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四千零四十八章 科技的突破從來不是一蹴而就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軍工科技

修改版  “吳總!”一個年輕而清亮的聲音突然插入。轉身只見一位身著筆挺軍裝的女軍官,胸前的資歷章在燈光下熠熠生輝,

  “我是戰支的林曉,關于您提到的納米機器人偵查技術……”

  她將吳浩剛才所將的內容復述了一遍,隨即沖著他問道:“我想問向這樣的微型設備,如何各種作戰環境中,確保其的續航與抗干擾能力?”

  吳浩放下手中的威士忌,杯壁上凝結的水珠在燈光下折射出細碎的光暈。

  他看向林曉,女軍官筆挺的身影后,水晶吊燈的光芒與窗外的夜色交織成流動的光影,將眾人期待的目光都匯聚在他身上。

  “林研究員的這個問題問到了關鍵。”

  吳浩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帶著經歷無數次技術研討打磨出的從容道:“納米機器人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在續航與抗干擾上的挑戰遠超傳統裝備。我們可以從三個維度來探討解決方案。”

  他伸手示意蘇荷遞來平板,指尖輕點屏幕,很快屏幕中就出現了有關于微型機器人的相關資料內容。

  “首先是能源維度。傳統電池對于納米級設備而言過于龐大,我們采用了復合能源系統……”

  吳浩放大其中一個機器人模型,外殼上細密的紋路清晰可見,繼續說道:“它的表面覆蓋著柔性太陽能薄膜,能在光照環境下將光能轉化為電能。

  同時,內置的振動發電模塊可以利用設備運動、甚至自然風的動能,將機械能轉化為電力。

  就像沙漠中的甲蟲,能從空氣中汲取水分,我們的納米機器人也在向自然學習,從環境中獲取能量。”

  前排的年輕研究員們紛紛舉起手機拍攝,筆尖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

  吳浩頓了頓,繼續道:“其次是結構維度。這些機器人采用了仿生學設計,借鑒了蜜蜂復眼的多光譜感知系統,不僅能減少單個傳感器的能耗,還能通過分布式數據處理降低運算壓力。

  它們的外殼由超輕量的碳納米管復合材料構成,既能抵御風沙沖擊,又具備電磁屏蔽特性。

  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內部嵌入了微型相變儲能材料,當遇到極端低溫環境時,材料會自動釋放儲存的熱量,確保核心部件正常運轉。”

  說到這里,他調出一張復雜的網絡拓撲圖,無數光點在其中閃爍連接,然后講道:“最后是通信維度。在抗干擾方面,我們摒棄了傳統的單一頻段通信模式,采用量子跳頻技術。

  簡單來說,這些機器人就像一群默契的舞者,每一次通信都在隨機變換‘舞步’,讓敵方難以捕捉規律。

  同時,它們組成的自組織網絡具備極強的容錯能力,即便部分節點被干擾或摧毀,剩余機器人也能通過動態重組,自動補位完成任務。”

  畫面中,模擬的納米機器人在遭遇虛擬電磁干擾時,瞬間改變陣型,如驚鴻般分散又迅速聚合,引得現場響起一陣低聲贊嘆。

  林曉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后追問:“但在高電磁脈沖環境下,這些微型設備的電子元件如何保證不被損毀?”

  “這正是我們正在攻克的難題。”

  吳浩笑著點頭,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說道:“我們從深海生物的抗壓機制中獲得靈感,為電子元件設計了多層‘防護罩’。

  最內層是超導量子干涉器件,能將外界電磁干擾轉化為無害的熱量;中間層是智能凝膠材料,遇到強電磁脈沖時會瞬間固化,形成物理屏蔽。

  最外層則是動態自適應涂層,能根據環境變化調整電磁反射率。

  不過,目前這套系統還處于實驗室驗證階段,距離實戰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時,窗外的海風突然呼嘯而起,拍打著宴會廳的落地窗,卻無法掩蓋現場熱烈的討論聲。

  一名外國專家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贊嘆道:

  “這種跨學科的創新思維,讓我想起萊布尼茨說過的‘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吳浩望向四周閃爍的目光,從白發蒼蒼的老專家的深思到年輕軍官的憧憬,突然意識到,這些關于未來的構想,正通過一場場討論、一次次思維碰撞,逐漸從圖紙走向現實。

  他端起酒杯,琥珀色的液體泛起漣漪,然后笑著說道:“科技的突破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就像今晚這場暴雨,看似突如其來,實則是水汽不斷匯聚的結果。

  我們每一個設想、每一次嘗試,都是在為未來的國防科技大廈添磚加瓦。”

  話音落下,周圍響起贊同的低語,而林曉的眼中,已經燃起了新的思考火花。

  正說著,宴會廳的落地窗突然閃過一道閃電。不知何時,窗外已烏云密布,豆大的雨點噼里啪啦砸在玻璃上。這突如其來的天氣變化,反而讓討論氛圍愈發熱烈。

  外國專家們也圍攏過來,一名外國專家用帶著口音的中文說道:“吳先生,您對技術雙刃劍的理解令人欽佩。在漢斯國,我們也在探討如何用AI倫理框架約束軍事應用。”

  吳浩正要回應,手機又一次震動。這次是林薇發來的消息:“看到你刷屏啦!尤其是那句‘科技的終極目標是守護生命’,說得太棒了!”

  緊接著是一串輕快的笑聲,道“不過某人不要光顧著說話喝酒,多少吃點東西,這樣對胃好。”

  他下意識摸了摸有些饑餓的肚子,正巧蘇荷擠過人群,手中托盤上放著精致的冷盤:“吳總,您吃點東西吧。”

  說著,悄悄壓低聲音,沖著吳浩輕聲道:“吳總,總裝的張忠禾張副主任想和您單獨聊聊,就在隔壁休息室。”

  聽到蘇荷的話,吳浩愣了一下,隨即點了點頭。今天他在會場上大出風頭,拋出來了一系列重磅黑科技,肯定會被關注,有領導找他談話也是在清理之中的。

  當吳浩起身時,周圍的討論仍在繼續。

  他望著那些專注的面孔,有白發蒼蒼的老專家、有眼神銳利的將領、還有充滿干勁的年輕科研人員,突然覺得這場暴雨來得恰到好處。

  正如技術突破的道路上,總需要這樣激烈的碰撞與交融。

  推開休息室的門,茶香撲面而來。

  張忠禾放下手中的茶杯,微笑著指了指對面的座位說道:“小吳,不介意我這個老頭子再請教幾個問題吧?關于你提到的腦機接口軍事化應用……”

  話音未落,窗外又是一道驚雷炸響,仿佛在為這場關于未來的對話伴奏。而在宴會廳的另一邊,觥籌交錯間,關于智能互聯、關于國防科技的藍圖,正在無數智慧的碰撞中,被一筆一劃地勾勒清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