持60的作戰能力。”他滑動到戰損模擬界面,模擬彈片擊穿一個模塊的場景,其余模塊立刻重新組網,能量輸出僅下降12。
陳司長在成本欄上畫了個圈,陽光為他的筆記本鍍上一層金邊:“說了這么多優勢,總得有個參照物。以‘福艦’的綜合電力系統為例,你們的模塊在成本、效率、可靠性三個維度上如何量化對比?”
吳浩調出三維對比模型,三組柱狀圖在陽光中緩緩升起:“首先看成本,我們的模塊單位功率成本為1200/kW,比‘福艦’系統低45;能量轉換效率達到92.3,高出傳統系統18個百分點;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從5000小時提升至12000小時,可靠性提升了140。更關鍵的是——”他切換到部署場景,“傳統系統需要整艦設計時預埋管線,而我們的模塊支持現役艦艇‘即插即用’改造,這對12艘中期改造的驅逐艦來說至關重要。”
首座領導忽然前傾身體,陽光照亮他眼中的期待:“聽說某國正在測試‘全電推進激光武器’的組合,我們這個模塊能否應對未來的定向能武器飽和攻擊?”
“這正是我們預留的技術冗余。”吳浩調出未來戰場推演界面,下午的陽光為虛擬海面上的激光束染上一層琥珀色:“通過超級電容的兆安級放電和固態電池的快速補能,我們的系統理論上能支持每分鐘6次以上的兆瓦級脈沖發射,而傳統綜合電力系統最多只能支撐2次。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熱管理系統采用了三級散熱架構……”
畫面切入模塊內部,藍色冷卻液在微通道中高速流動,“相變材料層吸收30熱量,液冷系統帶走50,剩余熱量通過艦體結構自然散熱,即使連續射擊,核心部件溫度也能控制在120℃以內。”
程海峰忽然指著石墨烯電極的生產畫面,陽光為無塵車間的機械臂鍍上金屬光澤:“這種連續化生產工藝,真的能滿足軍方的大規模列裝需求?”
“我們在無錫的示范產線已經實現月產50萬片電極基板。”吳浩調出實時監控畫面,陽光透過實驗室的窗戶,與畫面中的燈光交相輝映:“產線采用了AI視覺檢測系統,每片基板的237個關鍵參數都會被納米級傳感器掃描,缺陷率穩定在0.2以下。按這個產能計算,每年可滿足30艘驅逐艦的改造需求,完全能匹配未來兩年的國防預算規劃。”
會議室內響起輕微的空調運轉聲,墻上的掛鐘指向17:30,夕陽開始為云層染上橙紅色。李建明揉了揉眼睛,笑著說:“聽小吳這一通介紹,我這個快退休的老家伙都想申請去你們實驗室當學徒了。不過說真的,這種‘漸進式創新’思路值得推廣——在現有技術框架下做顛覆性突破,比另起爐灶風險低得多。”
吳浩收拾平板時,首座領導忽然叫住他,夕陽的余暉為世界地圖鍍上一層金色:“小吳,你知道為什么優先在某型號驅逐艦上做改造嗎?”沒等他回答,領導繼續說道:“南海局勢復雜,這些‘盾艦’就是我們的移動堡壘。你們的模塊如果能在半年內落地,相當于給每艘艦都裝上了‘能量盾牌’——既能硬扛飽和攻擊,又能主動出擊。”
走出指揮中心時,夕陽正將甲板染成暖橙色。程海峰拍了拍吳浩的肩膀,身后的玻璃幕墻反射著晚霞:“剛才忘了問,你們的智能管理系統有沒有考慮過量子加密?去年某國黑客攻擊軍艦電力系統的案例——”
“已經在做了。”吳浩抬頭望向天空,北斗衛星的微光開始在漸暗的天幕中顯現,說道:“我們和中科大量子實驗室合作開發了抗量子攻擊的區塊鏈共識算法,下周就能進行艦上測試。有些路,總得比敵人多想三步。”
兩人沿著甲板走向實驗室,遠處的船塢里,一艘某型號驅逐艦正停泊在港口上進行維護保養。海風帶來咸澀的氣息,吳浩忽然想起今天在會議上沒來得及說的話:這套能源模塊的真正價值,不是替代現有系統,而是為下一代六代機母艦、電磁炮巡洋艦乃至太空作戰平臺,埋下一顆能量革命的種子。
當他們推開實驗室大門時,下午的最后一縷陽光正掠過調試中的電容組樣品。示波器上,代表放電能力的曲線陡峭如峰,在漸暗的室內劃出一道明亮的軌跡——那是屬于中國軍工的光芒,沉穩,堅定,且充滿希望。
請: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